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18:0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传承文化之根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论语》十二章
课堂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等;背诵相关内容。
2、理解《论语》中出现的“信、君子、义、仁、礼、恕”等核心概念,认识人物观点的价值与意义。
诵读课文
正音:
自省 x ng 如乐何 yuè
文质彬彬 bīn 譬如 pì
未成一篑 kuì 八佾 y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慎:小心,谨慎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示范分析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对做事敏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示范分析
按照第一章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讨论余下章节内容
要求: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一人解析其中道理。
合作探究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兼词,于之。于,向;之,代指?
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9.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兼词,于之。于,向;之,代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示范分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
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合作探究
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晓。
译文: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合作探究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合作探究
齐:形作动,看齐。
内:名作状,在心里。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质朴、朴实。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本章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
合作探究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合作探究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巩固提升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饱,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懂得仁义之道,当晚为它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朝闻道,夕死可矣。
情境默写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为:堆积。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合作探究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合作探究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同“智”。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合作探究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一日:一旦
合作探究
归:称赞
目:条目
非礼:不合于礼
事:实践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合作探究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原谅,宽容;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合作探究
“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合作探究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群:合群。
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迩:近。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养家的作用。
合作探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溱(zhēn)与(wěi)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jiān)兮。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下列对第十二章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
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以归于仁道。
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 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 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B
小试牛刀
《论语》
十二章
一、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二、礼、乐以仁为基础
三、执着追求“道”(真理)
四、君子重义轻利
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七、“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八、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十、克己复礼为仁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君子之德
修身养性
总结文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