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一战爆发的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3. 各国的不平衡加剧,引发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形成
(1)英德矛盾——全球范围的主要矛盾
(2)法德矛盾——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3)德俄矛盾
(4)俄奥矛盾
4. 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 (德意奥)VS 三国协约(英法俄)
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德
奥
英
俄
法
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
北非殖民地的争夺
贸易摩擦导致关系恶化
争夺巴尔干半岛
一战前欧洲地图(漫画)
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同 盟 国
(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5. 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
萨拉热窝事件
刺客是波斯尼亚的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名叫加弗里洛·普林西普。他行刺决不是孤身一人。在他的背后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不统一毋宁死”,即众所周知的“黑手社”。“黑手社”于1911年成立于贝尔格莱德,其公开宣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理想:团结所有的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政府并不支持这一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一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极端民族主义: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本民族利益受损时,鼓吹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
【知识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争夺
2. 具体原因
(1)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2)军事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原因)
(3)物质原因: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形成世界性大战
(4)意识形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二、一战的过程
西线:英法军队 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德奥联军 俄军
南线:奥军 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1. 三条战线
2. 一战的进程(1914——1918)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双方共出动150万兵力,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 1918年同盟国投降
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1833-1913)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所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军队。西线分左右两翼,左翼少数兵力仅仅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压逼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施里芬计划"是个速决战计划,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施里芬计划"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埋葬尸体一般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战斗中阵亡士兵的尸体用炮架运回来,但尸体越来越多,根本运不过来。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不仅有我们的,还有德国人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气毒死的士兵的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与海蓝色差不多。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有坐着的,跪着的,绝大多数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
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华工是世界上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队形。”
——法国福熙元帅
“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一战中挖战壕的华工
美国征兵海报
3.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 解说词
三、一战的影响
1. 形成了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的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1)凡尔赛体系——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1919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
(2)华盛顿体系——确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3)国际联盟 1920.1——1946.4
国联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侵略行为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
国联沦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工具。
英、法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2. 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四大帝国解体
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实力的削弱
重划德国疆界
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3.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4.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目前,英国议会下院有208名女议员,占议员总数的32%。过去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
5. 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推动了女权运动兴起。
材料二:列宁评说:“《凡尔赛条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熙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