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12《古诗词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12《古诗词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4 13:30:4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12《古诗词三首》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nǎi wēng nǎi wēng shì fēng léi dǒu sǒu jǐ hài
                   
2.根据课文填空。
(1)表达了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   。”
(2)辛辣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的丑恶行径的诗句是:“   ,   ”
(3)希望打破王朝束缚思想的局面,破格荐用人材,振兴国家的诗句是:“   ,   。”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乃致(nǎi) 熏黑(xūn) 死去原知万事空
B.依恃(shì) 已亥(yǐ héi) 但悲不见九洲同
C.喑(àn)哑 祭祀(jì sì) 九州生气侍风雷
D.府邸(dǐ) 汴州(biàn) 万马齐喑究可哀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或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直(一直)把杭州作汴州。
B.九州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恃风雷,万马齐喑(黑暗)究可哀。
C.王师北定(平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你,你们)翁。
D.题(书写,题写)临安(南宋都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邸。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我家来做客,请你不拘一格。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B.《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D.“天公”就是老天爷,“重抖擞”就是重新振作起来。
9.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填序号)
A.精忠报国 B.忧国忧民 C.舍身为国 D.建功立业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④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示”是“给....看”的意思。
B.《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C.《已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社会变革。
D.陆游是唐代著名爱国诗人。
11.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时期   (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    ,   ,   的无比渴望。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九州   。 元:   。 无:   。
但:   。 乃:   。
(4)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   ”,诗人的遗愿是“   ,   。”(用原句回答)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我还能写出积累的爱国诗句。
①   。
②   。
12.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七绝。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几时休:   。熏:   。 醉:   。
暖风:原指   。在诗中是指   。
游人:   。在诗中是指   。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的青山,   的楼台和无休止的   ,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5)《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   ”。诗人用“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   的讽刺之情。
(6)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舌的讽刺。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描写的目的是(  )
A.体现现在临安城的荒凉。
B.强烈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1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
作者: 代诗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   。 恃:   。 抖擞: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4)写出诗中的成语:    、   。
(5)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乃翁;熏醉;恃风雷;抖擞;己亥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翁、熏醉、恃、擞、亥”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乃翁、熏醉、恃风雷、抖擞、己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再找一找对应的字,最后在检查一遍。
A:致—至、原—元
B:已亥(héi 改 hài )、洲—州
C:喑(àn改yīn)哑、侍—恃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4.【答案】C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B项“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C项“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D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的“难”,的意思是灾祸,困苦。
A: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 改 醉醺醺的),直(一直 改 简直)把杭州作汴州。
B:万马齐喑(黑暗 改 没有声音。)究可哀。
C:家祭无忘告乃(你,你们 改 你的 )翁。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用词不当,把“不拘一格”改为“不要拘束”。
B:用词不当,把“清洁”改为“不清理”。
C:语序不当,“大力”用来修饰“支持”,改为: 党中央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是使用了迭映。所谓迭映,即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迭用同一词语,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义,可以达到节奏和谐和语意丰美的效果。
B:“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C:比喻,夸张!万马齐喑写出了当时政治受压抑,贤人无发言权,一派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风雷则指雷霆般的政治变革!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C正确;D错误; “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C;D;B;A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舍身为国)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辔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建功立业)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忧国忧民)
④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我一颗赤心渴望着报效国家; 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又不禁使我双眼泪流成行。(精忠报国)
故答案为:C;D;B;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正确。
B:《题临安邸》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C:《已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不害怕社会变革。
D: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答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南宋;陆游;遗嘱;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
(3)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元,通“原”。本来;不要;只是;你的
(4)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故答案为:(1)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南宋、陆游、遗嘱、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
(3)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元:元,通“原”。本来。 无:不要。但:只是。乃:你的。
(4)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2.【答案】(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宋;林升
(3)几时才能停休;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陶醉;温暖的风;馥郁的香风;游客;享乐的贵人们
(4)重重叠叠;鳞次栉比;轻歌曼舞
(5)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忧国忧民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沉迷于歌舞生活
(6)C
(7)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宋、林升
(3)几时休:几时才能停休。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醉:陶醉。暖风:原指温暖的风;诗中是馥郁的香风。游人:游客;诗中是享乐的贵人们。
(4)重重叠叠、鳞次栉比、轻歌曼舞
(5)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忧国忧民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沉迷于歌舞生活。
(6)C
(7)B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5)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7)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3.【答案】(1) 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生气勃勃的局面;依靠;振作精神
(3)B
(4)万马齐暗;不拘一格
(5)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6)错误;正确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
(3)、(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解答本题,应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也可结合课后注释。
故答案为:(1)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 抖擞:振作精神。
(3)B
(4)万马齐暗、不拘一格
