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总分76分)
1.(2021·十堰)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朝,不符合史实;
D.西周,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代(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约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春秋,不符合题意;
C.战国,不符合题意;
D.秦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该朝代的起止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3.(2021七上·盐城月考)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史料( )
A.能够相互印证 B.难免自相矛盾
C.经常难辨真假 D.多为史学著作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簋是文物,《尚书》是史料,二者都记载了牧野之战的相关情况。可知文物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A符合题意;
B表述错误,二者相互印证,并未矛盾,排除;
C表述错误,史料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证明其真实性,排除;
D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研究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白史料和文物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即可作答。
4.(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5.(2016·苏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6.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 )
A.公元21世纪 禹 阳城
B.公元前21世纪 禹 二里头遗址
C.公元前21世纪 禹 阳城
D.公元21世纪 启 阳城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王朝,都城阳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公元21世纪 禹 阳城 ,不符合史实;
B. 公元前21世纪 禹 二里头遗址 ,不符合史实;
D. 公元21世纪 启 阳城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2019·滨州)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已经具备国家机构的雏形,B选项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选项排除。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夏朝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夏朝已经初步具备国家暴力机器的雏形。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即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即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朝,不符合题意;
C.唐朝,不符合题意;
D.清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2019·甘肃模拟)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历史。因此: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符合题意;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表述错误,何尊上的文字是铭文,因此不符合题意;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表述错误,何尊是一种祭祀用品,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作答,也可利用排除法作答。
10.(2019·桂林)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么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等级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信息。解答时,可以紧扣题干信息理解回答,如果感觉有难度,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同样简单有效。
11.(2017七上·东莞月考)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①处应该是夏朝,②处是商朝;③处是西周;④处是东周,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识记朝代名称、建立时间等。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12.下面关于西周分封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分封的对象是全体臣民
B.分的是土地和平民、奴隶
C.被封的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D.开发了西周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指的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不是全体臣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分的是土地和平民、奴隶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被封的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开发了西周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不正确”,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3.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北京是周朝的统治中心 B.青铜器是诸侯权力象征
C.天子授予诸侯土地臣民 D.诸侯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可以看出,分封制分封的内容包括管理该地的民众、土地,由此印证天子授予诸侯土地臣民,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北京是周朝的统治中心 ,不符合题意;
B. 青铜器是诸侯权力象征 ,不符合题意;
D. 诸侯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不要向外延伸。
14.(2019·深圳模拟)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题目的关键词是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反映的是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鼎,反映的是一种等级制度,而且题目要求的是本质问题,现象不能选,A选项属于本质,且符合题意;B选项与提议无关,CD选项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15.(2021七上·梁山期中)从夏、商、西周的兴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得民心者得天下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由此我们得知是因为暴政导致的。只有勤政爱民,为百姓着想,构建和谐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我们从查夏、商、西周衰亡中得到的教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是因为暴政。
16.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宗法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17.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知,其强调的是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文化结构等中原文明的扩展,B项正确;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这是分封制实行的目的,但是在题干中未涉及,A项不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并未说明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项不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并未说明西周的社会等级秩序,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18.(2021·福建)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选项B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 A 项;
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 C 项;
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1·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不符合题意;
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总分2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
材料二 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王位的平稳更替。
(1)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怎样的政治制度?
(2)如果你是当时一国的诸侯,那么你应该向当时的天子尽怎样的责任?
(3)在这一制度下,最高等级是什么? 最低等级是什么? 哪些人可以成为诸侯?
