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9 14:00:4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有人说,如果洪秀全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屡试屡败,就不会组织贫苦农民发动金田起义。这一观点忽视了 (  )
A.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B.鸦片战争失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D.鸦片泛滥冲击了农村的经济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尔性,这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内的阶级矛盾尖锐,引发的农民起义,这是一种必然性,因此观点不正确,忽视了鸦片战争失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不符合题意;
C. 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不符合题意;
D. 鸦片泛滥冲击了农村的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要注意理解。
2.下面连环画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虎门激战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金田村”“领袖洪秀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就是金田起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三元里抗英,不符合题意;
C.永安建制,不符合题意;
D.虎门激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地点、人物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2022七上·海阳期中)“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挥师北伐 D.举兵西征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中的南京为中心可以看出,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定都南京的影响。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B符合题意;
A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农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些规定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想要得到土地的梦想,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不符合题意;
B. 实现了农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 ,不符合史实;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一主张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 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 ,这就是太平军的西征, 西征胜利后太平军军事上达到鼎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B. 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D. 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是在天京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尖锐,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后,清政府和列强联合起来镇压太平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林则徐虎门销烟,属于地主阶级,不符合题意;
C.郑成功收复台湾,不属于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不属于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却采用了宗教 ”“ 而建设天国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只依靠宗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 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
A.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极力搜刮 ,引发了全国多处群众暴动,这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建康,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大兴宫殿,其中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这表明洪秀全此时(  )
A.完全丧失了反清的斗志 B.荒废政务且大权旁落
C.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 D.专注于内部权力争夺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0.“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文章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说明《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C.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有力支持 D.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 。 洪仁玕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 、 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 ”,由此可知,《资政新篇》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不符合史实;
C. 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有力支持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叙述的“造反者”首领是(  )
A.陈玉成 B.洪仁玕 C.洪秀全 D.林则徐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他们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陈玉成,太平天国将领,不符合题意;
B.洪仁玕,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不符合题意;
D.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1851年1月,洪秀全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这一事件是(  )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永安建制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这就是金田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定都天京,1853年,不符合题意;
B.天京事变,1856年,不符合题意;
D.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3.(2020九下·淮滨月考)“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金田起义 ,不符合题意;
B. 永安封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拿下南京立天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攻下南京之后,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天京事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
14.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他们对下层民众, 想推行均田制度 ( 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 ), 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发动金田起义,这是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C.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1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些规定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想要得到土地的梦想,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不符合史实;
B. 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不符合史实;
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一主张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6.(2021八上·兴化期中)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洪秀全传》
C.《太平天国兴亡史》 D.《太平天国研究论文集》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属于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史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颁布于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17.(2019八上·滨州期中)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其爆发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鸦片战争后,大量的战争赔款、主权的丧失使得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与史实不符;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符合题意;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太平天国主要反对清政府,与题意不符;
D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正确解读材料即可。
1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叶”“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并持续了十多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危及到理清政府的统治,使得清政府竭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就只好把列强侵略暂缓一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不符合题意;
D.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对上述规定,分析有误的是(  )
A.有利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B.反映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愿望
C.具有空想性,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太平天国想要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因此也就没有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有利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反映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愿望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具有空想性 , 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再抓着题干中的关键词“有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重要文献,关于这两部文献的共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C.都未能在现实中得到真正实行 D.都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学习西方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理想社会,但是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难以实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付诸实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天朝田亩制度》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B. 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不符合题意;
D. 都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学习西方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财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摘编自塞缪尔《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上。在“反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甚至袁世凯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有很多反清起义,但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太平天国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刺激了后人前仆后继地反清。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崛起的“新兵”也成为后来辛亥革命的主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进行“社会革命”的举措。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的经济主张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4)据材料三、四,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1)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性角色: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保守性角色: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4)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 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 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进行“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 ;《资政新篇》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性,表现在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 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同时又具有保守性,体现在 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 、 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领 导集团争权夺利 ;
(4)依据材料三、四信息,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 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 ,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
故答案为:(1)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性角色: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保守性角色: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4) 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 ;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两者在经济上的主张,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进行判断说明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的不同角色;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十几天,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我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 天国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有: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因此“天国梦”最终没能实现;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天国城破”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外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内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
故答案为:(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紧扣这些材料信息回答,注意细心阅读寻找;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原因要从多方面思考,不要只关注一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四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 这一文献反映出农民怎样的愿望
(4)材料四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5)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1)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农民负担沉重。
(2)1853年。
(3)《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4)清政府。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不同意。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可能取得胜利。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 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 , 农民负担沉重 ;
(2)依据材料二信息“ 癸丑二月 , 天兵到南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时间是1853年;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出自《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所说的“妖”指的是清政府;“洋人助妖”指的是 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洪仁玕的观点,原因是: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不可能取得胜利 ;
故答案为:(1)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农民负担沉重。
(2)1853年
(3)《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4)清政府; 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5)不同意。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可能取得胜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其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注意理解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有人说,如果洪秀全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屡试屡败,就不会组织贫苦农民发动金田起义。这一观点忽视了 (  )
A.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B.鸦片战争失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D.鸦片泛滥冲击了农村的经济
2.下面连环画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虎门激战
3.(2022七上·海阳期中)“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挥师北伐 D.举兵西征
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农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
