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表现(成就)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社会
耕作制度: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元朝逐渐普遍
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农业有显著进步
户口增长
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造纸业;棉纺织业;造船业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普遍(民间,乡间集市)、榷场(官方)
货币流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全国推行
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
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社会控制相对放松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 江南得到开发
唐中叶以来 安史之乱 开始南移
北宋 户口南多北少 进一步南移
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完成南移
材料一: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23-24
今百姓膏腴皆归贵势之家,租米有及百万石者。
——【元】脱脱主编《宋史·食货志上一》
合作探究一:宋朝与土地兼并
材料反映的现象:土地兼并严重
今天下之田,已为豪民所私矣。 ——【宋】陈亮《龙川文集》
(本朝)不抑兼并,富者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宋】王明清《挥麈zhǔ后录·余话》
材料二:
这种“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速了土地的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人身依附性,促使一定的失地农民从事非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活动或者进入雇佣劳务市场,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尼安木《宋朝土地交易研究》
宋朝对此现象的态度:不抑兼并
宋朝持此种态度的原因:
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安全
材料三: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宋史 食货志》),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郑辉《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宋朝持此种态度的影响:①土地兼并坏处很多;②但是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③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土地兼并减弱了农民对土地的人身依附性,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
(2020·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马克思
合作探究二:宋朝商业发展
材料: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古时负责宵禁的官员)不禁。
——吴自牧《梦粱录》
结合图片和材料,指出宋朝商业活动的变化。
①打破空间限制,由坊市制度到街市制度
②打破时间限制,如夜市
(2020.1·浙江高考·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宋代为“资国用”而“求利江海”,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专管外贸的市舶司。(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竟占国家总收入的20%。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宋朝的海外贸易
对外贸易对宋朝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宁波、泉州以及广州等港口周边的沿海地区。然而对外贸易的规模实际上不可小觑。郝若贝估计,在1100年时,海上贸易为宋朝贡献了1.7%的GDP。
与之相对照的是,在18世纪晚期,国际贸易在全欧洲GDP中的比重约为4%,而对于英格兰、荷兰和葡萄牙等对外贸易导向型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在GDP中的比重大约为10%。
——万志英著《剑桥中国经济史》P233
(2021.6·浙江高考·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合作探究三: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
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南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交通进步
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文教事业的兴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汪洙《神童诗》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宋代社会特征:经济:货币化、城市化、契约化、扩张化;政治:平民化、集权化、文官化、法制化;社会:流动化、平等化、功利化、福利化。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