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八课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梁启超
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①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努力、局限性与时代意义;
②认识西方传教、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概述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及其局限性;
③认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并学会运用掌握的史料对此进行论证。
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壹
戊戌维新运动
贰
义和团运动
与八国联军侵华
叁
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
◎光绪皇帝画像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戊戌维新运动
壹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康有为
【材料一】
“孔子以生当据乱,世尚幼稚,道虽极美,而行之太早,则如幼童无保傅,易滋流弊,须待进化至升平太平,乃能行。”
——康有为:《论语注》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
注释:①子贡:原名端木赐;②诸:“之于”。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书影
据乱世
升平世
太平世
:倡导“微言大义”,据时代特征建构解读经文。
:强调训诂,解释古籍的原意,实证色彩。
“回向三代”
时代特征?
今文经
“三世进化”
翻译短句?
古文经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严复
【材料二】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极。……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严复《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年2月4日
注释:①逆睹:事先知道。
根据同时期严复的观点分析康有为今文经解释的时代特征?
①进步人士主张实行变法以救亡图存;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1.时代背景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百日维新”措施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 裁减绿(lù)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 与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材料三】
“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动,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为何失败?
①直接间接触犯了包括当权者在内的大批人的利益。
2.局限性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②引起广大读书人的不满。
【材料四】
“至于民间祠庙,其有不在祀典一者,即着由地方官晓谕民间,一律改为学堂,以节糜费而隆教育。”
——光绪帝7月10日上谕,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
【材料五】
“北京及各省之大寺,其僧人最有大力,厚于货贿,能通权贵,于是交通内监,行浸润之谮于西后。谓皇上已从西教,此亦激变之一小原因也。”
注释:①谮:诬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③引起广大宗族、僧侣的不满。
2.局限性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百日维新”为何失败?
外因
内因
(1)触犯守旧势力的利益,引起他们的阻扰。
官员
读书人
僧侣
……
(2)光绪帝在权力斗争中不敌慈禧。
(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6)推行措施过急,超出了社会的可承受程度。
(4)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主要依托维新派
(5)没有严密的组织。
帝党、后党集团权力斗争
2.局限性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戊戌维新运动
◎谭嗣同雕像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儿缆船并叙》
【材料六】
守旧势力、侵华列强
自比
被瓜分的中国与中国人民
变法的坚强毅力、挽救民族危亡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信念
◎谭嗣同故居
谭嗣同
意象分析?
感受精神?
3.变法遗产
一、戊戌维新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材料七】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明定国是诏
主旨大意?
指导思想?
与洋务运动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
皇帝倡导西学
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凡翰林、检、部、院司员,各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各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肆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主旨?
洋务运动时期从事西学的人:
“近郡年十四以下资察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候补佐杂及绅士中有年及弱愿入馆学习者”。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
【材料八】
盛宣怀的南洋公学,“教以天算、地舆、格致、制造、汽机、矿治诸学。而以法律政治商税为要。”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
进步:西学队伍壮大
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权威 合法性
义和团运动
与八国联军侵华
贰
一、义和团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义和团揭帖
揭帖:唐代以后农民起义者向公众进行宣传的一种方式。
【材料一】
庚子三春,日照重阴;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上行下效兮奸宄道生。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兮四畜同群。逢天坛怒兮假手良民。红灯暗照兮民不迷经。义和明教兮不约同心。金鼠漂洋孽,时逢本命年,待到重阳日,剪草自除根。
——张德成的义和团揭帖
注释:①宄(guǐ),奸也;②金鼠:庚子年。
彰显揭帖内容的预言性
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揭帖为什么不是由某个读书人落款呢?
为何痛恨洋人?