5.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6.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8.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
A.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大兴宫殿,其中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这表明洪秀全此时(  )
A.完全丧失了反清的斗志 B.荒废政务且大权旁落
C.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 D.专注于内部权力争夺
10.“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文章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说明《资政新篇》(  )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C.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有力支持 D.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11.“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叙述的“造反者”首领是(  )
A.陈玉成 B.洪仁玕 C.洪秀全 D.林则徐
12.“1851年1月,洪秀全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这一事件是(  )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金田起义 D.永安建制
13.(2020九下·淮滨月考)“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4.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1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D.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
16.(2021八上·兴化期中)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洪秀全传》
C.《太平天国兴亡史》 D.《太平天国研究论文集》
17.(2019八上·滨州期中)马克思说:“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1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对上述规定,分析有误的是(  )
A.有利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B.反映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愿望
C.具有空想性,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20.《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重要文献,关于这两部文献的共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C.都未能在现实中得到真正实行 D.都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学习西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深受剥削和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性;但是,农民阶级受落后的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此,“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摘编自塞缪尔《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上。在“反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甚至袁世凯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也有很多反清起义,但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痒。太平天国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刺激了后人前仆后继地反清。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崛起的“新兵”也成为后来辛亥革命的主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进行“社会革命”的举措。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的经济主张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农民的两种不同“角色”。
(4)据材料三、四,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十几天,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我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材料二 天国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材料三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四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 这一文献反映出农民怎样的愿望
(4)材料四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5)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尔性,这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内的阶级矛盾尖锐,引发的农民起义,这是一种必然性,因此观点不正确,忽视了鸦片战争失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不符合题意;
C. 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不符合题意;
D. 鸦片泛滥冲击了农村的经济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理解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要注意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金田村”“领袖洪秀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就是金田起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三元里抗英,不符合题意;
C.永安建制,不符合题意;
D.虎门激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地点、人物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从材料“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中的南京为中心可以看出,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定都南京的影响。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B符合题意;
A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些规定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想要得到土地的梦想,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不符合题意;
B. 实现了农产品的绝对平均分配 ,不符合史实;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一主张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 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 ,这就是太平军的西征, 西征胜利后太平军军事上达到鼎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B. 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是在1851年,不符合题意;
D. 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是在天京事变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尖锐,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后,清政府和列强联合起来镇压太平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林则徐虎门销烟,属于地主阶级,不符合题意;
C.郑成功收复台湾,不属于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不属于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却采用了宗教 ”“ 而建设天国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只依靠宗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 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极力搜刮 ,引发了全国多处群众暴动,这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建康,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0.【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 。 洪仁玕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 、 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 ”,由此可知,《资政新篇》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B. 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不符合史实;
C. 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有力支持 ,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他们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选项C符合题意;
A.陈玉成,太平天国将领,不符合题意;
B.洪仁玕,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不符合题意;
D.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这就是金田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定都天京,1853年,不符合题意;
B.天京事变,1856年,不符合题意;
D.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 金田起义 ,不符合题意;
B. 永安封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拿下南京立天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攻下南京之后,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天京事变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比较简单。
14.【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他们对下层民众, 想推行均田制度 ( 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 ), 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发动金田起义,这是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C.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D.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15.【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这些规定实现了千百年来农民想要得到土地的梦想,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不符合史实;
B. 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不符合史实;
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一主张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6.【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属于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史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颁布于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1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其爆发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鸦片战争后,大量的战争赔款、主权的丧失使得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妥协行为不满,与史实不符;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符合题意;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太平天国主要反对清政府,与题意不符;
D英国的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正确解读材料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叶”“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并持续了十多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危及到理清政府的统治,使得清政府竭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就只好把列强侵略暂缓一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不符合题意;
C.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不符合题意;
D.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9.【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太平天国想要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因此也就没有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有利于发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反映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愿望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具有空想性 , 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含义,再抓着题干中的关键词“有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理想社会,但是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难以实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付诸实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天朝田亩制度》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B. 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不符合题意;
D. 都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学习西方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财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1.【答案】(1)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性角色: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保守性角色: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4)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 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 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进行“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 ;《资政新篇》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性,表现在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 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同时又具有保守性,体现在 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 、 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领 导集团争权夺利 ;
(4)依据材料三、四信息,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 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 ,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
故答案为:(1)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关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实行小生产者基础上的公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性角色: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保守性角色:农民阶级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4) 壮大了汉族地主的力量 ;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要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两者在经济上的主张,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进行判断说明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的不同角色;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22.【答案】(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有: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因此“天国梦”最终没能实现;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天国城破”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外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内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
故答案为:(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紧扣这些材料信息回答,注意细心阅读寻找;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原因要从多方面思考,不要只关注一点。
23.【答案】(1)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农民负担沉重。
(2)1853年。
(3)《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4)清政府。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不同意。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可能取得胜利。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 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 , 农民负担沉重 ;
(2)依据材料二信息“ 癸丑二月 , 天兵到南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时间是1853年;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出自《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所说的“妖”指的是清政府;“洋人助妖”指的是 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洪仁玕的观点,原因是: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不可能取得胜利 ;
故答案为:(1)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农民负担沉重。
(2)1853年
(3)《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4)清政府; 列强和清政府公开勾结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5)不同意。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可能取得胜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其含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注意理解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