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9课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29课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17: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一、走特色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二、创辉煌业绩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十二届 人大一次会议讲话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领域的成就;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4.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时空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92年
2000年
2001年
2010年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走出去”战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走特色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一)思想上拨乱反正——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历史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两大转折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体制改革: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二)政治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其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其规模之大是我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解决问题也是最彻底的。”对错划为右派的人的改正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已经开始,到1981年上半年结束,全国共改正54万多人的“错划右派”问题,占原划右派综述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这些冤假错案如果不及时平凡,就不可能实现安定团结的局面,不可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顺利地实现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重大转移?
【思维拓展】
2. 中共历史上的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1927 八七会议 、1949 七届二中全会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7 八七会议 、1935 遵义会议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民主法制建设上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四)经济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开始秘密包干到户。
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不争论作为一条原则定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现在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说起市场,又有人讲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其实,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哪是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主义。
——邓小平(1992,深圳)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经验证明,“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
1977年11月,邓小平来到广东,对“逃港”频发的问题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1979年4月,习仲勋希望让广东“先走一步”,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邓小平说:贸易合作区的名称还是叫特区好;给些政策,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国庆典礼的深圳彩车
1980年
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创办经济特区。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是对外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和对内进行经济协作两个辐射扇面的交点,它直接影响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③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指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闽南金三角)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沿海地区。
④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 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多层次: 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宽领域 :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点线面结合
一 国
两 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前提和核心
主体
(五)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 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1984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5年3月
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1992年 九二共识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二、创辉煌业绩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