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3 地球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3 地球的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16:16: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3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2022七上·禹州期末)禹州市某校学生于10月中旬开展为期两周的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测量活动开展期间,禹州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D.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北
【答案】1.D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往复运动,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出现变化。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为冬至-春分,②为春分-夏至,③为冬至-秋分,④为秋分-冬至,10月份位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3日之间,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禹州市阳光自南向北而来,因此禹州昼短夜长,选项A、B正确,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北,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东方模拟)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左图是九九消寒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北京的昼(空白部分)夜(黑色部分)长短的状况是(  )
A. B.
C. D.
4.“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④-①
【答案】3.C
4.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京昼最短夜最长,且无极夜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日期大致是3月1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右图中的③处,④处的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可知,“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③-④。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3·东方模拟)读极地经纬网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6.5°S,90°E) B.(66.5°N,90°W)
C.(66.5°S,90°W) D.(66.5°N,90°E)
6.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B.③点无极夜现象
C.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D.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答案】5.C
6.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尽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南顺北逆”,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中①点位于南极圈上,则其地理坐标是(66.5°S,90°W)。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①点位于南极圈上,属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
B、①点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B正确;
C、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C错误;
D、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3·三门峡模拟)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8.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9.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昼长夜短,昼变长 D.昼长夜短,昼变短
【答案】7.B
8.C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该运动的周期是一年。故答案为:B。
8.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立春,结束在2月20日,相隔15天,则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雨水。故答案为:C。
9.冬奥会期间,时间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昼短夜长,昼变长。故答案为:A。
(2023七下·海淀期末)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0.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
①地球仪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地球仪按照①→④→③→②的顺序移动
③保持地球仪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公转同时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2.当地球运行至③位置时
A.赤道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C.北京正值夏季
D.北京旗杆正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①.地球与太阳轨道应在同一平面上,①正确;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该是①-②-③-④的顺序,②错误;
③.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向是不变的,③正确;
④.地球在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西向东的自转,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11.地球运行至①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处,此时北半球为夏至,此时昼最长,夜最短;
故答案为:B。
12.A.赤道地区永远是昼夜平分的,A错误;
B.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B正确;
C.此时的北京是冬季,C错误;
D.此时北京的旗杆是一年中最长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3八下·连云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处中,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相反的半球昼短夜长,甲、乙处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连云港昼长夜短,AB错误;
C、丙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长,C正确;
D、丁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短,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4.(2023八下·花溪)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和太阳同升同落,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造成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多变 D.地势起伏大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A、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和昼夜更替,A说法错误;
B、地球公转导致了一年当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天安门广场所在的北京地区经历四季变化,每个季节的昼夜长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升旗时间的差异。夏季白天相对较长,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较晚,而冬季白天相对较短,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较早。B说法正确;
C、天气多变与日出时间无关,C说法错误;
D、地势起伏与日出时间无关,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和昼夜更替,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以及一年当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3八下·盐都月考)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1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时,四地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北京(116°E,40°N) B.盐城(120°E,33°N)
C.拉萨(91°E,29°N) D.香港(114°E,22°N)
16.地球运行在①~②段时,北京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特点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答案】15.A
16.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10月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短,所以此时白昼时间最短的是纬度最高的北京;
故答案为:A。
16.①到②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昼短夜长,白昼在逐渐变长;
故答案为:C。
(2023·广东模拟)南极大陆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  )
A.164°W,75°S B.164°W,75°N
C.164°E,75°N D.164°E,75°S
18.我国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极昼、极夜天数最多的是(  )
A.昆仑站 B.长城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答案】17.C
18.A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得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164°E,75°N)。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8.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仑站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极昼、极夜天数最多,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3·遵义模拟)遵义某学校的小青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小组安排观察某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小青在观察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每天日出日落时刻物体的影子总是比正午时刻该物体的影子长。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测量位置 D.观察季节
