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练习
一、选择题
1.孙中山指出,“今者,正式国会、正式政府成立之期不远,尤不能不细心研究,冀产出—最良之宪法,以为立国之根本”;“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这些阐述( )
A.肯定了宪法在民主共和国中的重要性 B.倡导了中国仿行英美进行民主革命
C.兑现了中国同盟会“创立民国”的承诺 D.落实了“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宗旨
2.民国初年,书店出版了大量的读本,像《中华共和国民读本》就特别辟出六课的篇幅讲解法兰西共和国、美利坚共和国、法美政治之异同、美国各州之组织,这些篇幅的量占到了《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的1/5。这些读本的出版意在( )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宣传民主科学观念
C.塑造近代公民意识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其中训政时期19年。训政,在国民党的政治制度中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规定了当时统治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下列关于训政时期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并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以甄别审查的方式决定在职人员的任用资格
③国家五项治权托付于 南京临时政府总揽执行 ④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06年,孙中山发表演说:“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 “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不要看作是很尊贵的总统总长,只要把他们当作是赶汽车的车夫,或者是当作看门的巡捕、或者弄饭的厨子。”据此可知,当时孙中山( )
A.主张改变官本位的观念 B.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强调扩大政府统治基础 D.注重政府官员思想建设
5.下图是1915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四周年暨中华民国国庆日,《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的漫画《国庆之回顾》。图中描绘了中华民国国旗从树立到摇撼,再到被收起来的过程。下列项中,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武昌起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内乱”指的是军阀混战与割据
C.“今年”发生了二次革命 D.在此期间,民主政治遭到了破坏
6.1937年10月,刘少奇要求“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群众,首先自己应该组织起来。在群众自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各种要求纲领上,建立真正群众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及背年、妇女、儿童等团体。要使最大多数的工人、雇农组织在工会之内,最大多数的农民组织在农会之内。”该要求旨在( )
A.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B.维护根据地独立自主的地位
C.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D.提高对日军作战的动员能力
7.毛泽东指出:因为敌人的封锁苏区的手工业生产衰落了,但因为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即有广泛的市场。应该首先为着自给,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贸易。该论述( )
A.旨在强调根据地面临的困难 B.动员军民开展大牛产运动
C.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D.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8.1940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二十年内典当地收回法令》规定:“典当地出典后未出二十年者,典物均得回赎,如典权人强将典物取得者,出典人均得以原典价回赎;如出典人缺乏现金无力回赎者,应将典物从典权人手中收回,照原典价与典权人订立借贷典约,按年利率一分行息。”这一规定意在( )
A.健全根据地财政体系 B.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
9.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一规定旨在( )
A.发动群众实现自我解放 B.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确保土地革命顺利进行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3年《新华日报》报道,晋豫区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党派和阶层;国民党人达慎斋撰词赞颂“三三制”政权是“各阶层团结之旗帜”。同年6月,正面战场取得了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B.“三三制”团结了国共两大政党
C.民主政治得到了盟国支持 D.国民党和共产党努力坚持抗战
11.根据1953年《选举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共有323809684名选民进行了登记,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参加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据此可知,1953年的选举( )
A.助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 B.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12.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 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
13.我国有部分依水而生、靠水为业的水上居民。1950年党和政府开展水上民主改革,在水域面积较大的地区设立水上行政区,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他们的生产、生活、文文化教育等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渔民生产生活问题优先解决 B.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加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推广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的政务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参加有关文件的审查,一切指示、法令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才颁布实施。这体现了( )
A.新中国的施政具有民主性 B.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权中处于主要地位
C.政务院会议流程的公正性 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15.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决议,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这一决议旨在( )
A.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D.调整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小岗村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封闭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在包产到户的大潮下迅速解体,农村一度出现了治理真空,影响了基层治理秩序。1980年,广西罗城等地开始了村民自治的自发探索,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和肯定。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村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98年,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形成了“直选”、“海选”、“独立提名”、“两票制”等民主机制。不过,村民自治的实践与制度初衷存在不小的差距,绕不开行政化的影响,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也会存在矛盾。21世纪,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提速,城乡间的流动性空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农村社区进入自发试点阶段,2007年,民政部发文在全国推广。实践中,农村社区建设逐渐形成“一村一社”、“一村多社”和“多村一社”等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改变广大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和公共服务缺乏的现状,重构了新的乡村社会共同体。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1) 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的影响。
17.发展民主政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对于“美式民主”,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这样形容:一伙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哄骗普通民众接受一个有利于少数显贵的政体”。如今,美国制度失灵的迹象随处可见:选举沦为“金钱游戏”,两党对立日益严重,贫富鸿沟日益加大,种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深度政府”只关注政商寡头的利益,对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无动于衷。
——摘编自朱瑞卿《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起底美国走向衰败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高民政《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式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式民主”的特点和本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模式之争”。(4分)
(3)谈谈对新时期我国“中国式民主”的认识。(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尽管现代化是由西方国家率先开启的,但西方的现代化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因各个国家的具体环境条件不同,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它没有离开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没有离开现代文明大道,但又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根据中国国情走出来的。
——丰子义《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
注:中国式现代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合适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D D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A A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特点:从民间自发到政府主导;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立法保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发展性,渐进性,创新性。
(2)影响:积极性:有利于填补基层治理的真空,稳定社会秩序;一定上程度缓解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建立新的乡村社会共同体。
局限性:与制度初衷存在差距;受行政化的影响;村两委会存在矛盾。
17.【答案】
(1)特点:哄骗和愚弄民众;金钱政治;党派恶争,相互倾轧;寡头获利、民众遭殃。(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
本质:垄断资产阶级的民主(或极少数人的畸形民主)。(1分)
(2)①清末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之争(或改良与革命之争);
②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之争(或领导阶级之争、“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之争);
③照搬西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之争(或“走西方的路”和“走自己的路”之争)。(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涉及重要史实可酌情给分)
(3)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制度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民主建设不断深化的关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推进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特征;坚持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的有序实现提供可靠法治保障。(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如谈“中国式民主”的必要性和意义也可酌情给分)
18.【答案】(12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根据中国国情走出来的。
阐述:(经济上)在借鉴苏联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总结调整,试点探索,逐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建设;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在工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美转型。
(政治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历史基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四项基本原则护航,建立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建设走向新高。
(思想上)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双百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有力地助推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依据国情,与时俱进,使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世界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范例。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