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浦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返校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浦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返校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30 15:00:5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浦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返校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北4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八上·吴兴期末)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我国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资源紧缺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
2.(2020八上·温州期末)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刷新纪录,下潜至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下图中“奋斗者号”正向左潜行开展科考活动,此时它所受浮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乌云密布 B.倾盆大雨 C.风力强劲 D.四季多发
4.(2021八上·温州月考)地球上的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不同区域,下图为水的分布图,图中代表海洋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图为某天校园气象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其中“风速:1.4m/s”可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B.
C.
D.[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3/08/25/94/b7/94b7674d47da019cd0ea97941a3e7fef.png]
6.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
7.(2021八下·仙居月考)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 ▲ ”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8.(2020八上·温州期末)大猩猩经过不断学习,拿到了高处的香蕉,这是大猩猩的学习行为。以下动物行为中也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海豚顶球 B.母鸡生蛋 C.蜘蛛结网 D.蜜蜂酿蜜
9.(2020八上·缙云期末)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水电解是物理变化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0.(2020八上·温州期末)如图,用玻璃管B对着玻璃管A的上方吹气,烧杯中的水就会从玻璃管A中飞出。下列现象涉及的原理与该实验原理不同的是(  )
A. B.
C. D.
11.(2020八上·温州期末)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如图为某城市夏日午后热岛效应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附近公园等绿地能降低气温
B.大片农田等地的气温较市中心低
C.不同地段郊区住宅区气温有差异
D.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降低
12.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 B.
C. D.
13.以下为其同学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时,应先闭合开关
B.连接电表时,应先选小量程
C.闭合开关时,应先将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计算电阻时,应先计算电压平均值与电流平均值
14.(2019八下·温州期中)小铭在班里是出了名的粗心,以下是从他的课堂笔记中摘录下来的部分物质的化学式,其中错误的是(  )
A.铝 Al B.氯化钾 KCL
C.氧化铜CuO D.五氧化二磷P2O5
15.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
A. B.
C. D.
16.(2021八上·温州月考)如图是音响上音量调节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右,需在M、N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减小,音量降低。下列连接方式中可行的是(  )
A.M接A,N接B B.M接C,N接D C.M接A,N接D D.M接C,N接B
17.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某同学进行了四次读数,其中读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19八下·嵊州期末)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离子
19.(2020八上·温州期末)将实物图连接情况绘成电路图,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所绘电路图中能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20.科学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结果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关系的是(  )
A.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B.各种物质的沸点与其所受的气压的关系
C.某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关系
D.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溶液温度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默写1~20号元素的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He Li Be B             F Ne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Si P         Ar K    
22.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水   ;硫酸根离子   ;3个镁原子   ;两个铁离子   ;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   ;氯化钠的化学式   ;3个二氧化碳分子   ;金元素   。
23.写出下列关于“2”的含义:
H2O   ;   ;CO32-   。
24.(2020八上·吴兴期末)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是神经元结构的   .(填结构名称)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传导方向是   (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25.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当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为   A,则被测电阻R的阻值是   Ω。
(2)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该故障的原因是____。
A.电阻R接线短路 B.电阻R接线断路 C.电源接触不良
26.(2020八上·吴兴期末)科技馆是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来展览教育。
(1)图甲是科技馆的人体静电表演装置,启动后,手触摸金属球,本来垂披的头发就会呈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图乙是科技馆内另一个网红项目——验电球。使用时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金属部分,灯就会亮起,但人没有触电。以上现象说明人体是   (选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
27.(2020八上·吴兴期末)疫情期间学校对每间教室都进行消毒,使用的消毒液为含氯的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
(1)通常的84消毒液含氯量为5%称为原液,消毒时都要对原液进行稀释使用。现需要配制10L消毒液,在稀释过程中,   质量不变。(“溶质”、“溶剂”或“溶液”)
(2)某同学用笔芯和图钉自制的密度计(图甲),想用它来粗测消毒液的密度,图乙中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格2分,共24分)
28.同学们在探究与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各步实验中液体均未溢出)。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
根据步骤B、C、D、E中所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作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9.(2020八上·缙云期末)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
(2)步骤 a 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
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0.为什么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升温;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降温呢?