20.小明在连续1个月观察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正午时该物体影子都在不断变短,他观察的时间可能是(  )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
地球自转:影子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和太阳落山时最长,到影子到中午最短。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不仅长短有改变,位置也随着在改变。
地球公转:南半球夏至,则是我们北半球的冬至日(其实相对于南半球来说也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杆影最短。
19.影子的长短和时间有关,时间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越高,影子越短。早晨和傍晚太阳比中午低,所以早晨和傍晚影子比中午的影子长。
故答案为:A。
20.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杆影最短 。
故答案为:B。
(2023·桑植模拟)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地球运行至(  )
A.T1段 B.T2段 C.T3段 D.T4段
22.本次“天宫课堂”结束后一段时间,张家界白昼会(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昼夜等长 D.保持不变
【答案】21.C
2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在北半球,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是10月12日,读图可知,T3段位于9月23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地球运行至T3段,故答案为:C。
22.本次“天宫课堂”结束后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张家界白昼会逐渐变短,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23.(2022七上·南召期中)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根据经纬网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B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
(2)A、B、C、D四地,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是   。
(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当天,我们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当太阳直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答案】(1)北温带
(2)A
(3)昼长夜短
(4)冬至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的纬度为45°N,温度带为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北温带。
(2)A、B、C、D四地中,位于最东的是A,因此最早看到日出的是A点。
(3)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4)D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12月22前后)。
【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4.(2022七上·惠东期中)读地球立体结构局部模型图(左下图)和地球自转示意图(右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填“甲”“乙”“丙”或“丁”)
(2)上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   半球,且位于五带中的   带;丙点的经纬度是   。
(3)上右图中,A、B、C、D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上右图中,此时太阳直射   (填纬线名称),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填“南”或“北”)移动。
【答案】(1)甲(或丙);乙(或丁)
(2)北;北温;30°N,30°W
(3)C;东南
(4)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北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读左图可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从甲到乙或从丙到丁。
(2)如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赤道以北,均位于北半球,且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丙点的经纬度是30°N,30°W。
(3)右图中,A、B、C、D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C,该点位于赤道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4)右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5.(2022七上·章丘期末)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农事生产,顺应节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5月21日是小满节气,中国大地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开始灌浆饱满,但仍处于未熟状态;6月6日是芒种节气,进入麦收高峰期。
材料二:
(1)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时间差异/季节变化)。
(2)读材料二中图1,从小满到芒种,长清昼夜变化情况为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当太阳光直射点直射在图2时,长清的节气是   ,此时“二分二至日”的日期为   前后。
(3)图2中,赤道上的甲,乙、丙三地,刚好日出的是   地,正午时分的是   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三地的   (经度或纬度)不同,而导致的   差异。
【答案】(1)自西向东;季节变化
(2)长;短;夏至;6.22
(3)丙;甲;经度;时间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2)从小满到芒种,长清昼夜变化情况为昼越来越 长,也越来越短,图2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此时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3)丙刚好位于日出,正午时分的是甲,原因是经度不同造成的时间差异。
【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的时间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26.(2023七上·长顺期末)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根据材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丙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图中与北京属于同纬度点有   (甲、乙、丙点)。
(2)左图中丙点在甲点的   方向。丙点位于   (低、中、高)纬度。乙点位于   带(温度带)。
(3)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到右图中的   (①、②、③、④)处,在此期间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4)当太阳直射点在左图丙点所在的纬线上,此时对应的节气为   或秋分,北极圈内   (有或无)极昼现象。
【答案】(1)0°,20°W;甲、乙
(2)正南;低;北温
(3)④;昼短夜长
(4)春分;无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地球仪上,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0度纬线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穿过丙点的经线是20°W,纬 线是0°,所以丙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W,0°。北京的纬度位置是40°N,位于北纬40度纬线上的点有甲和乙两点。
(2)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甲、丙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丙点在甲点的正南方向。丙点的纬度是0度,位于低纬度地区。乙点的纬度为北纬40度,23.5 °S~23.5°N之间为热带,23.5°~66.5°为南北温带,66.5°以上为南北寒带,所以乙点位于北温带。
(3)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在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举行,图中①处是在春分至夏至之间,也就是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之间,②处是在夏至和秋分之间,也就是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之间,③处是在秋分和冬至之间,也就是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④处是在冬至和春分之间,也就是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之间,所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图中的④处,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贵阳昼短夜长。
(4)丙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赤道时对应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北极圈内无极昼现象。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3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2022七上·禹州期末)禹州市某校学生于10月中旬开展为期两周的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测量活动开展期间,禹州市(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D.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北
(2023·东方模拟)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人们用墨笔每天晕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左图是九九消寒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北京的昼(空白部分)夜(黑色部分)长短的状况是(  )
