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4: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帝国重建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国号:汉
都城:长安
一、帝国重建 1.汉承秦制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年轻时曾是秦朝的基层官吏——沛县泗水亭长。
汉承秦制
1.皇帝制度
2.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
与秦始皇同一时代。
刘邦对秦始皇有崇拜的心态。
汉高祖刘邦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何为休养生息?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秦亡原因?
黄老之学(道家学说)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材料1: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材料2: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为何休养生息?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年)
刘邦第四子
在位23年
即位后减轻农民
赋税和徭役,把
田赋降到三十税
一。13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
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
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
葬品也只有陶器。
父子关系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
食,寒不可衣,都
不如谷物和桑麻。”
继续与民休息。
汉景帝刘启
(前188—前141年)
汉文帝之子
在位16年
陕西汉景帝阳陵丛葬坑出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汉书·诸侯王表》
秦亡的原因?
郡国并行制
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国。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史记·吕太后本纪》
7个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茶、韩王信、衡山王吴芮
同姓王:齐王刘肥、楚王刘交、吴王刘濞、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恢、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燕王刘建
一、帝国重建 2.亡秦之鉴
削藩策
前154,汉景帝采用
晁错的《削藩策》,
先后下诏削夺楚、
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晁错
吴王刘濞就联合其他
刘姓宗室诸侯王,以
“清君侧”为名发动
叛乱。叛乱在三个月
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
收回了诸侯王的军
政大权,中央集权
得到巩固和加强。
作用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
势力与专制皇权之间
矛盾的爆发。
二、帝国鼎盛 1.政治
政治
措施
打击地方势力
推恩令
推恩令的实行,使得“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打击
相权
强化对官员监察
二、帝国鼎盛 1.政治
政治
措施
打击地方势力
打击
相权
强化对官员监察
二、帝国鼎盛 1.政治
政治
措施
打击地方势力
打击
相权
强化对官员监察
由皇帝所信任的人组成的,掌握政策的决策权。使得丞相领导的“外朝”成为政策的执行者。打击相权,加强皇权。
设内外朝
二、帝国鼎盛 1.政治
政治
措施
打击地方势力
打击
相权
强化对官员监察
设刺史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1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员和豪强地主,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二、帝国鼎盛 2.思想
思考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1.统治者“无为而治”政策,
诸子百家学说得到流行。
2.士人依附诸侯王,批评皇帝,议论朝政。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前179-前104年)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太学,
培养儒学人才。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禁锢人们思想】
二、帝国鼎盛 3.经济
经济
措施
均输平准
币制改革
盐铁专营
重农抑商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在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
“铢”重量单位,
一两的1/24为一铢。
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压制工商业发展。
汉代耧车
(播种工具)
二、帝国鼎盛 4.边疆
和亲政策
军事战争
卫 青
霍去病
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率军攻入匈奴内部,史称漠北决战,西汉胜利。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开拓疆土。(西巴蜀地区、南越、闽越以及东北朝鲜等。)
二、帝国鼎盛 4.边疆
“(汉武帝)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资治通鉴》
息兵养民、轻徭薄赋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汉武帝外儒内法,全面继承了秦制);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资治通鉴》
三、帝国兴衰 1.西汉衰落
在汉帝国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帝国统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地主势力的逐步膨胀。……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加重了农民身上的赋税……农民最终不得不卖掉他们唯一剩下的家财——土地。……朝廷政治核心衰退的另一个标志是外戚对宫廷中枢的控制力越来越大。
——卜正民《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外戚专权。
三、帝国兴衰 1.西汉衰落
外戚·王莽
(9年-25年)
新朝
公元9年,王莽将西域各国的王改封为侯。公元9年,收缴“匈奴单于玺”,代之以“章”,后还下诏令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单于”。公元12年,征服高句丽后,将其改名为下句丽。
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
——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
三、帝国兴衰 2.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王莽·新
三、帝国兴衰 2.东汉建立
政治方面 增强尚书台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方面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解决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问题)
思想方面 提倡文教,重视儒学
光武中兴
三、帝国兴衰 3.东汉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党锢之祸
三、帝国兴衰 3.东汉衰亡
黄巾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
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
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四、帝国文化
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上林赋》《二京赋》。
乐府诗由民歌修改而成,语言朴实,传播广泛。
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与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便利文化传播。
文学
史学
医学
科技
小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及意义
两汉衰亡的原因
秦汉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形势促使大一统的文化观迅速形成。……大一统思想已深入人心,即使在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下也是如此。
——《中华文明史》
外戚干政
地方势力强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