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了解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同时发生着两种变化: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小明同学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如图1所示),然后往烧杯里加入某种物质使之溶解,直至饱和,不久后发现烧杯底和木试管间的水结冰。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选填:氯化钠、硝酸钹、氢氧化钠晶体)
(2)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往试管里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
(3)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没有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而是通过不同实验的现象得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研究方法与下面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类似____
A.研究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时,通过手捏住尺子的距离来显示反应的快慢
B.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1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5欧的串联电阻
C.认识电流时,经常把电流和水流相比
(4)在生活中,当我们用湿手取洗衣粉时,感觉手微微发烫。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那是因为   。
31.小明利用图一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②选用阻值为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按图一连接电路③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取电表示数;④再依次将15欧、10欧、5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分别获取实验数据;⑤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三中的曲线a。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3/08/25/78/08/7808ac3f14a650f4e79940d2265c4748.jpeg]
(1)小明在实验过③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处,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二所示。发现错误后,小明及时进行改正,他的操作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   。
(3)小红也利用相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却得到了图三中的曲线b。造成小红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24题4分,25题6分,26题8分,27题8分,共26分)
3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时间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33.(2020八上·温州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门把手。(选填“→”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34.(2020八上·温州期末)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
(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2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
(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70厘米3,计算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
35.某STEM小组同学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图甲)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机器人根据样品电阻大小识别并显示垃圾类别,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图乙)。检测电路如图丙,电源电压U为1.5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下表。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垃圾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对此两位同学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A同学: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的阻值;B同学:适当增大电源电压。谁的建议可行:   (选填“A”“B”、“A和B”或“A和B均不可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其实就是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会减小湖水的面积,故A不合题意;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源,故B不合题意;
C.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资源紧缺,会造成淡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故C不合题意;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无论物体在什么位置,朝哪个方向运动,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A.乌云密布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倾盆大雨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B不符合题意;
C.风力强劲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四季多发是长时间发生的现象,属于气候,故D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体的分布知识判断。
【解答】在地球上,海洋水的储量最大,大约占总体积的96.53%,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所以也叫风杯式风向风速仪。
【解答】A、风向仪,用来测风的方向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风速测量仪,可以测量风速,故B符合题意。
C、气温湿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和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
【解答】A.澄清透明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A错误;
B.均一稳定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所以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微粒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因此▲为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区分。
【解答】海豚顶球是人类训练海豚培养海豚的技能,属于海豚的后天行为,即学习行为,海豚天生并不会顶球,而母鸡生蛋、蜘蛛结网、蜜蜂酿蜜都属于动物天生的本能,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知识判断;
(3)比较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4)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常见的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故B错误;
C.根据示意图可知,水电解前后,原子都只有两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D.微观上,水由水分子构成;宏观上,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用玻璃管B对着玻璃管A的上方吹气,烧杯中的水就会从玻璃管A中飞出,是因为当向管上方吹气时,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管下方压强不变,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解答】拔火罐的原理为扣在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是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解答】绿地所含的水分比较多,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气温,绿色植物能促进蒸腾作用,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增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运动方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两种。向性运动:是指外界因素对植物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解答】A.茎向窗外伸长,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错误。
B.叶受触碰合拢是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故B正确。
C.根向水生长,是植物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茎背地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安全,防止电流过大,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连接电表时,为了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表,应先选用大量程试触,再确定合适的量程。
【解答】A.为避免因连线错误导致的电路元件损坏,则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故A错误;
B.为避免损坏电表,连接电表时,应先选大量程试触,然后确定合适的量程,故B错误;
