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公元前771
公元前2070
距今一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
夏
商
西周
材料: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19-07-06
民间传说:女娲造人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学术界:考古说
①非洲古猿(四五百万年前)
②印度、巴基斯坦“腊玛古猿”(1500万-800万年前) “腊玛古猿禄丰种”(云南)
③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元谋人、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中期:许家窑人、大荔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
特点: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从事渔猎采集
③过群居生活 ④学会用火
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只能通过渔猎、采集和农耕等生产活动维持生存,征服自然界中最凶猛的动物是人类最大的愿望,神人兽面纹正是良渚人这一愿望的形象反映。
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特点: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大量使用陶器
③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④修建村落,定居
【探究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分布广泛,大江大河,中原核心,多元一体
贫富差距
氏族贵族——早期奴隶主
下层平民——早期奴隶
阶级分化
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人头壶”
仰韶文化出土
宫殿
良渚文化:良渚古城遗址
1. 古史传说时代:三皇五帝时期(部落——部落联盟)
三皇:燧人氏(火)、伏羲氏(造人)、神农氏(农业)
五帝:黄帝、颛顼( Zhuān Xū)、帝喾( Kù)、帝尧、帝舜
2. 邦国时代:小国寡民,万邦林立
3. 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1. 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左传》:“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孟子·滕文公》:“夏后氏五十而贡”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国家机构
王位世袭制
禹 启 桀
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
(传子代替传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 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内 服
外 服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汤(建国) 盘庚迁殷(殷商) 纣(亡国)
内外服制
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权力分配制度
3.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武王(建国) 厉王(国人暴动) 幽王(亡国)
①分封对象
②分封影响
权力继承制度
【宗法制】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知识链接
“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分封制
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
互为表里
血缘基础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家国一体
政治与血缘紧密结合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两者相辅相成。例如,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等级身份所用舞队规格是不一样的,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以此来巩固统治阶级内部所形成的等级秩序和拥有的特权。
中国河南洛阳周公庙浮雕
【礼乐制】
权力巩固制度
【土地制度: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生产工具】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木石并用)
集体劳作
农业
4. 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集体劳作
【耕种方式】
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手工业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
“青铜时代”
商业
“工商食官”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后礼。——《礼记 表记》
人无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5. 商周时期的思想观念
从尊神、事鬼神到重视人民
体现了民本思想和人文意识的萌芽
【探究二】早期国家的特点
材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每日必占卜,每事必占卜。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材料二: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中央集权萌芽,但尚未达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材料三: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员的基本方式。
家国一体
以血缘为纽带,带有原始部落色彩
本节课社会组织演变:
原始人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邦国——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