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3节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3节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8 18:01:49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3节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一、基础题
1.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除准备了牛奶外,还提供有以下器材:①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弹簧测力计,⑤小铁块,⑥细线。下列器材组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打算用天平、烧杯、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铁球是否空心;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其中能够完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6.8克
B.石块的体积是18厘米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千克/米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4.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克/厘米3 2.52克/厘米3 2.56克/厘米3 2.60克/厘米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5.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烧杯的质量为40g
B.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112.4g
C.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cm3
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大
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
D.用公式ρ= 算出石块的密度
7.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8.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9.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10.几种液体的密度见表1,实验室里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量筒见表2,如果要求一次尽可能精确地量出100g煤油,应选用(  )
表1
物质 密度(kg/m3)
硫酸 1.8×103
柴油 0.85×103
煤油 0.8×103
汽油 0.71×103
表2
量筒种类 最大测量值(cm3) 分度值(cm3)
甲 500 5
乙 100 2
丙 250 5
丁 500 10
A.甲种量筒 B.乙种量筒 C.丙种量筒 D.丁种量筒
11.某同学要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密度。他现有的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2。
C.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1。
D.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E.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2。
F.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3。
(1)请将必要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
(2)写出石蜡块的密度:ρ蜡=   。
12.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 .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 .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   克,体积为   厘米3,冬枣醋的密度为   克/厘米3。
13.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   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   克。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毫升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毫升,则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
二、提升题
14.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 B.脚印的面积
C.脚印的深度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需要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所用器材必须满足这一要求。
【解答】A、①②③这三件器材是测液体质量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液体质量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测量,所以要用烧杯.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液体的密度,A符合题意;
B、①③④没有细线不能悬挂盛液体的器皿,所以用弹簧测力计不能测出液体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
C、③④⑤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而此选项中没有细线、水,C不符合题意;
D、③⑤⑥没有测质量的器材测量液体的质量,不能求出液体的密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应用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①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将牛奶倒入量筒里部分,记下牛奶的体积,再次用天平测量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那么量筒内牛奶的质量就是前后量两个总质量的差,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②首先用天平测出戒指的质量,然后用量筒和水利用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即可;
③用天平可以测出铜导线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导线的体积,由于不能测量出导线的横截面积,因此无法测出导线的长度;
④天平测出铁球的质量,利用烧杯和水借助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与铁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⑤首先数出50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然后再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最后根据大头针的数量=计算即可。
因此能够完成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会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天平的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求出石块的密度;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石块上会沾有水,会影响质量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出密度的变化.
【解答】A、石块的质量m=20g+20g+5g+1.8g=46.8g,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38cm3,石块的体积V=38cm3-20cm3=18cm3,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块的密度=2.6×103kg/m3,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如果数据是在正确的操作基础上得到的,即使与已知数据存在差异,也是有效的,不过要查找原因,保证下次实验更加准确。
【解答】虽然四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都略有差异,但是只要他们的操作规范,数据真实,则都是准确有效,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根据乙图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然后根据酸奶质量=总质量-烧杯质量计算即可;
(3)根据量筒示数得到酸奶的体积;
(4)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上会残留部分酸奶,因此测得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酸奶质量不变,那么密度增大。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0g+20g=4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50g+100g+2.4g=152.4g,那么酸奶的质量为:152.4g-40g=112.4g,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量筒中酸奶的质量减小了,小于112.4g,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那么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cm3,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密度偏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应该回到标尺左边的零刻度处;
(2)测量质量使用天平;
(3)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4)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解答】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正确的步骤为:
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左端而不是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故C正确不合题意 ;