C.为避免损坏电表及电路元件,保护电路,则闭合开关时,应先将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故C正确;
D.计算电阻时,应用对应电压与电流进行计算,最终结果再求平均值,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氯化钾 KCl,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分子构成成的物质。
【解答】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图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柱的选择情况即可。
【解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减小,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大。根据图片可知,此时CP段边长,而PD段变短,则接入的肯定是CP段,即下面的接线柱C必选,上面的A、B任选一个。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解答】 A.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那么读数为1.3A,故A正确;
B.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读数为0.1A,故B错误;
C.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那么读数为12V,故C错误;
D.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读数为2.6V,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从宏观上讲,物质都由元素构成;从微观上讲,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9.【答案】C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实物图绘制电路图时,要保证串并联关系一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总电流。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电流表、L1,然后流回负极;灯泡L2并联在L1的两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成正比关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公式F浮=G排液=m排液g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成正比,故A正确;
B.各种物质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但是二者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故B错误;
c.某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没有关系,故C错误;
D.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H;C;N;O;Na;Mg;Al;S;Cl;C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熟记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
【解答】第1空、H;第2空、C;第3空、N;第4空、O;第5空、Na;第6空、Mg;第7空、Al;第8空、S;第9空、Cl;第10空、Ca
22.【答案】H2O;SO42-;3Mg;2Fe3+;+2;NaCl;3CO2;Au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3M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立示为:2Fe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I;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
金元素的符号是Au。
23.【答案】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数字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该微粒中原子个数。数字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 H2O 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CO32-中“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4.【答案】(1)树突
(2)②→①→③→④ ( ②→①→③ )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解答】(1)如图所示: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2)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
故答案为:(1)树突(2) ②→①→③→④ ( ②→①→③ )
25.【答案】(1)1.7;5
(2)B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注意量程选择。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电阻大小,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
【解答】(1)由图可知,电流表接大量程,分度值为0.1A,故电流表示数如图为1.7A;电压表的示数是8.5V,
(2)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说明电路有断路,又因为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说明断路的部分与电压表并联,则故障是电阻R接线断路,故选B。
26.【答案】(1)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竖起。
(2)导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1)启动后,手触摸金属球,本来垂披的头发就会呈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竖起。
(2)灯泡发光,说明人体与灯泡构成通路,即有电流通过人体,因此人体是导体。
27.【答案】(1)溶质
(2)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稀释的过程,其中的溶质质量不变,增大的是溶剂的质量;
(2)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据此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现需要配制10L消毒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
(2)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
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相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即V排越大,刻度越靠上,液体的密度越小,因此密度计上的刻度从小到下逐渐增大,故D错误;
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0.9g/cm3时与在水中时浮力相等,
即F上=F水;
ρ上gV上=ρ水gV排;
ρ上h上S=ρ水h水S;
0.9g/cm3h上=1g/cm3h水;
解得:;
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1.1g/cm3时与在水中时浮力相等,
即F下=F水;
ρ下gV下=ρ水gV排;
ρ下h下S=ρ水h水S;
1.1g/cm3h上=1g/cm3h水;
解得:;
那么上、下两个间隔的长度为:;

因为△h上>△h下,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不均匀,且越靠下越紧密。
故C正确,而A、B错误。
故选C。
28.【答案】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1)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分析实验步骤B、C、D、E,随着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所受浮力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实验步骤A、E、F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F中测力计拉力较大,即所受的浮力较小,V排相等,由F浮=P液gV排可知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9.【答案】(1)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
(2)B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解答】(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
(2)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故答案为:(1)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2)B(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30.【答案】(1)硝酸铵
(2)U型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3)A
(4)洗衣粉溶解过程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1)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热,因此加入的物质溶解时肯定是吸热的,据此判断;
(2)根据图2可知,如果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那么A 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否则,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判断;
(4)洗衣粉溶解的过程,既有水合过程也有扩散过程根据温度升高对两种过程热量的变化进行推测即可
