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5: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背景:
1895年 中日签订不平等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序幕拉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图2 公车上书概述图
名称 地点 报刊
强学会 北京 《万国公报》(《中外纪文》)
天津 《国闻报》
上海强学会 上海 《时务报》
《知新报》
南学会 长沙 《湘学报》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及代表人物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思想。
梁启超
《变法通译》中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中明确提出“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理论。
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租界条约。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见此情形,纷纷跟上。俄国派军舰占领大连旅顺、英国强租威海卫、法国租界广州湾。
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明定国是诏》
高潮: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建议废除妇女缠足、开资政院、立宪法、设议会。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祖宗之法究竟变与不变?
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方面: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教育方面:废科举、译新书、派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裁汰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材料二: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的100天时间里......除了湖南,这些诏令几乎均未得到执行。官员们都在观望1889年归政的皇太后对这一激进的改革制度会做何反应。保守派官员当然都纷纷反对,叫嚣不已。所有的改革者除皇帝外都是汉人,皇帝废除了领皇家俸禄的闲差,这就威胁到了满族官员的利益,有些人还害怕他会罢免全部满人。提议改革寺院为学校的方案又吓坏了寺僧,这人与宫里的太监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军队改革则威胁到满洲的旗兵和绿营。攻击作为任职资格考试的旧式科举制度更威胁到了所有获得功名的人,这些人本希望借此得到一官半职,打击腐败则几乎影响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特别是他的“额娘”慈禧太后。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守旧派利益受损
变革未彻底执行
改良派力量弱小
没有借用民众力量
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史称“戊戌政变”。政变发生后,新法大部被废止,政变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结果:失败
图3 瀛台
图4 戊戌六君子
图5 慈禧太后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根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局限:实际上仍是在维护封建统治,为光绪帝夺权服务。
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失败原因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课堂探究】戊戌维新运动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题目练习
2.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B
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由,入侵京津一带,欲再次瓜分中国。
义和团(由义和拳发展而来)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帖
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以来,反洋教斗争兴起。
义和团运动口号
八国联军侵华
围攻使馆和教堂
1900.5 英俄等国调遣军队三百余人,进驻北京大使馆。
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1900年6月21日,慈禧向各国“宣战”。
【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重要事件。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削弱了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地方的自保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了他们在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
围攻使馆和教堂
1900.5 英俄等国调遣军队三百余人,进驻北京大使馆。
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1900年6月21日,慈禧向各国“宣战”。
1900年7月14日,天津陷落;
1900年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评价:义和团运动
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材料八: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我国东北。
图9 侵华罪行
图10 慈禧西逃
图11 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
于1901年9月,同英美俄德意日法奥8国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百余大臣。
5.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3.将北京东郊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A.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C.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之下。
D.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军事自主权。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E.便于清政府按侵略者意志实施外交行为。
A
B
C
D
A
E
能力提升
(2019·全国Ⅱ卷高考·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