(4)西周统治者采取上述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答案】(1)分封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品,服从周王调兵。
(3)天子 奴隶 亲属和功臣。
(4)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这种制度叫做分封制;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 向天子进纳贡品 , 服从周王调兵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最高等级是天子,最低等级是奴隶,可以被分封为诸侯的是天子的亲属或功臣;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 巩固疆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分封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 同时稳定政局 , 扩大统治范围 ;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品,服从周王调兵。
(3)天子 奴隶 亲属和功臣。
(4)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分封制,再结合对分封制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总分76分)
1.(2021·十堰)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代(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3.(2021七上·盐城月考)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史料( )
A.能够相互印证 B.难免自相矛盾
C.经常难辨真假 D.多为史学著作
4.(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2016·苏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6.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 )
A.公元21世纪 禹 阳城
B.公元前21世纪 禹 二里头遗址
C.公元前21世纪 禹 阳城
D.公元21世纪 启 阳城
7.(2019·滨州)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即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唐朝 D.清朝
9.(2019·甘肃模拟)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10.(2019·桂林)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
11.(2017七上·东莞月考)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下面关于西周分封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分封的对象是全体臣民
B.分的是土地和平民、奴隶
C.被封的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D.开发了西周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13.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北京是周朝的统治中心 B.青铜器是诸侯权力象征
C.天子授予诸侯土地臣民 D.诸侯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14.(2019·深圳模拟)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5.(2021七上·梁山期中)从夏、商、西周的兴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得民心者得天下
16.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7.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8.(2021·福建)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19.(2021·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总分2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
材料二 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王位的平稳更替。
(1)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怎样的政治制度?
(2)如果你是当时一国的诸侯,那么你应该向当时的天子尽怎样的责任?
(3)在这一制度下,最高等级是什么? 最低等级是什么? 哪些人可以成为诸侯?
(4)西周统治者采取上述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题意;
B.据所学知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商朝,不符合史实;
D.西周,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在,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约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春秋,不符合题意;
C.战国,不符合题意;
D.秦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该朝代的起止时间,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3.【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簋是文物,《尚书》是史料,二者都记载了牧野之战的相关情况。可知文物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A符合题意;
B表述错误,二者相互印证,并未矛盾,排除;
C表述错误,史料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证明其真实性,排除;
D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研究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白史料和文物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5.【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6.【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王朝,都城阳城,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公元21世纪 禹 阳城 ,不符合史实;
B. 公元前21世纪 禹 二里头遗址 ,不符合史实;
D. 公元21世纪 启 阳城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7.【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已经具备国家机构的雏形,B选项符合题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得出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C选项排除。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是在秦朝,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夏朝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夏朝已经初步具备国家暴力机器的雏形。
8.【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即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朝,不符合题意;
C.唐朝,不符合题意;
D.清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历史。因此: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符合题意;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表述错误,何尊上的文字是铭文,因此不符合题意;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表述错误,何尊是一种祭祀用品,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作答,也可利用排除法作答。
10.【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么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等级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信息。解答时,可以紧扣题干信息理解回答,如果感觉有难度,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同样简单有效。
11.【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①处应该是夏朝,②处是商朝;③处是西周;④处是东周,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识记朝代名称、建立时间等。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12.【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指的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不是全体臣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分的是土地和平民、奴隶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被封的诸侯要向周天子履行义务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开发了西周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不正确”,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可以看出,分封制分封的内容包括管理该地的民众、土地,由此印证天子授予诸侯土地臣民,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北京是周朝的统治中心 ,不符合题意;
B. 青铜器是诸侯权力象征 ,不符合题意;
D. 诸侯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题目的关键词是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反映的是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鼎,反映的是一种等级制度,而且题目要求的是本质问题,现象不能选,A选项属于本质,且符合题意;B选项与提议无关,CD选项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 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由此我们得知是因为暴政导致的。只有勤政爱民,为百姓着想,构建和谐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我们从查夏、商、西周衰亡中得到的教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是因为暴政。
16.【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宗法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17.【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知,其强调的是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文化结构等中原文明的扩展,B项正确;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这是分封制实行的目的,但是在题干中未涉及,A项不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并未说明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项不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并未说明西周的社会等级秩序,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18.【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选项B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 A 项;
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 C 项;
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点评】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不符合题意;
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1)分封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品,服从周王调兵。
(3)天子 奴隶 亲属和功臣。
(4)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这种制度叫做分封制;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 向天子进纳贡品 , 服从周王调兵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最高等级是天子,最低等级是奴隶,可以被分封为诸侯的是天子的亲属或功臣;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 巩固疆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分封制,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 同时稳定政局 , 扩大统治范围 ;
故答案为:(1)分封制;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进纳贡品,服从周王调兵。
(3)天子 奴隶 亲属和功臣。
(4)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分封制,再结合对分封制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