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王稼祥(1906-1974) 安徽泾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
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等职务
泾县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芜湖王稼祥纪念园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青年王稼祥的三次选择
课标要求: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与王稼祥的第一次选择
目
录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与王稼祥的第二次选择
红军长征
与王稼祥的第三次选择
壹
合作破裂,革命梦碎
谁能救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王稼祥的第一次选择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别离祖国,来到赤都后,已有一年半了......好久没有接到你们的信,也不知道你们究竟在什么地方,加之国内政局变更,所以我们彼此没有通信......现在到底变得怎么样了,你们能否详细的告诉我吗 最近国内政局变更得非常之快,希时时通讯报告。”
——王稼祥1927年给王柳华的信
任务一:给远在莫斯科的王稼祥写一封回信
王稼祥写给
王柳华的的信
基于此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
信中应该写哪些内容呢?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青年立志学本领 身在莫城思故国
1927.4,四一二政变
1927.7,七一五政变
1927秋,宁汉合流
1927年4月18日,蒋另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15日,汪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国民党以国民革命的名义,以“救党护党”的名义,残杀工农民众,使全国变成白色恐怖的世界,青天白日已经是白色恐怖的景象! ——《布尔什维克》第一卷第十五期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汪精卫 蒋介石
国民党背叛国共合作 中国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国共合作遭破坏 国民政府立南京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929-1930年)
①1929年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年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年3-11月,中原大战 这是国民党新军阀蒋和冯、阎、桂之间的最大规模的混战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27年
宁汉合流
1928年
继续北伐
1928年5月
济南惨案
1928年6月
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
东北易帜
形式上统一全国
冯玉祥
阎锡山
桂系军阀
国民政府
东北军
政治上:形式上统一
皇姑屯事件
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日本人对中国主权的诉求,关东军于1928年六月将其于皇姑屯炸死
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于12月通电全国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将五色旗变更为青天白日旗
为什么只是形式上统一全国呢?
旧军阀换新军阀 所谓统一成笑话
1928.5.3,济南惨案
美国表示无意调停中日冲突,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詹森明确告知伍朝枢:美国对此事无能为力。同时,司法部长王宠惠的英国之行也是弱国对强国外交。不仅英国舆论界绝大多数站在日本一边,就连英国外相张伯伦,也只是“对日本在山东之所遇……表示同情。”
——洪岚《“济南惨案”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欧美外交》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济南惨案相关历史
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特作以下之宣言:
(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满期者,当然废除,另订新约。
(二)其尚未满期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
(三)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立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南京国民政府关于重订条约的宣言》
改定新约运动
改订新约运动,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济南惨案的发生与后续的外交碰壁显示出在孱弱的国力与军阀割据的政局下,正常的外交活动难以进行
济南惨案屡碰壁 改定新约事难成
在工业总产值方面,1936年达102亿元,其中资本主义经济占58.8%。在国民经济增长率方面,1928—1936年平均每年增长率8.4%,为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大家族”
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
宋子文 财政部部长
孔祥熙 工商部部长
陈果夫 组织部部长
“黄金十年”
经济上:经济有所发展,但官僚资本与帝国资本不断膨胀
“黄金十年”是否意味着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民族资本稍起色 官僚资本亦扩张
政治:建立专制统治
名义上完成国家统一
外交:因国家实力弱小,外
交活动举步维艰
经济:取得一定成就,官僚
资本盘剥日益严重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更可怕的是不接受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好好找到失败的原因,不能只怨天尤人,更不能重蹈旧辙。要败而不馁,再接再厉,一面努力争取胜利,时刻准备接受考验,特别是失败的考验。我认为这才是一个革命者。——王稼祥1928年回信
1928年,王稼祥在苏联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国民政府不能救中国!
归纳国民政府统治特征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坚定信心迎考验 加入中国共产党
贰
城市难攻,敌众我寡
何以救中国?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王稼祥的第二次选择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任务二:补写人物对话,回国不久的王稼祥介绍革命形势
1931年4月17 日,任弼时、顾作霖和王稼样三人,以中央代表身份参加了在青塘召开的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正是在青塘,王稼祥第一次见到了久已闻名的毛泽东、朱德等苏区党和红军领导人......在会议间隙中,他忍不住走过去对毛泽东说:“泽东同志,我刚从白区来,很多情况不了解,对打仗更是外行,听了你们的发言,深受启发。会后我再向你专门请教,可以吗 ”毛泽东忙点点头道:“自己同志,莫客气,我也正想向你请教呢!”
——朱仲丽(王稼祥夫人)《疾风知劲草-毛泽东与王稼祥》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王稼祥初遇毛泽东
此时的中国革命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呢?