【解答】(1)烧杯底部和木试管间的水结冰,说明物质溶于水时需要吸热;在已知的四种物质中,氯化钠、蔗糖和硫酸铜溶干水时温度几平没有变化,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故选硝酸铵;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因此U形管内的现象为:液面左低右高(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3)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没有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而是通过不同实验的现象得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A.研究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时,通过手捏住尺子的距离来显示反应的快慢,使用了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1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5欧的串联电阻,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认识电流时,经常把电流和水流相比,使用了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4)在生活中,当我们用湿手取洗衣粉时,感觉手微微发烫,合理的解释为:洗衣粉溶解过程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
31.【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同时选择0-0.6A量程
(2)变大
(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压相同。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解答】(1)由图二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改正的操作为: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
(2)由图一可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
I=, 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压表测电阻R的电压,U=IR, 则电压表示数变大。
(3):由图三中的曲线b,电压值分别是:U1=I1R=0.6A ×5=3V,U2=I2R2=0.4Ax10=4V,
U3=I3R3=0.3AX 15=4.5V,造成小红实验结立果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32.【答案】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搅拌加速溶解,所以颗粒快读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且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所以颗粒快速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解答】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搅拌加速溶解所以颗粒快速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33.【答案】(1)←
(2)c
(3)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是产生了静电。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解答】(1)在干燥寒冷的冬季,人们接触门把手时,偶尔会被“电”了一下,这是静电现象,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门把手。
(2)人的缩手反应,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C脊髓。
(3)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原因可能是上图中的d传出神经受损所致。
故答案为:(1)←(2)c(3)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34.【答案】(1)10%
(2)解:m质=m液×P%=1.1克/厘米3×2000厘米3×15% =330克
答:配制2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330克。
(3)解:F浮=ρ液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70×10-6米3=0.77牛
答: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0.77牛。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上浮,据此根据图一确定食盐溶液的密度值,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即可;
(3)根据表格确定15%的食盐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鸡蛋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新鲜鸭蛋的密度较大,而较新鲜和已变质的鸭蛋密度较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如果让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07g/cm3,那么新鲜鸭蛋在其中下沉,其它的在其中漂浮,这样就能挑选出新鲜鸭蛋。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对应的溶液密度为10%。
(2)需要食盐的质量:m质=m液×P%=1.1g/cm3×2000cm3×15% =330g;
(3)根据表格可知,15%的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
那么鸭蛋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70×10-6m3=0.77N。
35.【答案】(1)电阻5欧姆,查表,该垃圾为可回收垃圾
(2)A和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需注意量的对应。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增大定值电阻的阻值,或者增大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1)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路中电流为:,电源电压U为1.5伏,“垃圾样品”的电阻为:.查表可知,该“垃圾样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2)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可以增大电压表的示数,故A和B同学的建议都可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浦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返校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北4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八上·吴兴期末)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我国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资源紧缺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
【答案】D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其实就是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会减小湖水的面积,故A不合题意;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源,故B不合题意;
C.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资源紧缺,会造成淡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故C不合题意;
D.家庭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0八上·温州期末)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刷新纪录,下潜至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下图中“奋斗者号”正向左潜行开展科考活动,此时它所受浮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的知识判断。
【解答】无论物体在什么位置,朝哪个方向运动,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乌云密布 B.倾盆大雨 C.风力强劲 D.四季多发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A.乌云密布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倾盆大雨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B不符合题意;
C.风力强劲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现象,属于天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四季多发是长时间发生的现象,属于气候,故D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4.(2021八上·温州月考)地球上的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不同区域,下图为水的分布图,图中代表海洋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上水体的分布知识判断。
【解答】在地球上,海洋水的储量最大,大约占总体积的96.53%,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如图为某天校园气象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其中“风速:1.4m/s”可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瞬时风速风向,具有自动显示功能。主要由支杆,风标,风杯,风速风向感应器组成,风标的指向即为来风方向,根据风杯的转速来计算出风速。所以也叫风杯式风向风速仪。
【解答】A、风向仪,用来测风的方向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风速测量仪,可以测量风速,故B符合题意。
C、气温湿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和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6.温州苍南有“世界矾都”之称,迄今有600多年的炼矾历史。制取的明矾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于制备发酵粉、油漆等,其制作流程为:煅烧明矾石→加水溶解→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物...如图是明矾制作过程中的结晶环节,能作为判断结晶池中液体为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溶液澄清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浓度较大 D.池底晶体析出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的的饱和溶液。
【解答】A.澄清透明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A错误;
