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960
契丹建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916
1206
北宋建立
1038
西夏建国
1115
金朝建立
1125
金灭辽
1127
金灭北宋
1227
蒙古灭夏
1234
蒙古灭金
1271
元朝建立
1276
元灭南宋
1279
元朝完成统一
1368
元朝灭亡
Ⅳ
Ⅳ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第33页
北国之治
——辽与西夏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辽
时间 916年—1125年
都城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1. 南北面官制
含义: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
作用:①保护汉族封建文明,促使契丹封建化;
②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
2. 四时捺钵制
捺钵,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契丹国君主出行时的行宫,即临时居住处。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
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
契丹国其实既有皇都,也有五京之制,然而契丹皇帝一年四季却巡幸于四捺钵之间,政务皆在捺钵中处理,捺钵之地实际上是契丹国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西夏
时间 1038年—1227年
都城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
(党项族)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入主中原
——金朝及其统治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金
时间 1115年—1234年
都城 会宁府(上京,今黑龙江阿城)
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
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一)特点: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管理系统。
(二)猛安谋克制
1. 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
2.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1. 鼎盛: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百姓称为“小尧舜”。
2. 衰落:金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制度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大哉乾元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成吉思汗
铁木真
1206年
铁木真统一蒙古
建立蒙古汗国
后灭西辽、西夏、金
元世祖
忽必烈
1260年
忽必烈即大汗位
1271年,改国号“大元”
抗元英雄
文天祥
1276年
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
元军击败南宋余部
完成统一
中央
地方:行省制
中书省
1. 由来
派官员驻地方
行中书省
2. 意义
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材料一:中书省模仿唐宋旧制。行省则按照燕京、别失八里和阿姆河三“断事官”模式建立。元代行省权力较重,军国大事无所不辖。行省职能上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行省制下几乎没有大的反叛。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材料二: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行省也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思考:元的行省制与历代地方管理制度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②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受中央节制
①蒙汉二元色彩浓厚
③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材料三:秦代划分郡界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又在局部地区辅以犬牙相入的原则。但后一条原则的实行只是使郡界和山川的走向不完全吻合而已,并非与之完全背离,如后来的元明两代那样。
秦汉时期萌芽的犬牙相入原则为历代所沿用。即使隋唐大部州郡都遵从山川形便原则,犬牙相入的措施也并未弃而不用。如扬州,隋炀帝时改为江都郡,该郡就地跨长江南北,又如唐代的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也地跨黄河两岸。唐初的道严格以山川划界,但中期有所调整,如河东道就领有黄河以南的号州(今河南西北角)。但这样的例子不多,隋和唐前期的州、郡、道一般都是不跨越重要山川的两侧的。
——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沿革》
秦朝
汉朝
唐朝
材料四:元代是犬牙相错原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作为高层政区的行省,还是降为统县政区的路,犬牙相错原则都走向了极端。最能体现犬牙相错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沿革》
④犬牙相错,大而难独
元朝
材料五: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掌印),汉人充总管,回回充同知,永为定制。
——《元史.世祖纪三》
材料六:
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 许有壬《至正集》
⑥派出机构,大而难独
⑤印章控制,大而难独
山川形便: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犬牙相错: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
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尔、回回等。
汉人:北方的汉族以及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的人民。
四等人制
试评价元朝的民族政策
1.其本质是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不利于长远统治;
2.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
新民族:回回
民族关系:
巩固统一: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边疆管理:
吐蕃:设置宣政院(直属中央政府)
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元史》
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2013·上海高考·1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契丹、金、北宋、元
B.北宋、契丹、金、元
C.北宋、金、契丹、元
D.契丹、北宋、金、元
(2014·上海高考·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2012·北京高考·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2018.4·浙江高考·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2018·天津高考·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