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课件(两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课件(两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31 11:42:18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可能性讨论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3节 盐类的水解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学习盐类水解知识后,对于盐溶液的反应有了新的认识吗?
认识盐溶液之间反应系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有哪些?
逐滴滴加少量pH=1的0.1mol/L FeCl3溶液
3mL pH=12.5的0.1mol/L Na2S溶液
二、分组讨论,进行预测
学习盐类水解知识后,对于盐溶液的反应有了新的认识吗?
认识盐溶液之间反应系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有哪些?
逐滴滴加少量pH=1的0.1mol/L FeCl3溶液
3mL pH=12.5的0.1mol/L Na2S溶液
已知:
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
请尝试分析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可能性。
二、分组讨论,进行预测
从粒子组成角度认识反应物
从组成粒子的性质角度认识相互之间可以发生的反应
针对可能发生的反应预测实验现象
Na2S溶液主要粒子:S2-、Na+、HS-、OH-
FeCl3溶液主要粒子:Fe3+、Cl-、H+
S2-有还原性,Fe3+有氧化性,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和Fe3+可能结合生成沉淀Fe2S3;
Na2S溶液显碱性,FeCl3溶液由于水解显酸性,可以发生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黑色和黄色沉淀;
沉淀反应→黑色沉淀;
酸碱反应→红褐色沉淀、臭鸡蛋气味气体
三、获取证据,认识反应
3mL pH=12.5的0.1mol/L Na2S溶液
黑色固体
加入少量pH=1的
0.1mol/L FeCl3溶液
振荡
FeS?
Fe2S3?
资料: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均能溶于盐酸。
硫单质和硫化钠反应生成多硫化钠,多硫化钠在盐酸中将转化为硫单质和硫化氢气体。
如何确定沉淀的成分?
加盐酸
无淡黄色沉淀产生
沉淀反应
三、获取证据,认识反应
3mL pH=12.5的0.1mol/L Na2S溶液
黑色固体
加入少量pH=1的
0.1mol/L FeCl3溶液
振荡
FeS?
Fe2S3?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为什么只发生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
在此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更易发生沉淀反应2Fe3++3S2-=Fe2S3↓(K=1×1088),且反应速率更大
四、再次质疑,总结提升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一定生成Fe2S3吗?
逐滴滴加少量
0.1mol/L Na2S溶液
3mL pH=1的
0.1mol/L FeCl3溶液
现象: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振荡,黑色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主要发生两个反应2Fe3++3S2-=Fe2S3↓和2Fe3++S2-=2Fe2++S↓,生成沉淀的速率远大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所以首先生成黑色沉淀悬浮于FeCl3溶液中。Fe2S3和Fe3+充分接触接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Fe3++Fe2S3=6Fe2++3S↓,黑色沉淀逐渐变为淡黄色。
四、再次质疑,总结提升
为何只对试剂添加顺序进行调整,就引起实验现象发生变化?
硫化钠溶液水解显碱性,氯化铁溶液水解显酸性。在碱性环境下只发生沉淀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逐滴滴加少量
0.1mol/L Na2S溶液
3mL pH=1的
0.1mol/L FeCl3溶液
逐滴滴加少量pH=1的0.1mol/L FeCl3溶液
3mL pH=12.5的0.1mol/L Na2S溶液
课堂小结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可能性讨论
组成和结构
性质
宏观
微观
行为
溶质
种类
数量
溶剂(H2O)
粒子
种类
数量
电离
水解
其他
(化学平衡理论)
电解质溶液
酸碱性
导电性
反应(共11张PPT)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研究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3节 盐类的水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污水处理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化工厂以Fe(OH)3胶体作为中间体,合成K2FeO4。
K2FeO4净水原理是什么?
K2FeO4
+6
强氧化性杀菌消毒
Fe3++3H2O Fe(OH)3+3H+
胶体吸附水中颗粒物实现净水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二、聚焦核心任务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什么?