B.均一稳定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判断饱和溶液的依据,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所以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7.(2021八下·仙居月考)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 ▲ ”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微粒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因此▲为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2020八上·温州期末)大猩猩经过不断学习,拿到了高处的香蕉,这是大猩猩的学习行为。以下动物行为中也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海豚顶球 B.母鸡生蛋 C.蜘蛛结网 D.蜜蜂酿蜜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据此区分。
【解答】海豚顶球是人类训练海豚培养海豚的技能,属于海豚的后天行为,即学习行为,海豚天生并不会顶球,而母鸡生蛋、蜘蛛结网、蜜蜂酿蜜都属于动物天生的本能,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0八上·缙云期末)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水电解是物理变化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知识判断;
(3)比较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4)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常见的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故B错误;
C.根据示意图可知,水电解前后,原子都只有两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D.微观上,水由水分子构成;宏观上,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10.(2020八上·温州期末)如图,用玻璃管B对着玻璃管A的上方吹气,烧杯中的水就会从玻璃管A中飞出。下列现象涉及的原理与该实验原理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用玻璃管B对着玻璃管A的上方吹气,烧杯中的水就会从玻璃管A中飞出,是因为当向管上方吹气时,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管下方压强不变,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解答】拔火罐的原理为扣在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是利用了大气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0八上·温州期末)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如图为某城市夏日午后热岛效应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附近公园等绿地能降低气温
B.大片农田等地的气温较市中心低
C.不同地段郊区住宅区气温有差异
D.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解答】绿地所含的水分比较多,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气温,绿色植物能促进蒸腾作用,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随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增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其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运动方式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两种。向性运动:是指外界因素对植物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地作用于整体植物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解答】A.茎向窗外伸长,是植物的向光性,属于向性运动,故A错误。
B.叶受触碰合拢是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故B正确。
C.根向水生长,是植物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故C错误。
D.茎背地生长,是植物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3.以下为其同学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时,应先闭合开关
B.连接电表时,应先选小量程
C.闭合开关时,应先将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计算电阻时,应先计算电压平均值与电流平均值
【答案】C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安全,防止电流过大,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连接电表时,为了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表,应先选用大量程试触,再确定合适的量程。
【解答】A.为避免因连线错误导致的电路元件损坏,则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故A错误;
B.为避免损坏电表,连接电表时,应先选大量程试触,然后确定合适的量程,故B错误;
C.为避免损坏电表及电路元件,保护电路,则闭合开关时,应先将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故C正确;
D.计算电阻时,应用对应电压与电流进行计算,最终结果再求平均值,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4.(2019八下·温州期中)小铭在班里是出了名的粗心,以下是从他的课堂笔记中摘录下来的部分物质的化学式,其中错误的是(  )
A.铝 Al B.氯化钾 KCL
C.氧化铜CuO D.五氧化二磷P2O5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根据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氯化钾 KCl,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分子构成成的物质。
【解答】A.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图中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6.(2021八上·温州月考)如图是音响上音量调节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右,需在M、N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减小,音量降低。下列连接方式中可行的是(  )
A.M接A,N接B B.M接C,N接D C.M接A,N接D D.M接C,N接B
【答案】D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柱的选择情况即可。
【解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减小,则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大。根据图片可知,此时CP段边长,而PD段变短,则接入的肯定是CP段,即下面的接线柱C必选,上面的A、B任选一个。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在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某同学进行了四次读数,其中读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电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解答】 A.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那么读数为1.3A,故A正确;
B.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那么读数为0.1A,故B错误;
C.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那么读数为12V,故C错误;
D.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那么读数为2.6V,故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8.(2019八下·嵊州期末)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离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从宏观上讲,物质都由元素构成;从微观上讲,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某品牌的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标有:每100毫升中含钠58毫克、钙120毫克,这里的钠、钙是指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9.(2020八上·温州期末)将实物图连接情况绘成电路图,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所绘电路图中能与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实物图绘制电路图时,要保证串并联关系一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实物图可知,灯泡L1与L2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总电流。电流从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电流表、L1,然后流回负极;灯泡L2并联在L1的两端,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科学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结果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关系的是(  )
A.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B.各种物质的沸点与其所受的气压的关系
C.某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关系
D.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溶液温度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成正比关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公式F浮=G排液=m排液g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成正比,故A正确;