D.用公式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给出的三个体积,找到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
V1=V水①;
V2=V水+V石②;
V3=V水+V石+V球 ③;
那么石块的体积V石=V3-V2;
那么石块的密度为:。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盐水不能在天平上进行称量,因此一般使用前后两次总质量之差的形式进行称量,而它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正确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其中步骤②测空烧杯的质量没有用处,是多余的。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③④⑥。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解答】解:
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A、C错误.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量筒的量程要大于被测值,且分度值越小越准确;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100g煤油的体积,然后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100g煤油的体积为:;
在四个量筒中,乙量筒的量程小于125mL,故B错误;
在其它三个量筒中,只有丙的分度值5mL最小,且它的量程最靠近测量值,故C正确,而A、D错误。
故选C。
11.【答案】(1)ADFC
(2)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测量蜡块的密度其实就是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可以一步测得,但是由于它的形状不规则,它的体积只能使用排水法测量。由于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只能依靠下面悬挂铁块的方法浸没在水中,即一次只有铁块浸没于水,另一次二者都浸没水中,这两次示数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2)根据密度公式写出石蜡密度的表达式即可。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测量铁块的质量、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是多余的,那么正确的顺序为: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1。
D.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F.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3。
C.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1。
(2)石蜡块的质量为m1,体积V=V1-V3;
那么石蜡块的密度为:。
12.【答案】(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
(2)A
(3)44;40;1.1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平衡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冬枣蜡为液体,因此测量它的质量使用前后两次总质量之差的方法,不使用总质量减空烧杯质量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冬枣蜡的质量=B-D,根据量筒的示数读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冬枣蜡的密度。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在上述步骤中,B、D之差可以得到冬枣蜡的质量,C可以得到冬枣蜡的体积,据此可以计算出冬枣蜡的密度,那么多余的步骤是A;
(3)B中总质量为:50g+20g+10g+2.4g=82.4g;
D中总质量为:20g+10g+5g+3.4g=38.4g;
那么冬枣蜡的质量为:82.4g-38.4g=44g;
冬枣蜡的体积为40cm3;
那么冬枣蜡的密度为:。
13.【答案】(1)15;24
(2)0.8×103
(3)0.9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判断注射器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体积;注射器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根据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时,注射器的总质量为36g,根据公式m总=m注+m液为等量条件,列出方程组计算即可;
(3)水和冰的质量相同,首先根据m水=ρ水V水计算出冰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密度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注射器的分度值为1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15mL=15cm3;根据乙图可知,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0g+4g=24g;
(2)根据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时,注射器的总质量为36g,
根据公式m总=m注+m液得到:
24g=m注+ρ液×15cm3;
36g=m注+ρ液×30cm3;
解得:ρ液=0.8g/cm3=0.8×103kg/m3;m注=12g;
(3)冰的质量为:m冰=m水=ρ水V水=1g/cm3×18cm3=18g;
冰的密度为:。
14.【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雪受到压力后变成冰,但是它的质量不变,据此利用冰的密度已知推导出雪的密度的计算式,最后根据计算式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
【解答】人脚印的面积为S,雪的厚度为h雪,冰的厚度为h冰;
则雪的质量为:m雪=ρ雪Sh雪
冰的质量为:m冰=ρ冰Sh冰
因为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m雪=m冰;
即:ρ雪Sh雪=ρ冰Sh冰;
ρ雪h雪=ρ冰h冰;
解得:。
因为h冰=h雪-h脚印;
所以在冰的密度已知的条件下,还需要测量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
故选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3节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一、基础题
1.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除准备了牛奶外,还提供有以下器材:①天平,②烧杯,③量筒,④弹簧测力计,⑤小铁块,⑥细线。下列器材组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需要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所用器材必须满足这一要求。
【解答】A、①②③这三件器材是测液体质量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液体质量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测量,所以要用烧杯.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密度公式ρ=m/v可求出液体的密度,A符合题意;
B、①③④没有细线不能悬挂盛液体的器皿,所以用弹簧测力计不能测出液体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
C、③④⑤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而此选项中没有细线、水,C不符合题意;
D、③⑤⑥没有测质量的器材测量液体的质量,不能求出液体的密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强打算用天平、烧杯、水和量筒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定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铁球是否空心;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个数。其中能够完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应用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①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将牛奶倒入量筒里部分,记下牛奶的体积,再次用天平测量剩余的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那么量筒内牛奶的质量就是前后量两个总质量的差,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②首先用天平测出戒指的质量,然后用量筒和水利用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即可;
③用天平可以测出铜导线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导线的体积,由于不能测量出导线的横截面积,因此无法测出导线的长度;
④天平测出铁球的质量,利用烧杯和水借助排水法测出它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与铁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
⑤首先数出50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然后再测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最后根据大头针的数量=计算即可。
因此能够完成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C。
3.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6.8克
B.石块的体积是18厘米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千克/米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答案】D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会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天平的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求出石块的密度;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石块上会沾有水,会影响质量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出密度的变化.
