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7: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图1:苏共党员证
图2:俄共党员证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说,“我没有扔掉我的党员证,我没有烧掉它,它被存放在某处......我不能说我是完全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我对此十分珍惜”。法新社报道,对于老一辈俄罗斯人来说,保存苏共党员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一种怀旧之情。
那么,如今的俄罗斯共产党的党员证与之前的苏共党员证有何相似点呢?
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都刊印了列宁的头像。
列宁在俄国的影响为何如此深远?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理论指导——列宁主义的形成
1.形成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
思想: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
一、理论指导——列宁主义的形成
2.形成过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也就
是列宁主义
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
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2、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莫斯《俄国史》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
假如没有帝国主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
——列宁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克思
俄国
3.评价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斯大林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演讲
评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二、革命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
探究
绝望年代
为什么社会主义没有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
是偶然还是必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在工业领域,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甚至16-18小时,工资很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①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②社会矛盾:社会发展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③外部条件: 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
十月革命的背景
1. 二月革命掘沙皇
1917.3.8 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
1917.3.15(俄历2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工兵代表
苏维埃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
所谓两个政权并存,就是说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另一个是补充的、附加的、监督性的政府。
——列宁选集
探索岁月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领导,推翻沙皇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四月提纲指方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7.4《四月提纲》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和平发展策略
探索岁月
3. 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7,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造成600余人伤亡。
转折点
和平过渡
武装起义
探索岁月
4. 十月革命现曙光
探索岁月
(1)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2)建立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简称苏俄)
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掘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十月革命的过程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感悟时刻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
材料一: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第一次摆脱被奴役被剥削地位,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人。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大国崛起》
感悟时刻
结束
建立
开启
了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进程。
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社会主义国家
建立时间
感悟时刻
打击
实现
鼓舞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堂探究】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打击对象
革命力量
结 果
两者联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形势危急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时间
目的
措施 余粮征集制
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
进攻,形势危急
1918-1921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
保证内战的胜利
余粮收集制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
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
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
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1921
解决国内危机
过渡到社会主义
①粮食税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发展
③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
——斯大林
(1)途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五年计划”;
4、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确立: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3)表现
A.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B.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斯塔夫里阿诺斯
(4)评价
①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②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油。”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伊万气坏了,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联合进攻,形势危急 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 国内复杂的社会危机
国际战争阴影的笼罩
时间 1918-1921 1921 1924-1937
目的 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 保证内战的胜利 解决国内危机 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国际地位
措施 余粮收集制 ①粮食税等市场机制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发展 ③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资 ①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③ 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也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
课堂总结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背景
过程:创办《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
背景:1917年俄国重要革命事件
进程:占领冬宫、建立政权
历史意义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18-192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重要措施、评价
新经济政策:背景、主要措施、评价
苏联的成立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8-1937)
【斯大林模式的成因】
斯大林时期的建设成就
苏联模式的形成:政治、经济
苏联模式的评价:积极、消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