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文物看历史
回望千年间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目录
CONTENTS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01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02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03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
——踏访武夷看大儒
福建武夷山朱熹园
朱熹塑像
凤凰巷内的“朱子社仓”
2021年总书记到福建武夷山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一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受到佛教与道教思想的冲击;
宋代社会危机出现;
儒家学者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科举考试的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理学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呢?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的主张有哪些?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2.存天理灭人欲;
3.格物致知。
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材料三 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理学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四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
——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积极影响:
1.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更加哲学化、思辨化;
2.利于中华民族重气节、重道德、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普通纪念币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
——欣赏文艺与科技
宋 黄筌 果熟来禽图团扇面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
安徽省旌德县版书镇是木活字印刷发源地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类别 表现
宋词
元曲
话本 早期白话小说
书法
绘画
类别 表现
科技成就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科技人物 文艺
科技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散曲;杂剧:关汉卿、王实甫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雕版普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
山水画成就高,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人工磁化,应用于航海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材料一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思考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特点:文化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城市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等。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
知识分子阶层加入创作队;
民族文化和交流与融介;
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影响:创新了传统文学形式;
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推动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发展。
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材料三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突出的。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著作记载了这方面的成就,一些文集中也保存了不少科技方面的内容。
医药学:宋真宗时期,王唯一的《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针灸的穴位;南宋理宗时,宋慈编的《洗冤录》是法医学上有重要成就的著作。
农学:南宋陈勇写的《农书》是我国农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
天文学:宋朝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中记载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元朝的郭守敬修订《授时历》,精确度相当高。
三大发明:火药到了宋代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宋仁宗时曾公亮和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中记载了三种火药的配方。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异开始制活字印书。北宋末年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了当时的海船上已经使用指南针作为辨别航向的仪器。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概括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
高度发达:种类众多;内容丰富;
世界领先;与农业联系密切;具有实用性。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
——感受各民族文字
契丹文
西夏文
女真文
蒙古文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梳理完成各族文字。
文字 概况
辽 契丹大字、小字 用以刻石立碑和进行文学创作
金 女真文字 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 西夏文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和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蒙古 成吉思汗 畏兀体蒙古文 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
忽必烈 八思巴字 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请归纳少数民族文字创设的原因和特点吗?
材料 宋人洪迈《夷坚志》里有一段记载,契丹学童读汉文时,“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至有一字用二三字者”。比如,“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就要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生”。这是因为契丹系出东胡,其语言与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接近,与汉语的亲属关系极远,语音、语法、词汇均大相径庭,强用汉字,不免有削足适履之感。
——郭晔旻《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汉字 “亲戚” 》
早期的契丹人同样“本无文纪,惟刻木为信”。唐代之后,契丹人与中原交往日趋密切,汉文化随之进入契丹社会……汉文化影响所及,连许多契丹人的名字都“汉化”了。这方面的始作俑者就是契丹(辽)的第二代君主,太宗耶律德光。《旧五代史·外国传一》记载:“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
——郭晔旻《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汉字 “亲戚” 》
原因:为了使用和交流的方便。
特点:深受中原文化以及汉字的影响,
体现汉文化主体性,同时具有民族多元性。
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阅读材料,谈一谈你的想法?
材料 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举例
语法形式 表现 举例(《元典章·刑部》)
定中结构的复杂化 “的”字结构的复杂化和定语的多层化 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卷四,倚势抹杀县尹)
“着”的“方式化”用法 用“着”表示动作的持续 为那般,仿效着称冤的人多有。(卷一五,称冤赴台陈告)
介词带“着” “因”、“依”这两个介词后头可以加“着” 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卷三,胡参政杀弟)
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语法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原民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融。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相互学习和吸收,加快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第12课时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文物看历史 回望千年间
一、弦歌不辍,生生不息——踏访武夷看大儒
二、文脉赓续,历久弥新——欣赏文艺与科技
三、殊途同归,多元共通——感受各民族文字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