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二战的背景
1.思想: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材料一 希特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材料二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麿》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称霸世界。
(1)法西斯运动的开端
1919
1920
1921
1922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2.政治: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2)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1933年,纳粹党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日本大陆政策
1868年 明治天皇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奠基
1890年12月6日 内阁首相 山县有朋 初步形成
提出“利益线”理论——“即同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的区域是也。”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 《田中奏折》 最终形成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课堂探究】比较德国与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比较项 德国 日本
不同点 依靠势力 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 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手段 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相同点 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
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
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
举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欧洲战争策源地——德国、意大利
手段: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
举动: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最终将其吞并。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3.经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方式之一: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危机于1929年10月肇源于美国,迅速波及到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又很快殃及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英国,接着蔓延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这场危机有三个特点。首先,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其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方式之二:德意日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
4.国际形势:英法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法西斯气焰
(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釆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5.历史原因: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瓜分德国引发复仇情绪
6.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苏台德地区:一战与二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二战的进程
1.局部战争
(1)二战发生的亚洲阶段(1931-1937)
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③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示意图
【课堂探究】东方主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东北局部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也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唯一陆地战场。
④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以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6000亿美元的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二战发展的欧洲阶段(1939-1941)
①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1940年,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②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莫斯科保卫战)。
进攻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国策和“先大陆后海洋”扩张计划的重要一步,希特勒在争取“逼和”英国的同时,从1940年8月起向东欧地区调兵,并先后把匈、罗、保和斯洛伐克拉进法西斯侵略集团,为侵略苏联铺垫道路。1941年6月22日德国动用550万兵力、3000架飞机和4300辆坦克,发动全面进攻,11月15日,德军扑向莫斯科,(苏军)于12月6日发起猛烈反击,重创德军38个师,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选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2.全球战争
(1)太平洋战争(1941.12)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1)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克里米亚岛
莫斯科保卫战 1941.9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7
阿拉曼战役 1942.10
克里米亚战役 1944.4
诺曼底登陆 1944.6
阿
拉
曼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
“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德军闪电战破产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阿拉曼战役(1942.10)
二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7-1943.2)
二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德军在二战中遭遇的最大失败
诺曼底登陆(1944.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加速二战结束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美】萨姆尔·纽兰德
中途岛战役(1945.6)
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二战结束(1945.9)
①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②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③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1943.9.8
1945.9.2
1945.5.8
二战的影响
【课堂探究】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二战的影响
材料一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05-106页
①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欧洲中心走向美苏两极格局
欧洲
彻底衰落
美国
成为霸主
苏联
政治影响力
提升
材料二 二战前的世界,基本上是殖民帝国主义的天下,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美列强,但却对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亚、非、拉地区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附属国人民都加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为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大都由于愚昧落后、软弱无力、民族解放力量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使得广大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屡适挫折和失败。但二战后殖民主义者所面临的却是经过反法西斯战争考验和武装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点识和一定物质基础及人民基础的民族解放运动。
——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②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
材料三 由于战争的需要,在原子能技术、航空技术、火箭技术、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加之其他方面的大量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终于催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1945年7月原子弹试爆成功,拉开了这场科技革命的序幕;同年底,美国研制成功了当时完全由军方掌握,用于武器试验、军事密码和后勤活动的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此催生了战后影响深远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这些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向民用工业推广,也引起了一系列新产业的兴起,并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二战中主要国家伤亡人数表
④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⑤建立了战后国家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会议 参会国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美英中 1943.11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1943.11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02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07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3)联合国的成立
①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③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④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标志
(4)评价
①积极性
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与合作。
②局限性
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世界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处于这些影响之中。……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背景和内容来看,该体系同样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徐蓝《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课堂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点 体现意志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协调关系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
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相同点 体现了美苏两个国家的意志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