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目 录
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表达了人民怎样的诉求?
情境设计
和平建国
两种建国方针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重庆谈判
1945.10.10 国共签署《双十协定》
1946.1.10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五项协议
1946.3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协议
1946年6月26日,停战协定刚过有效期,蒋介石就违背“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
1.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1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城市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
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共实力的反差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内战初期,国共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中共何以应对?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很快被粉碎。
2. 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2.1 全面进攻
1946年6月-10月,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2 重点进攻
粉碎对陕北重点进攻
1947年3月,撤出延安
1947年3月25日,青化砭之战
1947年4月14日,羊马河之战
1947年5月,蟠龙之战
1947年8月20日,沙家店之战
西北野战军:彭德怀
华东野战军: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的主要指挥:陈毅(右)、粟裕
粉碎对山东重点进攻
消灭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哪些统治危机?
经济危机: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国民党的统治危机
社会危机:巧取豪夺,剥削压迫,民不聊生;
国民党的统治危机
政治危机: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第二条战线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的统治危机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国民党政权做了哪些工作?
召开所谓的“国民大会”,实质上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装饰品。
国民党的统治危机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队员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措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分土地。
解放区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三大阶段
战略防御(1946.6——1947.6)
战略反攻(1947.6——1948.9)
战略决战(1948.9——1949.1)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
1948年11月下旬
1948年11月初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由东北野战军发动,东北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获得解放。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傅作义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
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
(2)内容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西柏坡精神
5. 最后胜利——渡江战役
1949.4.23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蒋介石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北平谈判
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谈判破裂
1949.04
渡江战役开始
1949.1.21
1949.4
1949.4.21
一是丢掉了农民。中国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求温饱,另外一个是求土地。蒋介石和国民党想过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想过减租和土改的问题。但所有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计划、停留在空谈的领域。
二是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外资和官僚资本的挤压中艰难发展。“中国的国家资本糟的很多,效能两字谈不到的更多。推其原因,各种恶势力支配着,豪门把持着,于是乎大体紊乱着、荒唐着、僵冻着、腐败着。”
三是大打内战,经济恶化,丢掉全民。滥发货币,物价狂涨,增加税收。
第四个原因是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惩治无力无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从重庆到南京、上海,搞“五子登科”(房子、车子、条子、票子、婊子)。
第五个原因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蒋介石在他的一生里,始终坚持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4:蒋介石在台湾》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试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6. 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1)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
②共产党方面: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小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