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
十
四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盛世
奏折制、军机处、文字狱、经济作物、摊丁入亩、边疆经略
危机
白莲教起义、资源危机、大机器之危、政治腐败
课
康
乾
盛
世
疆域奠定
明朝中后期实际控制范围
清朝疆域范围
康
乾
盛
世
疆域奠定
东北________
西北______
青藏______
东南_____
自主探究:结合78—79页内容,提取信息,填写完成清朝治理边疆的策略内容。
康
乾
盛
世
疆域奠定
盟旗
将军
办事大臣
内地—省
改土归流
康
乾
盛
疆域的奠定
世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澎湖列岛
1683年,清军统一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
康
乾
盛
世
疆域奠定
分组探究:通过上述政策和左图探究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
边远地区设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治理。
直接管理
签订《尼布楚条约》
法理基础
蒙古:盟旗制度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钦定章程》
西南:改土归流
专设礼藩院管理民族事务。
基本制度
康
乾
盛
军机处
世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军机处寄给受命的人。”
——钱穆
康
乾
盛
世
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既然不是正式衙门,所以其成员也非专职,均是由皇帝指派,并由本任,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者,纯系兼摄军机处之事,军机大臣的班次和升降也都是按其本任官秩而定。
——奇文瑛《论乾隆时期军机处的设置与历史作用》
特点:简、速、密
控制官僚机构
康
乾
盛
奏折制度
世
康熙四十年七月十九日曹寅奏折上的朱批说 :“明春朕欲南方走走 ,未定。倘有疑难之事 ,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 、小心 、小心 !”——(李煦奏折.[M]北京:中华书局)
通过奏折,雍正帝织造 了一张人人皆在其中的互相监督网络。与此同时,上达关乎社稷安危的民生、民情状况,也是奏折密报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凡雨雪、灾害、收成情况、粮价波动等信息,均要在奏折中报告。
——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
康
乾
盛
奏折制度
世
康熙四十年七月十九日曹寅奏折上的朱批说 :“明春朕欲南方走走 ,未定。倘有疑难之事 ,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 、小心 、小心 !”——(李煦奏折.[M]北京:中华书局)
通过奏折,雍正帝织造 了一张人人皆在其中的互相监督网络。与此同时,上达关乎社稷安危的民生、民情状况,也是奏折密报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凡雨雪、灾害、收成情况、粮价波动等信息,均要在奏折中报告。
——傅礼白《康雍乾时期的奏折制度》
皇帝
内阁
明 题本 (奏本)
通政司
官员
清 奏折
单独呈送秘密报告
康
乾
盛
奏折制度
世
清 奏折
单独呈送秘密报告
特点:机密、
迅速、有效监督、获得情报
作用: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康
乾
盛
世
文字狱
清初第一场文字狱是1660年的“张晋彦案”。顺治在其文章里发现一句“将明之才”,认为这话诡谲暧昧难以解释。那么就不要解释了,直接斩首。
(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 。
——胡奇光《中国文祸史》
思考:长期以往,文字狱真的可以维持“盛世”吗?
康
乾
盛
世
经济繁荣
清
“一条鞭法”据《明史》记载: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康熙五十五年 ,雍正底首批“ 准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 ” ( 清 ) 王庆云: 《石渠余纪》卷3,“ 纪丁随地起”
两个时代的政策有相似吗?
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摊丁入亩
(清朝)
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进-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
康
乾
盛
世
经济繁荣
清
高产耐旱耐寒作物推广
商业发展繁荣
思考:清朝的经济制度本质上发生变化了吗?
“在人口方面,乾隆60年,人口达3亿之多;粮食方面,乾隆晚期,一跃达到2088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经济方面,截至乾隆逝世时,大清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总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三分之一,乾隆五十五年,朝廷财政收入8000万两。”
世
界
形
势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制发展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探究:与世界变化相比,清朝促进繁荣的手段的本质是什么?
维持君主统治,维持封建专制,没有进行深度改革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思考:康乾盛世后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人口骤增
政局稳定
人身解放
经济繁荣
版图奠定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农民起义 时间 地点
川楚白莲教起义 嘉庆元年-九年(1796年-1804年) 四川、陕西、河南、湖北
天理教起义(癸酉之变) 嘉庆十八年(1813年) 河南、山东、直隶等地
湖南瑶民起义 道光十一年(1831) 湖南永州
张丙事件 道光十二年(1832年) 台湾
赵城曹顺起义 道光十五年 (1835年) 山西赵城
蓝正樽起义 道光十六年(1836年) 湖南武冈
清朝中期、
涉及范围广
思考:历代农民起义爆发在王朝末期,清朝为何是在鼎盛时期爆发?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1768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在民间流传着“叫魂”之术。叫魂之术种类众多,有石匠把活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木桩之上,对其进行捶打就会损耗该人的元气;也有和尚僧人剪人发辫,进而损害被剪发之人的元气。叫魂之术源起于当时的江南地区,并逐渐向直隶以及华中地区演进,导致大半个中国都弥漫着人们对叫魂的恐慌。
“叫魂”事件
来自德清县的计兆美因为躲避叔叔的暴打,逃至杭州。但因其外地口音引起了当地人们对叫魂的恐慌,将其送进衙门。在衙门里,计兆美受到虐打,因不忍刑罚之苦,捏造自己是来叫魂的,并牵连了吴东明石匠。
浙江萧山县,四个和尚在此化缘,但被该地民众怀疑叫魂。
江苏苏州,当地人怀疑三个行迹诡异的乞丐剪人发辫,抓到官府审问,除张氏因疾病死在狱中,其他两人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乾隆末、嘉庆初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它的背景就是川、楚流民问题。人地比例失调,意味着下阶层人民数量的增加,这些人即所谓的闲民,康、雍年间时人忧心“古之闲民十之一,今之闲民十之六”。闲民数量的增加,就成为社会动乱的潜在因子。雍正初年,福建省因人口滋长数倍于以往,无田可耕的农民迫于生计,“流为盗贼”;广东贫苦穷民也因无田可耕,无业可守,以致流为匪类。这些流为盗匪者,实时人所谓的“无田之闲民”、“无业之闲民”;在剧烈的生存竞争下,这些贫苦穷民既无田可耕又无业可就,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处流移,乾隆末年,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河南等省流入四川、湖北、西交界处山区的流民,“以数百万计”。一旦遭遇灾荒疾疫,连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维持时,“其不能束手以待毙也明矣,是又甚可虑者也”。陈轸《浅述清代人口压力和社会危机》
为何会无地可耕?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思考:康乾盛世后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自然灾害增多
气温降低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朝代 耕地面积(百万亩)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
秦汉 527 985
隋唐 642 988
宋元 720 1457
明朝 1070 1092
清朝 1400 780
(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人地矛盾,资源危机
危
机
初
显
盛世余辉
达到顶峰的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文字狱
官吏腐败
闭关锁国
人口激增
社会矛盾尖锐
重农抑商
天朝上国
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