若直接将FeCl3固体溶于水,则会因为Fe3+的水解程度过大,生成悬浊液;若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入几毫升水中稀释,则可能会因为Fe3+的水解程度过小,仍然得到FeCl3溶液
Fe3++3H2O Fe(OH)3+3H+ H>0
实验关键:通过调控反应条件,控制Fe3+的水解程度。
实验目标:Fe(OH)3颗粒的聚集程度——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nm
如何检验制备的Fe(OH)3产品是胶体?
丁达尔效应
可以调控哪些因素来控制水解反应?
c(Fe3+)、pH、温度
三、探究外因的调控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制备Fe(OH)3胶体的最佳c(FeCl3)、温度。
实验用品:0.05mol/L、0.5mol/L和饱和(约4.5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1】探究浓度的影响
取2mL蒸馏水至试管中,分别滴加1滴不同浓度FeCl3溶液,震荡均匀,检验是否有Fe(OH)3胶体生成。
实验结果:三组Fe(OH)3产品都没有出现丁达尔现象,制备失败。
FeCl3溶液
三、探究外因的调控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制备Fe(OH)3胶体的最佳c(FeCl3)、温度。
实验用品:0.05mol/L、0.5mol/L和饱和(约4.5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2】探究温度的影响
取2mL蒸馏水至试管中,加热至不同温度,移去酒精灯或持续加热,再分别滴加1滴饱和FeCl3溶液,检验是否有Fe(OH)3胶体生成。
小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温度 室温 60℃ 沸水 沸水,再持续煮沸5min
出现丁达尔效应
光路最明显
由于光线散射而变粗
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有利于制备
控制变量实验法
三、探究外因的调控
当浓度、温度两个变量结合在一起时,会怎么样?
【实验】0.05mol/L、0.5mol/L和饱和FeCl3溶液分别在室温、60℃、沸水及沸水持续加热时用激光笔照射的实验照片。
如何更精确地进行浓度、温度的反应条件控制?
化学问题
数学模型
室温
60℃
沸水
持续加热
c(FeCl3)/(mol/L)
1滴/2mL水
饱和约4.5
0.5
0.05
×
温度/℃
最佳实验条件
三、探究外因的调控
制备同样质量的Fe(OH)3胶体时,最佳实验条件点是唯一的吗?
这张图还有什么作用?
室温
60℃
沸水
持续加热
c(FeCl3)/(mol/L)
1滴/2mL水
饱和约4.5
0.5
0.05
×
温度/℃
最佳生产条件区域
若提高温度,必须降低浓度;若提高浓度,必须降低温度;
可以找到一条曲线,曲线上制备的产品质量是一致的。
等质量产品实验条件
四、探究内因的调控
以FeCl3和Fe2(SO4)3为讨论对象,分析不同铁盐作为Fe3+来源,控制相同的制备条件,制备的Fe(OH)3胶体相同吗?
资料:在FeCl3溶液中存在Fe3++4Cl- FeCl4- K=1×102。Fe3+与SO42-不发生配位反应。
由于Fe3+会与Cl-发生配位反应使得Fe2(SO4)3溶液比FeCl3溶液中c(Fe3+)更高,因此Fe2(SO4)3溶液中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Fe3+水解程度更大,制备的Fe(OH)3胶体颗粒聚集度会更大。HCl会挥发脱离体系,H2SO4则不能,当长期放置冷却后,Fe2(SO4)3中Fe3+的水解平衡会逆向移动,制备的Fe(OH)3胶体不能长时间稳定存在。
五、建构思维模型
回顾整节课堂,思考“通过调控可逆反应制备物质”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以流程图的形式记录。
平衡
结果
因素
操作
课后任务:探究实验室制备Cu(OH)2悬浮液的方法
课堂小结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研究
Fe3++3H2O Fe(OH)3+3H+ H>0
内因
浓度
pH
温度
Fe(OH)3颗粒的聚集程度
胶体(1-100nm)
浊液、沉淀(>100nm)
调控的一般思路
平衡
结果
因素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