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4: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目录




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积贫积弱”—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
积重难返—南宋的偏安
一、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藩镇跋扈,外重内轻
权臣乱政,君弱臣强
宋初困境
削弱地方实力
削弱机构权力,加强皇权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此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武将权重
削弱武将权力
祖宗之法
如何改变
一、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行政权
军政权
财政权
将节度使节制州的管理权收归中央
文官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地 方
收 权
藩镇跋扈,外重内轻
削弱地方实力(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 权
一、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权臣乱政,君弱臣强
加强皇权(弱臣尊君)
财政
行政
军事
监察
盐铁、户部、度支
二府三司
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中 央
一、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武将权重
收回兵权、重文轻武
枢密院-调兵权
三衙-统兵权
兴文立教,改革科举纳贤仕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削弱地方实力(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加强皇权(弱臣尊君)
收回兵权,重文轻武
祖宗之法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司马光《涑水纪闻》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一、祖宗之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51页历史纵横,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二、“积贫积弱”—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初军队只有20万,宋仁宗庆历元年兵员增加到125万人。
——据黄天华《中国财政制度史》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0,第1138页整理
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二、“积贫积弱”—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战争起因 夺回燕云十六州 解决契丹威胁 北宋削藩
党项自立
过程 北宋两次惨败辽军主动南下 宋屡战屡败
夏以小博大
结果 澶渊之盟 维持边界 “岁币” 庆历和议
西夏外臣内帝
“岁赐”
(燕云十六州)这一带古往今来就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有较充足的劳动力和兵源,且既有适合农耕、提供财富的大同盆地和冀北平原沃土……还有太行山及其支脉燕山等可作防守屏障。 从燕云十六州向南就是中原的一马平川,任何觊觎汉地富庶的游牧民族即使缺乏进取心,也会因为拥有这片土地后对南面的中原王朝形成天然而巨大的战略威慑、并使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下而感到高枕无忧;相反,失去了这片土地的南方的皇帝们一定会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李强编《辽太祖阿保机的耶律家族》12页
二、“积贫积弱”—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二、“积贫积弱”—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探究:北宋“以钱财换和平”是否可取?为什么?
可取的理由:
不可取的理由:
一定程度上缓解北宋的困境,有利于民族矛盾缓和,减少战争。
难以持久,加重人民负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威胁。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庆历新政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
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
范仲淹-重振祖法
裁减冗官,选拔贤能,整顿吏治
“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而任子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 ——钱穆《国史大纲》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局限: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作用: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作用: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
作用: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富国之法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
作用: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 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作用: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改革科举制度: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作用: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积贫积弱
富国强兵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失败原因:
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③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学习过北宋两次变法后有什么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
②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
四、积重难返—南宋的偏安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衰弱。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方,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四、积重难返—南宋的偏安
和议 时间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
隆兴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嘉定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四、积重难返—南宋的偏安
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杀
岳飞之被冤杀,虽颇受宋人谴责,但因岳飞的武将身份,一般不以违背祖宗之法责之。
----刘浦江《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
他戎马一生,126仗全胜的战绩使他无愧于“常胜将军”这个称号,“精忠报国”的信念已经深深地长在了他的心中,他只有国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愧于国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习近平
宋高宗为了限制军阀军权、重建崇文抑武秩序;打击主战派,实现与金议和的需要。
课堂小结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祖宗之法
唐末五代积弊
守内虚外弱臣尊君崇文抑武
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
二府三司制
兴文立教
积贫:财政危机
积弱:边疆危机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南宋偏安
岳飞之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