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备课参考--22 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课件+教案+学案+测试,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备课参考--22 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课件+教案+学案+测试,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2 17:42:26

文档简介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合格
优秀
1
三元里抗英
a
b
2
黄海海战
a
a
3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c
【条目解析】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原因:英军入侵;政府无能;
过程:19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抵抗英军;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
主要人物和英雄事迹
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仍在甲板上指挥激励将士,管带刘步蟾、代丁汝昌指挥;邓世昌撞向日舰壮烈殉国;林永升、叶祖建等。
结果: 战争持续了五个多小时,日军率先逃离战场而宣告结束。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力主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甲午战争失败。
3.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主要人物:邱逢甲、徐骧、刘永福;
沦陷:10月,台湾沦陷;台湾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消灭了大量日军,在此后日本统治台湾的50多年里(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三元里抗英 D.义和团运动
2.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主要有 ①丘逢甲 ②丁汝昌③徐骧 ④刘永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马关条约》签订后,发布“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檄文的是( )
A.义和团 D.三元里人民 C.清政府 D.台湾人民
5.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率领黑旗军痛击日军的首领是( )
A.刘永福 B.丘逢甲 C.徐骧 D.唐景崧
二、非选择题
1.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1895年4月台湾局势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台湾局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3)面对日本侵占台湾,中国社会各阶层分别做出了哪些反应?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这正是列强不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真正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
2、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两类;
3、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悔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其中的典型事例,学生可将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从而真正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学习,培养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勇敢面对并积极克服困难的进取心态。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完整,左宗棠率领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台湾人民浴血奋战,反对日本吞并台湾。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给西方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破灭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如何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分为几大类?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归纳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
(二)学生阅读第二目,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⑴新疆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还要收复?
⑵清政府为什么决策海防和塞防并重?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伊犁除外)?伊犁是如何收复的?
⑶清政府是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
2、探究活动:
“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
读史感悟
⑴左宗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讲这番话的?
⑵左宗棠为维护我国西陲边疆领土是怎样做的?伊犁是如何收复的?
⑶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路:①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两度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等。
②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如“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
③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清军在人民支持下向南疆推进等。
④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三)学生阅读第三目“黄海海战的反割台斗争”,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教材30页提供的《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表》回答:
 a、中国还是日本的装备较为优胜?表中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哪些战斗情况?
b、假设你是当时的将军,你会采取怎样的战略应战?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你认为与战舰素质有关?还有其实原因吗?试加以说明。
2、探究活动:
1881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1880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
赫德说:“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抗日,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语)
读史感悟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认真地思考一下:清政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P30地图及P31页知识链接,说说台湾人民是怎样进行反割台斗争的?
活动探究:
春秋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读史感悟:
⑴这首诗写于哪一年?〔1896〕
⑵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甲午战败,日本强占台湾〕
⑶“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活动探究: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史感悟:
诗中“郑氏的英魂”、“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四)学生阅读第四目“义和团反帝运动”,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
⑴归纳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
⑵1899年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试分析其原因并概括义和团运动发的主要表现。
⑶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失败?
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⑸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2、活动探究: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 义和团揭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材料三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扶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四 瓦德西在给德皇的奏议中,根据他在中国的经验提出:“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读史感悟:⑴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三中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评价?
〔思路:a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b不是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3、活动探究:P31学习思考: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经历了“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的过程,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性由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是一大进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历史作用?
