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2.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 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3.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4.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5.把一食品放入电冰箱,它的温度降低到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食品含有的热量不断减少
C.0℃的食品内能为零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做功
6.下列过程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
8.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二、填空题
9.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时,满屋飘香是由于 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10.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
11.如图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熨烫衣服时喷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
三、解答题
12.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塑料瓶中装一些细沙,瓶口用软木塞塞紧并在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瓶外包一层泡沫塑料。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注意不要损坏温度计)。在多次抖动后,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 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另外,将瓶子放在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 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13.小华家装修时,他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人师傅在用电锯切割大理石时,不停地给锯片喷水。请你分析这个场景中的现象所蕴涵的物理知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手上的结果,因此利用的热传递的方式,故A符合题意;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是酒精灯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中,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肯定增加;而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扩散可以发生在一切物体之间;
(3)分子之间作用力是需要一定的距离的,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这个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几乎为0.
【解答】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故B错误;
C.扩散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故C错误;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大,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它的内能减少。
【解答】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物体的内能。
将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温度升高,而引燃棉花,故甲符合题意;
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火花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然后空气对盒盖做功,将盒盖推出,使空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乙不合题意;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丙符合题意;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丁不合题意。
因此与小明的能量转化相同的是甲和病。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转化能量的多少,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3)一切物体都由内能;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转化。
【解答】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A正确;
B.食品含有的内能不断减少,而不是热量减少,故B错误;
C.0℃的食品仍然有内能,故C错误;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化为铁丝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A不合题意;
B. 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水壶盖的机械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是流星与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流星的内能,属于做功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 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是水的内能不断转移给制冷剂的过程,属于热传递,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的内能转移给空气的过程,属于热传递,故A符合题意;
B. 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锤子的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筒壁的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水温到达100℃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0℃的水不断放出热量,但是它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凝固的过程;
(3)温度升高,内能肯定增加;温度降低,内能肯定减少;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热传递;②做功。
【解答】A.物体温度不变,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故A错误;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故B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故C正确;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能量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分子运动;热传递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解答;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时,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10.【答案】降低;减小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解答】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11.【答案】内(或热);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解答】(1)通电时挂烫机消耗电能,而衣服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它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放热变成液态的水珠,因此属于液化现象。
12.【答案】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使瓶内沙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而放在热水中的瓶子,通过热传递,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作用上是等效的。
【解答】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使瓶内沙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而放在热水中的瓶子,通过热传递,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
13.【答案】切割过程中,锯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会损坏锯片;利用水的汽化(蒸发)吸热降温。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液体蒸发吸收热量,可以致冷。
【解答】切割过程中,锯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会损坏锯片;利用水的汽化(蒸发)吸热降温。
1 / 1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7.1 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手上的结果,因此利用的热传递的方式,故A符合题意;
B.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的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 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是酒精灯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中,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肯定增加;而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3)扩散可以发生在一切物体之间;
(3)分子之间作用力是需要一定的距离的,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这个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几乎为0.
【解答】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故B错误;
C.扩散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故C错误;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距离太大,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A。
4.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它的内能减少。
【解答】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物体的内能。
将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活塞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温度升高,而引燃棉花,故甲符合题意;
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火花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然后空气对盒盖做功,将盒盖推出,使空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乙不合题意;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丙符合题意;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丁不合题意。
因此与小明的能量转化相同的是甲和病。
故选A。
5.把一食品放入电冰箱,它的温度降低到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食品含有的热量不断减少
C.0℃的食品内能为零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做功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转化能量的多少,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3)一切物体都由内能;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转化。
【解答】A.食品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A正确;
B.食品含有的内能不断减少,而不是热量减少,故B错误;
C.0℃的食品仍然有内能,故C错误;
D.改变食品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过程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化为铁丝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A不合题意;
B. 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水壶盖的机械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是流星与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流星的内能,属于做功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 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是水的内能不断转移给制冷剂的过程,属于热传递,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
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A. 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的内能转移给空气的过程,属于热传递,故A符合题意;
B. 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属于做功的方式,故B不合题意;
C. 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锤子的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C不合题意;
D. 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筒壁的内能的过程,属于做功的方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由于吸收了热量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水温到达100℃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0℃的水不断放出热量,但是它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凝固的过程;
(3)温度升高,内能肯定增加;温度降低,内能肯定减少;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热传递;②做功。
【解答】A.物体温度不变,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故A错误;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故B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故C正确;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能量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9.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时,满屋飘香是由于 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答案】分子运动;热传递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运动论的知识分析解答;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时,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10.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降低;减小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解答】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11.如图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 能;熨烫衣服时喷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
【答案】内(或热);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解答】(1)通电时挂烫机消耗电能,而衣服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它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白气”是水蒸气由气态放热变成液态的水珠,因此属于液化现象。
三、解答题
12.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塑料瓶中装一些细沙,瓶口用软木塞塞紧并在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瓶外包一层泡沫塑料。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注意不要损坏温度计)。在多次抖动后,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 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另外,将瓶子放在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发生改变 写出你猜想的根据。
【答案】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使瓶内沙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而放在热水中的瓶子,通过热传递,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作用上是等效的。
【解答】手拿瓶子迅速上下抖动,使瓶内沙子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而放在热水中的瓶子,通过热传递,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也会升高。
13.小华家装修时,他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人师傅在用电锯切割大理石时,不停地给锯片喷水。请你分析这个场景中的现象所蕴涵的物理知识。
【答案】切割过程中,锯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会损坏锯片;利用水的汽化(蒸发)吸热降温。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液体蒸发吸收热量,可以致冷。
【解答】切割过程中,锯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会损坏锯片;利用水的汽化(蒸发)吸热降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