底层民众运动;
强烈笼统排外;
投身变法运动。
1.基本特征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材料二】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洋兵下地,多半饮酒逞酗,摊便殴人,‘甚至杀害无辜’”。
——《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
①(洋人与民众)洋兵破坏民间治安。
1644年
明万历十年
◎利玛窦
雍正二年(1724年)
《天津条约》(1858年)
传教
禁教
废弛禁教
【材料三】
“绅民有高华巨室,硬指为当年教堂,勒逼民间让还……会馆、公所、庵堂为阖境绅民所最尊重者,皆任情需索,抵作教堂。”
——1871年总署与各国大巨商办传教条款
②(传教士与民众)传教士勒令归还教产。
◎天主教在华传教时间简轴
2.兴起
缘由
一、义和团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材料四】
以平素本不安分之人,一入教中,便思寻仇报复,父兄亦可控告,邻里视同寇仇,欠债不还,转思反控,差摇不应,派累平民,每遇词讼,诚如宪谕,地方官畏之如虎,明知教民不是,反责押平民,甚至教士为教民包揽词讼,该教民并不递诉状,但凭教士函片,即签票传人,……曲直未判,真伪未分,而良民已受无穷之累。
——《山东义和团案卷》泰安卷,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七日
市井无赖、流氓土棍、地主恶霸
报仇雪恨
免差摇
抗官府
干涉民间词讼
鱼肉乡里
③(教民与民众)教民凭借教会鱼肉乡里。
民众
士绅
官员
直接或间接支持
“义和团运动”兴起
2.兴起
缘由
一、义和团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廊坊狙击战
大沽天津之战
◎罗荣光
慈禧、光绪“西狩”漫画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企图加以控制利用
剿杀义和团
战败与陷落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3.运动结局
一、义和团运动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 评价内容 出处 时间 经历
一切阴阳,五行,吉凶,灾祥,生克,画符,念咒……种种迷信邪说,普遍社会,都是历代阴阳家方士道士造成的、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所以彼等开口便称奉了玉皇大帝救命来灭洋人也。 《克林德碑》 1918年
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我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 1924年
……我们应该尽力反抗帝国主义危及我们民族生存的侵略,而不应该拒绝它的文化。……继续义和拳符咒能够抵档枪炮的思想,企图用标语、口号、歌咏来抵档飞机大炮、坦克车,这便是中国文化畸形发展之末路。 《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 1942年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
牢狱之灾
(1)分别总结不同评价;(2)思考出现不同评价的原因。
义和团迷信落后。
义和团是中国民族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肯定义和团反帝爱国的倾向,又批评其盲目排外的行为。
一、义和团运动
3.评价
二、八国联军侵华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材料五】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在城内公开抢劫三日。……即当时在京的所有联军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参与了抢劫。验收结果显示,宫内凡是能够搬移的贵重物品,无论大小,皆被掠走。
——瓦德西10月22日的报告,《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①劫掠中国大量物质财富;
“但倘若我们不从这里撤出,势将落入中国暴徒的手中,或许终将逃脱不了被焚毁的命运” 。
——瓦德西11月12日日记
——强盗行为的借口
◎《在北京劫掠的皇室印章》,载《伦敦新闻画报》
太后所用印章,所刻字为“修养心灵”。
“瀛海仙班”
②侮辱清王朝。
★日记类史料研读:考证清楚日记内容的历史情况及其来龙去脉。
1.骇人罪行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伦敦新闻画报》驻清朝特约画家舍恩伯格的速写,旁注有:“拆毁北京一座喇嘛庙时,英军在标记准备呈送给女王的战利品。”
《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
贪婪嘴脸
强盗姿态
傲慢心态
为此幅速写命名?
1.骇人罪行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三、东南互保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东南互保地图
【材料六】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王尔敏《拳变时期的东南互保》
利
“东南互保”的影响?
①保全南方半壁江山;
弊
①中央集权体制衰弱;
②保护民族资本主义资产;
②压抑了南方的反帝运动。
民族危机的加深
叁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半殖民地
半封建
国家政治地位
社会经济结构
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国家仍是封建统治与自然经济占主导,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呢?
东交民巷、战略要地驻军——威胁国家安全
不许中国人居住的使馆区——“国中之国”
禁止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人民失去反抗的权利
巨额赔款——经济衰败
订立新的商约——扩大经济侵略
惩办“首祸诸臣”、4.5亿两白银、禁华北科举5年——心理征服
主权丧失最重、
民族折辱最深
资本主义因素发展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图
1901年《辛丑条约》
继续沉沦或斗争?
1840年《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西方传教势力
八国联军侵华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时务报》
主动之变
“变而变”之斗争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8课
下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