(5)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6)错误;正确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3)、(6)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标准化试题12《古诗词三首》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nǎi wēng nǎi wēng shì fēng léi dǒu sǒu jǐ hài
                   
【答案】乃翁;熏醉;恃风雷;抖擞;己亥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翁、熏醉、恃、擞、亥”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乃翁、熏醉、恃风雷、抖擞、己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根据课文填空。
(1)表达了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   。”
(2)辛辣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的丑恶行径的诗句是:“   ,   ”
(3)希望打破王朝束缚思想的局面,破格荐用人材,振兴国家的诗句是:“   ,   。”
【答案】(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乃致(nǎi) 熏黑(xūn) 死去原知万事空
B.依恃(shì) 已亥(yǐ héi) 但悲不见九洲同
C.喑(àn)哑 祭祀(jì sì) 九州生气侍风雷
D.府邸(dǐ) 汴州(biàn) 万马齐喑究可哀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再找一找对应的字,最后在检查一遍。
A:致—至、原—元
B:已亥(héi 改 hài )、洲—州
C:喑(àn改yīn)哑、侍—恃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答案】C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B项“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C项“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D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或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直(一直)把杭州作汴州。
B.九州生气(朝气蓬勃的局面)恃风雷,万马齐喑(黑暗)究可哀。
C.王师北定(平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你,你们)翁。
D.题(书写,题写)临安(南宋都城,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邸。
【答案】D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的“难”,的意思是灾祸,困苦。
A:暖风熏得游人醉(沉醉 改 醉醺醺的),直(一直 改 简直)把杭州作汴州。
B:万马齐喑(黑暗 改 没有声音。)究可哀。
C:家祭无忘告乃(你,你们 改 你的 )翁。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到我家来做客,请你不拘一格。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用词不当,把“不拘一格”改为“不要拘束”。
B:用词不当,把“清洁”改为“不清理”。
C:语序不当,“大力”用来修饰“支持”,改为: 党中央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是使用了迭映。所谓迭映,即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迭用同一词语,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义,可以达到节奏和谐和语意丰美的效果。
B:“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C:比喻,夸张!万马齐喑写出了当时政治受压抑,贤人无发言权,一派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风雷则指雷霆般的政治变革!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B.《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D.“天公”就是老天爷,“重抖擞”就是重新振作起来。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C正确;D错误; “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填序号)
A.精忠报国 B.忧国忧民 C.舍身为国 D.建功立业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④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答案】C;D;B;A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舍身为国)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辔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建功立业)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忧国忧民)
④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我一颗赤心渴望着报效国家; 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又不禁使我双眼泪流成行。(精忠报国)
故答案为:C;D;B;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示”是“给....看”的意思。
B.《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C.《已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社会变革。
D.陆游是唐代著名爱国诗人。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正确。
B:《题临安邸》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C:《已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不害怕社会变革。
D: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时期   (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    ,   ,   的无比渴望。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九州   。 元:   。 无:   。
但:   。 乃:   。
(4)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是“   ”,诗人的遗愿是“   ,   。”(用原句回答)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我还能写出积累的爱国诗句。
①   。
②   。
【答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南宋;陆游;遗嘱;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
(3)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元,通“原”。本来;不要;只是;你的
(4)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故答案为:(1)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南宋、陆游、遗嘱、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
(3)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元:元,通“原”。本来。 无:不要。但:只是。乃:你的。
(4)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2.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七绝。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几时休:   。熏:   。 醉:   。
暖风:原指   。在诗中是指   。
游人:   。在诗中是指   。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   的青山,   的楼台和无休止的   ,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
(5)《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   ”。诗人用“   ”三个字,责问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   的讽刺之情。
(6)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舌的讽刺。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描写的目的是(  )
A.体现现在临安城的荒凉。
B.强烈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答案】(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宋;林升
(3)几时才能停休;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陶醉;温暖的风;馥郁的香风;游客;享乐的贵人们
(4)重重叠叠;鳞次栉比;轻歌曼舞
(5)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忧国忧民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沉迷于歌舞生活
(6)C
(7)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5)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宋、林升
(3)几时休:几时才能停休。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醉:陶醉。暖风:原指温暖的风;诗中是馥郁的香风。游人:游客;诗中是享乐的贵人们。
(4)重重叠叠、鳞次栉比、轻歌曼舞
(5)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忧国忧民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沉迷于歌舞生活。
(6)C
(7)B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5)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7)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
作者: 代诗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   。 恃:   。 抖擞: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4)写出诗中的成语:    、   。
(5)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答案】(1) 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生气勃勃的局面;依靠;振作精神
(3)B
(4)万马齐暗;不拘一格
(5)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6)错误;正确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
(3)、(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解答本题,应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也可结合课后注释。
故答案为:(1)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 抖擞:振作精神。
(3)B
(4)万马齐暗、不拘一格
(5)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6)错误;正确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3)、(6)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