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7: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林则徐、魏源(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奕 、李鸿章(洋务派)
洋务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
戊戌变法
孙中山(革命派)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
1.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2.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3.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4.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阅读教材108-109页,自主学习:清末自救运动
阅读教材109-110页,自主学习:民主革命的兴起
史实 革命组织 革命纲领
革命实践 革命良机 1894 檀香山 兴中会
1905 东京 中国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清末众多起义
1911.4 广州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合作探究一:革命纲领的提出
材料一: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5年
废科举 、派留学
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
立宪派感到失望
1911年
成立皇族内阁
不少立宪派大失所望,转向革命
1911年
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
引发保路运动,民间的怒火被再次点燃
民族危机深重
革命的后备力量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革命的组织保障
清末的众多起义
革命的实践经验
保路运动
三民主义的提出
革命的理论基础
革命的难得良机
清末自救运动
革命的必然性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诞生。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外部因素:
①袁世凯本身拥有军事实力
②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内部因素: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实力不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②革命政府内部成分复杂(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
根本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3.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4.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主权在民
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防止袁世凯专权
合作探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同 背景 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 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 救亡图存
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异 手段 自下而上的革命 自上而下的改革
政体 民主共和 君主立宪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 推翻清政府,取得了很大成功 基本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部编版《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2017年版,第45页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但它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年版,第112页
2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
评价辛亥革命,主要看其结果,革命是否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或者是否为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契机。 事实证明,辛亥革命的坐标设定是世界的和现代化的,它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由此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即旧历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事于武昌……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材料四: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清朝打倒了以后,我们固然扫除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面对面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六: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陷入种种混乱中。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13页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②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社会:促进了社会风俗近代化。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缺乏一个能提出科学纲领、能发动广大民众、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用,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 )
A.解决民生问题 B.废除封建剥削 C.实行土地国有 D.践行社会主义
2.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弘扬民主意识
C.结束专制独裁
D.确立民主宪政
A
B
3.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
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政治原则;
观念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