B.各种物质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但是二者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故B错误;
c.某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没有关系,故C错误;
D.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默写1~20号元素的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He Li Be B             F Ne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Si P         Ar K    
【答案】H;C;N;O;Na;Mg;Al;S;Cl;C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熟记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
【解答】第1空、H;第2空、C;第3空、N;第4空、O;第5空、Na;第6空、Mg;第7空、Al;第8空、S;第9空、Cl;第10空、Ca
22.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水   ;硫酸根离子   ;3个镁原子   ;两个铁离子   ;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   ;氯化钠的化学式   ;3个二氧化碳分子   ;金元素   。
【答案】H2O;SO42-;3Mg;2Fe3+;+2;NaCl;3CO2;Au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SO42-;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3Mg;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可表立示为:2Fe3+;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I;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3CO2;
金元素的符号是Au。
23.写出下列关于“2”的含义:
H2O   ;   ;CO32-   。
【答案】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每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数字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该微粒中原子个数。数字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解答】 H2O 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CO32-中“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4.(2020八上·吴兴期末)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是神经元结构的   .(填结构名称)
(2)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传导方向是   (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答案】(1)树突
(2)②→①→③→④ ( ②→①→③ )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解答】(1)如图所示: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2)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
故答案为:(1)树突(2) ②→①→③→④ ( ②→①→③ )
25.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当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为   A,则被测电阻R的阻值是   Ω。
(2)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该故障的原因是____。
A.电阻R接线短路 B.电阻R接线断路 C.电源接触不良
【答案】(1)1.7;5
(2)B
【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注意量程选择。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电阻大小,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
【解答】(1)由图可知,电流表接大量程,分度值为0.1A,故电流表示数如图为1.7A;电压表的示数是8.5V,
(2)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说明电路有断路,又因为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说明断路的部分与电压表并联,则故障是电阻R接线断路,故选B。
26.(2020八上·吴兴期末)科技馆是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来展览教育。
(1)图甲是科技馆的人体静电表演装置,启动后,手触摸金属球,本来垂披的头发就会呈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图乙是科技馆内另一个网红项目——验电球。使用时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金属部分,灯就会亮起,但人没有触电。以上现象说明人体是   (选填“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
【答案】(1)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竖起。
(2)导体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1)启动后,手触摸金属球,本来垂披的头发就会呈现出“怒发冲冠”的样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竖起。
(2)灯泡发光,说明人体与灯泡构成通路,即有电流通过人体,因此人体是导体。
27.(2020八上·吴兴期末)疫情期间学校对每间教室都进行消毒,使用的消毒液为含氯的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
(1)通常的84消毒液含氯量为5%称为原液,消毒时都要对原液进行稀释使用。现需要配制10L消毒液,在稀释过程中,   质量不变。(“溶质”、“溶剂”或“溶液”)
(2)某同学用笔芯和图钉自制的密度计(图甲),想用它来粗测消毒液的密度,图乙中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答案】(1)溶质
(2)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溶液稀释的过程,其中的溶质质量不变,增大的是溶剂的质量;
(2)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据此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现需要配制10L消毒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
(2)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
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相等;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反比,即V排越大,刻度越靠上,液体的密度越小,因此密度计上的刻度从小到下逐渐增大,故D错误;
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0.9g/cm3时与在水中时浮力相等,
即F上=F水;
ρ上gV上=ρ水gV排;
ρ上h上S=ρ水h水S;
0.9g/cm3h上=1g/cm3h水;
解得:;
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1.1g/cm3时与在水中时浮力相等,
即F下=F水;
ρ下gV下=ρ水gV排;
ρ下h下S=ρ水h水S;
1.1g/cm3h上=1g/cm3h水;
解得:;
那么上、下两个间隔的长度为:;

因为△h上>△h下,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不均匀,且越靠下越紧密。
故C正确,而A、B错误。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格2分,共24分)
28.同学们在探究与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各步实验中液体均未溢出)。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
根据步骤B、C、D、E中所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作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答案】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解答】(1)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分析实验步骤B、C、D、E,随着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所受浮力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实验步骤A、E、F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F中测力计拉力较大,即所受的浮力较小,V排相等,由F浮=P液gV排可知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9.(2020八上·缙云期末)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
(2)步骤 a 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
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
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
(2)B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解答】(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
(2)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故答案为:(1)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2)B(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30.为什么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升温;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降温呢?