A. B.
C. D.
4.“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④-①
(2023·东方模拟)读极地经纬网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6.5°S,90°E) B.(66.5°N,90°W)
C.(66.5°S,90°W) D.(66.5°N,90°E)
6.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B.③点无极夜现象
C.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D.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2023·三门峡模拟)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8.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9.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昼长夜短,昼变长 D.昼长夜短,昼变短
(2023七下·海淀期末)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0.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
①地球仪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地球仪按照①→④→③→②的顺序移动
③保持地球仪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公转同时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2.当地球运行至③位置时
A.赤道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C.北京正值夏季
D.北京旗杆正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13.(2023八下·连云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处中,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2023八下·花溪)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和太阳同升同落,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造成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多变 D.地势起伏大
(2023八下·盐都月考)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1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时,四地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北京(116°E,40°N) B.盐城(120°E,33°N)
C.拉萨(91°E,29°N) D.香港(114°E,22°N)
16.地球运行在①~②段时,北京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特点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2023·广东模拟)南极大陆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  )
A.164°W,75°S B.164°W,75°N
C.164°E,75°N D.164°E,75°S
18.我国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极昼、极夜天数最多的是(  )
A.昆仑站 B.长城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2023·遵义模拟)遵义某学校的小青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小组安排观察某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小青在观察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每天日出日落时刻物体的影子总是比正午时刻该物体的影子长。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测量位置 D.观察季节
20.小明在连续1个月观察物体影子长短变化时,发现正午时该物体影子都在不断变短,他观察的时间可能是(  )
A.春分前后 B.夏至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2023·桑植模拟)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地球运行至(  )
A.T1段 B.T2段 C.T3段 D.T4段
22.本次“天宫课堂”结束后一段时间,张家界白昼会(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昼夜等长 D.保持不变
二、综合题
23.(2022七上·南召期中)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根据经纬网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B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
(2)A、B、C、D四地,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是   。
(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当天,我们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当太阳直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4.(2022七上·惠东期中)读地球立体结构局部模型图(左下图)和地球自转示意图(右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填“甲”“乙”“丙”或“丁”)
(2)上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   半球,且位于五带中的   带;丙点的经纬度是   。
(3)上右图中,A、B、C、D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上右图中,此时太阳直射   (填纬线名称),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填“南”或“北”)移动。
25.(2022七上·章丘期末)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农事生产,顺应节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5月21日是小满节气,中国大地大麦,冬小麦等夏熟作物开始灌浆饱满,但仍处于未熟状态;6月6日是芒种节气,进入麦收高峰期。
材料二:
(1)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时间差异/季节变化)。
(2)读材料二中图1,从小满到芒种,长清昼夜变化情况为昼越来越   、夜越来越   。当太阳光直射点直射在图2时,长清的节气是   ,此时“二分二至日”的日期为   前后。
(3)图2中,赤道上的甲,乙、丙三地,刚好日出的是   地,正午时分的是   地。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三地的   (经度或纬度)不同,而导致的   差异。
26.(2023七上·长顺期末)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根据材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丙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图中与北京属于同纬度点有   (甲、乙、丙点)。
(2)左图中丙点在甲点的   方向。丙点位于   (低、中、高)纬度。乙点位于   带(温度带)。
(3)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到右图中的   (①、②、③、④)处,在此期间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4)当太阳直射点在左图丙点所在的纬线上,此时对应的节气为   或秋分,北极圈内   (有或无)极昼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往复运动,导致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出现变化。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①为冬至-春分,②为春分-夏至,③为冬至-秋分,④为秋分-冬至,10月份位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3日之间,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禹州市阳光自南向北而来,因此禹州昼短夜长,选项A、B正确,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北,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3.C
4.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当九九消寒图晕染第一瓣梅花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京昼最短夜最长,且无极夜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日期大致是3月1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右图中的③处,④处的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可知,“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的③-④。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5.C
6.B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尽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南顺北逆”,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图中①点位于南极圈上,则其地理坐标是(66.5°S,90°W)。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①点位于南极圈上,属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
B、①点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B正确;
C、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C错误;
D、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至日,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7.B
8.C
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该运动的周期是一年。故答案为:B。