回国不愿留上海 赶赴苏区第一线
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10月初因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湘南和海陆丰地区。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黎冰鸿《南昌起义》 1959年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井冈山
泣鬼惊神第一枪 从来弱小变强梁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沈尧伊《八七会议》1960年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时间:1927年8月7日 汉口
主要内容: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武装起义枪杆握 润之慷慨发强音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概况: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结果: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井冈山
意义:使人民武装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也表明武装进攻城市的方针在当时行不通。
何孔德 高泉 冀小秋 陈玉先《秋收起义》1973年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林岗《井冈山会师》 1975年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毛泽东 1928年
五指擎天秀井冈 险峰无限过黄洋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何孔德《古田会议》1977年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古田会议:
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许宝中 李泽浩《三湾改编》1977年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秋收起义后,因战事不利,导致部队士气低落。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进入三湾地区,并开始了“三湾改编”。主要内容有:缩编部队,将师缩编为团;建立党代表制,并由毛泽东领导前委;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军事改革的意义:划清了红军与旧军队的界限,为红军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提供军事保障
三湾改写新军制 古田号角原则响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兴国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
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
真欢喜,真欢喜。
——《土地革命歌》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土地革命使得根据地政权在政治、经济上的翻身,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
星火燎原传赤色,土地革命聚戎装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小组探究:中国为什么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①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大国。
②中国若干省区曾在大革命中受过影响,这就为红色政权首先在这些地方发生并长期存在提供了群众条件。
③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加强日趋激化,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所以小块红色区域不但能长期存在,而且将随之继续发展。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
——整理自《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的个人努力不可忽视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3)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
《井冈山的斗争》(1928.1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1)
......
城市暴动无路走 工农武装创新篇
启示:只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可能取得成功。
意义:这一理论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南昌起义
1927.8.1
秋收起义
1927.9
古田会议
1929.12
八七会议
1927.8.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1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11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不断发展
革命道路难摹画 马列需与现状合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我从几次反围’的胜利中,以及从攻打赣州的教训中,逐步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主张,是符合红军和苏区实际情况的......红军和苏区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总之,我的意见是:大敌当前,不可易将;指挥重任,非他莫属!” ——王稼祥在宁都会议上维护毛泽东
毛泽东回忆说:“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刘启春《历史的选择: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在战斗中,一架战斗机向红军所在位置投下炸弹,只听轰然一声巨响,王稼祥当即负伤倒下了......医生们发现,敌人的炸弹片打进了王稼祥的右腹部,炸伤了肠子,伤势十分严重。
他是教条主义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人。
——毛泽东评价王稼祥
他同我在中国和俄国所遇见的领导人是不相同的,有其独特的地方,虽然我当时还掌握不住这些独特的地方。只觉得他所说的道理,既是那样简单明了,又是那样的有力并具有说服力。
——王稼祥评价毛泽东
“疾风知劲草”
中国革命与这对老友的命运又将几何?
君为劲草我为风 本欲腾飞却负伤
叁
内外皆敌,前路凶险
何人救中国?
红军长征
王稼祥的第三次选择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1934-1935年
“担架上的长征”
“围剿”次数 时间 国民党投入兵力
第一次“围剿” 1930年12月 10万
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 20万
第三次“围剿” 1931年7月 30万
第四次“围剿” 1932年10月 50万
第五次“围剿” 1933年9月 100万
李德 王明 博古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1933年,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到瑞金,他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是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和训练方法,强调“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博古对他十分信任和支持。
内因
外因
内外皆敌遭失败 探寻前路需长征
如果这样下去红军就不行了,要改变目前危急的局面,必须纠正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改变错误的领导人。——《王稼祥选集》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1934-1935年
“担架上的长征”
红军虽然正面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天罗地网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1934-1935年
“担架上的长征”
1935年1月
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
在进遵义以前,王稼祥同志最早提出了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倡议。他首先找张闻天同志,谈了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和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该撤换博古和李德,改由毛泽东同志来领导。”
——张颖《王稼祥对长征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
沈尧伊《遵义会议》 1994年绘
王稼祥位于左二
在王稼祥的倡议下,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
慧眼识得引路人 首倡会议第一功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1934-1935年
“担架上的长征”
1935年1月
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
伍修权曾回忆说:“全党信服毛泽东,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就。”
——聂荣臻《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五十周年回忆录专辑》
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组领导军事。
王稼祥
周恩来
毛泽东
历史意义: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
王稼祥的青年时代
1925-1930年
莫斯科求学
1928年
成为共产党员
1930年
回国参加革命
1931年
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2年
在作战中负伤
1934-1935年
“担架上的长征”
1935年1月
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缔造伟大的长征精神
宣告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播下革命火种
宣传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伟绩
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
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到达陕北后,王稼祥任中共驻苏联代表,前往苏联治疗。1938年,王稼祥带回了共产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成功意义重 更为民族长精神
时代的选择
王稼祥的选择
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选择支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选择支持毛泽东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革命
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进行革命
只有毛泽东才能领导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红军长征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形式统一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军队建设
根据地政权建设
背景 过程 意义 精神
遵义会议
外交
原因
意义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时代的长征,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