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了解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同时发生着两种变化: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小明同学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如图1所示),然后往烧杯里加入某种物质使之溶解,直至饱和,不久后发现烧杯底和木试管间的水结冰。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选填:氯化钠、硝酸钹、氢氧化钠晶体)
(2)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往试管里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
(3)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没有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而是通过不同实验的现象得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研究方法与下面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类似____
A.研究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时,通过手捏住尺子的距离来显示反应的快慢
B.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1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5欧的串联电阻
C.认识电流时,经常把电流和水流相比
(4)在生活中,当我们用湿手取洗衣粉时,感觉手微微发烫。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那是因为   。
【答案】(1)硝酸铵
(2)U型管内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3)A
(4)洗衣粉溶解过程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 (1)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热,因此加入的物质溶解时肯定是吸热的,据此判断;
(2)根据图2可知,如果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那么A 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否则,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据此判断;
(4)洗衣粉溶解的过程,既有水合过程也有扩散过程根据温度升高对两种过程热量的变化进行推测即可
【解答】(1)烧杯底部和木试管间的水结冰,说明物质溶于水时需要吸热;在已知的四种物质中,氯化钠、蔗糖和硫酸铜溶干水时温度几平没有变化,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故选硝酸铵;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因此U形管内的现象为:液面左低右高(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3)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没有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而是通过不同实验的现象得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A.研究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时,通过手捏住尺子的距离来显示反应的快慢,使用了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1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5欧的串联电阻,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认识电流时,经常把电流和水流相比,使用了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故选A。
(4)在生活中,当我们用湿手取洗衣粉时,感觉手微微发烫,合理的解释为:洗衣粉溶解过程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
31.小明利用图一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②选用阻值为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按图一连接电路③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取电表示数;④再依次将15欧、10欧、5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分别获取实验数据;⑤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三中的曲线a。
(1)小明在实验过③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处,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二所示。发现错误后,小明及时进行改正,他的操作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   。
(3)小红也利用相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却得到了图三中的曲线b。造成小红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是   。
【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同时选择0-0.6A量程
(2)变大
(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压相同。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解答】(1)由图二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改正的操作为: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
(2)由图一可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
I=, 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压表测电阻R的电压,U=IR, 则电压表示数变大。
(3):由图三中的曲线b,电压值分别是:U1=I1R=0.6A ×5=3V,U2=I2R2=0.4Ax10=4V,
U3=I3R3=0.3AX 15=4.5V,造成小红实验结立果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24题4分,25题6分,26题8分,27题8分,共26分)
3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时间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搅拌加速溶解,所以颗粒快读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且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所以颗粒快速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解答】氢氧化钠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搅拌加速溶解所以颗粒快速消失,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
33.(2020八上·温州期末)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   门把手。(选填“→”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答案】(1)←
(2)c
(3)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1)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是产生了静电。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解答】(1)在干燥寒冷的冬季,人们接触门把手时,偶尔会被“电”了一下,这是静电现象,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门把手。
(2)人的缩手反应,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C脊髓。
(3)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原因可能是上图中的d传出神经受损所致。
故答案为:(1)←(2)c(3)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34.(2020八上·温州期末)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应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新鲜鸭蛋。
(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2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多少克。
(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70厘米3,计算鸭蛋A所受的浮力大小。
【答案】(1)10%
(2)解:m质=m液×P%=1.1克/厘米3×2000厘米3×15% =330克
答:配制2000毫升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330克。
(3)解:F浮=ρ液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70×10-6米3=0.77牛
答: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0.77牛。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上浮,据此根据图一确定食盐溶液的密度值,然后根据表格确定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即可;
(3)根据表格确定15%的食盐溶液的密度,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鸡蛋受到的浮力。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新鲜鸭蛋的密度较大,而较新鲜和已变质的鸭蛋密度较小。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如果让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07g/cm3,那么新鲜鸭蛋在其中下沉,其它的在其中漂浮,这样就能挑选出新鲜鸭蛋。根据表格可知,此时对应的溶液密度为10%。
(2)需要食盐的质量:m质=m液×P%=1.1g/cm3×2000cm3×15% =330g;
(3)根据表格可知,15%的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g/cm3,
那么鸭蛋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103kg/m3×10N/kg×70×10-6m3=0.77N。
35.某STEM小组同学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图甲)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机器人根据样品电阻大小识别并显示垃圾类别,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图乙)。检测电路如图丙,电源电压U为1.5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下表。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垃圾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对此两位同学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A同学: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的阻值;B同学:适当增大电源电压。谁的建议可行:   (选填“A”“B”、“A和B”或“A和B均不可行”)
【答案】(1)电阻5欧姆,查表,该垃圾为可回收垃圾
(2)A和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利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需注意量的对应。增大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增大定值电阻的阻值,或者增大电路中的电流。
【解答】(1)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路中电流为:,电源电压U为1.5伏,“垃圾样品”的电阻为:.查表可知,该“垃圾样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2)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可以增大电压表的示数,故A和B同学的建议都可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