8.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立春,结束在2月20日,相隔15天,则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雨水。故答案为:C。
9.冬奥会期间,时间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昼短夜长,昼变长。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①.地球与太阳轨道应在同一平面上,①正确;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该是①-②-③-④的顺序,②错误;
③.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向是不变的,③正确;
④.地球在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西向东的自转,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
11.地球运行至①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处,此时北半球为夏至,此时昼最长,夜最短;
故答案为:B。
12.A.赤道地区永远是昼夜平分的,A错误;
B.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B正确;
C.此时的北京是冬季,C错误;
D.此时北京的旗杆是一年中最长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相反的半球昼短夜长,甲、乙处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连云港昼长夜短,AB错误;
C、丙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长,C正确;
D、丁处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连云港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逐渐变短,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A、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和昼夜更替,A说法错误;
B、地球公转导致了一年当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天安门广场所在的北京地区经历四季变化,每个季节的昼夜长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升旗时间的差异。夏季白天相对较长,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较晚,而冬季白天相对较短,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较早。B说法正确;
C、天气多变与日出时间无关,C说法错误;
D、地势起伏与日出时间无关,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和昼夜更替,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以及一年当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15.A
16.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10月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短,所以此时白昼时间最短的是纬度最高的北京;
故答案为:A。
16.①到②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昼短夜长,白昼在逐渐变长;
故答案为:C。
【答案】17.C
18.A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7.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得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164°E,75°N)。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8.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仑站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极昼、极夜天数最多,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
地球自转:影子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和太阳落山时最长,到影子到中午最短。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不仅长短有改变,位置也随着在改变。
地球公转:南半球夏至,则是我们北半球的冬至日(其实相对于南半球来说也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杆影最短。
19.影子的长短和时间有关,时间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越高,影子越短。早晨和傍晚太阳比中午低,所以早晨和傍晚影子比中午的影子长。
故答案为:A。
20.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杆影最短 。
故答案为:B。
【答案】21.C
22.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在北半球,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太阳光线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光线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这一天为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之后太阳光线向北移动,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是10月12日,读图可知,T3段位于9月23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时,地球运行至T3段,故答案为:C。
22.本次“天宫课堂”结束后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张家界白昼会逐渐变短,故答案为:B。
23.【答案】(1)北温带
(2)A
(3)昼长夜短
(4)冬至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B的纬度为45°N,温度带为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北温带。
(2)A、B、C、D四地中,位于最东的是A,因此最早看到日出的是A点。
(3)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4)D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12月22前后)。
【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4.【答案】(1)甲(或丙);乙(或丁)
(2)北;北温;30°N,30°W
(3)C;东南
(4)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北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读左图可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从甲到乙或从丙到丁。
(2)如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赤道以北,均位于北半球,且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丙点的经纬度是30°N,30°W。
(3)右图中,A、B、C、D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C,该点位于赤道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4)右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5.【答案】(1)自西向东;季节变化
(2)长;短;夏至;6.22
(3)丙;甲;经度;时间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2)从小满到芒种,长清昼夜变化情况为昼越来越 长,也越来越短,图2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此时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3)丙刚好位于日出,正午时分的是甲,原因是经度不同造成的时间差异。
【点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的时间差异和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26.【答案】(1)0°,20°W;甲、乙
(2)正南;低;北温
(3)④;昼短夜长
(4)春分;无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地球仪上,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0度纬线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穿过丙点的经线是20°W,纬 线是0°,所以丙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W,0°。北京的纬度位置是40°N,位于北纬40度纬线上的点有甲和乙两点。
(2)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甲、丙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丙点在甲点的正南方向。丙点的纬度是0度,位于低纬度地区。乙点的纬度为北纬40度,23.5 °S~23.5°N之间为热带,23.5°~66.5°为南北温带,66.5°以上为南北寒带,所以乙点位于北温带。
(3)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在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举行,图中①处是在春分至夏至之间,也就是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之间,②处是在夏至和秋分之间,也就是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之间,③处是在秋分和冬至之间,也就是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④处是在冬至和春分之间,也就是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之间,所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图中的④处,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贵阳昼短夜长。
(4)丙点位于赤道上,太阳直射赤道时对应的节气为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北极圈内无极昼现象。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