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5: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权势转移 新旧递嬗
军阀
军阀是一种封建势力。在他们的手里本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一己私物。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
北洋军阀
孕育形成期:从甲午战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武昌起义前夕北洋六镇成立与扩充。
发展壮大期:从武昌起义到1916年袁氏死去,是其势力发展至执掌全国权柄时期。
混乱衰亡期:从袁氏死后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期间分裂割据、互相混战,最后走向衰亡。
袁世凯《就任誓词》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
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依国民之愿望,达国家于安全完固之域,
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布《祭孔令》,恢复各地举行祭孔典礼。同时也恢复祭天礼制。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祭孔。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祭天。
逆历史潮流,恢复帝制。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独揽大权
1912年
总统制
内阁制
VS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独揽大权
1912年8月25日,革命党人宋教仁成立了国民党。
并在1913年1月议会上大举成功,国民党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宋教仁成为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实权。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前往北京赴职的之时,被暗杀与上海火车车站检票口。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独揽大权
时间 事件
1913年11月 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
1914年5月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底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任。
打击革命党势力
扩大自身权利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外争取支持
袁签订
《中日民四条约》
第一号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扩大之;
第二号要求扩大在南满、东蒙的各种利权;
第三号企图控制汉冶萍公司;
第四号要求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给或让与他国;
第五号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有力之日本人为顾问。
1915年5月9日,双方达成协议,删减第五号内容。于5月25日签订条约。之后袁世凯政府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制造舆论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为难也”。
——《共和与君主论》古德诺(美)
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会上表示一律“赞同”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受帝位,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次年为洪宪元年。
总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
准备阶段:
1.独揽大权:二次革命后,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11月,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为十年,且可连任。
2.对内制造舆论:成立筹安会宣传君主立宪制思想;召开国民代表大会,确立民意为君主立宪制。
3.对外争取支持: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过程:
1914年9月,祭孔。
1914年12月,祭天。
1915年12月,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末——1916年,护国运动。
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称号。
探究1: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2、孙中山等革命派的努力,梁启超等立宪派的斗争;
3、缺乏群众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冯国璋
(1859—1919年)
段祺瑞
(1865—1936年)
张作霖
(1875—192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概况

军阀投靠列强称雄割据,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广大人民挣扎在列强与军阀的共同压迫及黑暗统治之下。
西南军阀
其他军阀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917年5月
“府院之争”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直胜
1924年9月
第二次
直奉战争
奉胜
1、时间:1917年8月—1924年1月
2、目的: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
3、结果:孙中山联合地方实力派发动两次护法战争,皆以失败告终。表明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4、意义:既是旧民主革命的最后一幕,又延伸到新民主革命的发轫阶段。
段祺瑞破坏
《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
1917年6月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
第一次
直奉战争
直胜
一不要约法
二不要国会
三不要旧总统
1922年4月
2、各派军阀混战
材料一: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探究2: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有何特征?
材料二 :由“家国”转为“民国”,政治生态的大换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希望的“真正民国”,但较之清朝统治已是历史的进步。
——包训国《客观认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三: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特征
1、军阀武人执政,造成了民初假共和掩饰下的军阀独裁专制、政治动乱与社会动荡;
2、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共和制度虽名不副实,但民主共和思潮却始终影响并主导着民初中国社会缓缓前进,以致在民初出现了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的情况。
新陈代谢: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梳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民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发展
状况
阶段
19C60、70S
甲午战后
1895
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1912
1919
国民党
统治前期
1927
1937
国民党
统治后期
1949
1956
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
短暂
春天
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消亡
短暂发展
新的春天
萧条
(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也包括外国在中国的资本。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缓”
“速”
2、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等等。
——张静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材料二:
“二十一条”消息传出后
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民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削弱了封建专制主义势力对民族工商业的束缚;②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华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
原因

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职成,旧官职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疑古开新:思想与文化的解放

“器物”
“制度”
“思想”
特点: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近代中国人
学习西方的过程:
巩固共和,传统激变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 ,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直接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何要进行新文化运动?
根本原因: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为辛亥革命“补课”说
颠覆传统,重构新篇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6卷1号
反对专制、反对迷信、反对旧文学、反对旧道德
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破旧
立新
新文化运动颠覆哪些传统?
重构什么新篇?
探究3: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有何区别?
材料一:(孙中山曾言)中国自革命以后,成立民权政体,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
——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 :民主制度+民主思想=民主社会
辛亥革命的民主 :民主制度=民主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
第6卷第5号封面
《新青年》后期开始广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颠覆传统,重构新篇
目 录
马克思学说批评
俄国革命之哲学基础
马克思学说
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老子的政治哲学
为何要进行新文化运动?
新的呐喊,旧的哀鸣

材料一 :《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国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 思想》
1、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政治上:巩固共和制度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提倡国货、兴办实业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发展
文明开化、马克思主义传播
艰难转型
秩序重建
政治上:军阀混战
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
经济上:农村经济的凋敝
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打到孔家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