5、瓦德西认为“义和团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思路: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时代的局限性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五)结合日本的地理、历史状况,分析日本富有侵略性的原因
思路:地理:日本是岛国,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日本统治者从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强烈意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对外扩张,掠夺邻国的土地和资源。
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的武士道路精神和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穷兵黩武的扩张特征。
〖小结〗

【作业】
1、填充图册和练习册
2、课后探究题:
  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相比较,你认为当今的爱国主义应包括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测试
一、选择题   1 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 ………………………………………………………(  )     A.1840年6月         B.1841年5月     C.1842年8月         D.1843年1月   答案:B   2 三元里抗英斗争时的广州知府是 ………………………………………………(  )     A.林则徐   B.余保纯    C.左宗棠    D.关天培   答案:B   3 中亚地区的浩罕国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是在(  )     A.1865年   B.1866年    C.1867年    D.1868年   答案:A   4 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了中国的……………………………………………(  )     A.喀什噶尔  D.乌鲁木齐   C.伊犁地区  D.南疆各城   答案:C   5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是在 ……………………………(  )     A.1875年   B.1876年    C.1877年   D.1878年   答案:B   6 黄海海战发生在 …………………………………………………………………(  )     A.1884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7年   答案:B   7 曾经率领台湾各族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奋起抗击日军的是 …………………(  )     A.唐景崧    B.李鸿章    C.丘逢甲    D.刘永福   答案:C   8 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     D.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长达5个月之久   答案:B   9 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是在 ……………………………(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答案:B   10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     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     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       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参考答案:(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12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两度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等。(2)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如“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3)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清军在人民支持下向南疆推进等。(4)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13 在边疆危机的严重形势下,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塞防”和“海防”的激烈争吵。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集中精力进行“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则认为:沙俄的威胁最大,主张以“塞防”为主,全力注重新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陕甘总督左宗棠则认为:“海防”与“塞防”不可偏废,主张“两者并重”,而当务之急是出兵新疆,他还批驳了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上述三人中谁的主张最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左宗棠的主张最合理。(2)“海防”应重视。近代列强的侵华,大都从海上开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不显示出“海防”的重要性;“海防”脆弱,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心脏地区——京津地区的安全。“塞防”不可轻,新疆不能丢。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其领土面积广袤,物产丰饶;其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放弃新疆就等于“自撤藩篱”,保新疆方能护蒙古,护蒙古才能卫京师。所以“海防”与“塞防”同等重要。
课件27张PPT。让我们踏上 寻访中国近代民族英雄的旅程1842—1901 列强侵略我国的主要战争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其他……
1842—1901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英国:72件
俄国:59件
法国:41件
日本:26件
德国:24件
墨西哥,瑞典等……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三元里人民抗英 黄海海战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本课重点广州之行---- 寻访鸦片战争抗英英雄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张维屏《三元里》阅读课文和诗歌思考:
1、时间、地点?
2、原因?
3、意义?1841年鸦片战争 广州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爆发,政府卑躬屈膝
导火线: 英军抢劫三元里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最大特点?
第一次
自发性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海上红鬼,白鬼,黑鬼,俱由内鬼;
将军,制军,抚军,总是逃军.
--民间联语三元里人民群众发出《申喻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人民版教科书海上之行 ----寻访海上抗日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清 政 府 丰岛之战平壤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日 本黄海海战主力尚存
中日损失相当全军覆灭二、黄海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决战1.爆发时间:
2.抗日将领:
3.北洋水师的最终结局:
4.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1894年(甲午年)丁、刘、邓、林、叶主力尚存 全军覆没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客观原因:
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黄海海战后,双方损失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万寿盛典邓世昌林永升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练一练: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军突袭北洋舰队 B 北洋舰队主力舰损失过大 C 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 D 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保卫威海卫C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一战,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台湾之行 ----寻访台湾抗日民族斗士三、反割台斗争1.原因:
2.起讫时间:
3.抗日英雄:
4.结果:
5.意义:1895.5—10—长期斗争敌强我弱,清政府的腐败,最后台湾全部陷落《马关条约》的签订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请回答:
(1)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句中常见的词句,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山东之行 ---寻访19世纪末的英雄队伍男练义和团,
女练红灯照。
(义和团的妇女组织 )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灭洋提问:
这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1、原因: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根本)
洋教势力猖獗(直接)四、义和团反帝运动2.概况
A名称:“义和拳”
B口号:“扶清灭洋”
C地点:山东、直隶 D参加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
3.发展过程:
①A方向: 山东 直隶 京津
B清政府的态度:镇压 招抚 铲除
②京津地区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③失败(原因)
主要—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根本-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3、意义
①性质:
人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影响:
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意图的实现
小结与反思探讨: 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说出理由 近代历史上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寻访到的只是其中被记录下来的英雄的一部分,史书里还有更多的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有那些为了中华民族默默奉献或是牺牲的英雄!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的新中国,没有硝烟,没有杀戮,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这些英雄的身上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呢? 让历史告诉未来归航寻访归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