【解答】A、石块的质量m=20g+20g+5g+1.8g=46.8g,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38cm3,石块的体积V=38cm3-20cm3=18cm3,故B不符合题意;
C、石块的密度=2.6×103kg/m3,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克/厘米3 2.52克/厘米3 2.56克/厘米3 2.60克/厘米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如果数据是在正确的操作基础上得到的,即使与已知数据存在差异,也是有效的,不过要查找原因,保证下次实验更加准确。
【解答】虽然四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都略有差异,但是只要他们的操作规范,数据真实,则都是准确有效,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及流程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烧杯的质量为40g
B.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112.4g
C.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cm3
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的密度偏大
【答案】B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根据乙图读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然后根据酸奶质量=总质量-烧杯质量计算即可;
(3)根据量筒示数得到酸奶的体积;
(4)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上会残留部分酸奶,因此测得的酸奶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酸奶质量不变,那么密度增大。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为:20g+20g=4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50g+100g+2.4g=152.4g,那么酸奶的质量为:152.4g-40g=112.4g,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所以量筒中酸奶的质量减小了,小于112.4g,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那么量筒中酸奶的体积为100cm3,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按如图步骤测出的酸奶密度偏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
D.用公式ρ= 算出石块的密度
【答案】A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应该回到标尺左边的零刻度处;
(2)测量质量使用天平;
(3)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4)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解答】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正确的步骤为:
A.将天平标尺上的游码移至左端而不是右端,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细线系着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石块的体积V,故C正确不合题意 ;
D.用公式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分析题目给出的三个体积,找到石块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
V1=V水①;
V2=V水+V石②;
V3=V水+V石+V球 ③;
那么石块的体积V石=V3-V2;
那么石块的密度为:。
故选D。
8.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盐水不能在天平上进行称量,因此一般使用前后两次总质量之差的形式进行称量,而它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正确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其中步骤②测空烧杯的质量没有用处,是多余的。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③④⑥。
故选A。
  
9.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答案】D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解答】解:
AC、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A、C错误.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几种液体的密度见表1,实验室里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量筒见表2,如果要求一次尽可能精确地量出100g煤油,应选用(  )
表1
物质 密度(kg/m3)
硫酸 1.8×103
柴油 0.85×103
煤油 0.8×103
汽油 0.71×103
表2
量筒种类 最大测量值(cm3) 分度值(cm3)
甲 500 5
乙 100 2
丙 250 5
丁 500 10
A.甲种量筒 B.乙种量筒 C.丙种量筒 D.丁种量筒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量筒的量程要大于被测值,且分度值越小越准确;
(2)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100g煤油的体积,然后根据上面的要求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100g煤油的体积为:;
在四个量筒中,乙量筒的量程小于125mL,故B错误;
在其它三个量筒中,只有丙的分度值5mL最小,且它的量程最靠近测量值,故C正确,而A、D错误。
故选C。
11.某同学要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密度。他现有的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2。
C.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1。
D.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E.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2。
F.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3。
(1)请将必要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
(2)写出石蜡块的密度:ρ蜡=   。
【答案】(1)ADFC
(2)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可知,测量蜡块的密度其实就是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可以一步测得,但是由于它的形状不规则,它的体积只能使用排水法测量。由于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只能依靠下面悬挂铁块的方法浸没在水中,即一次只有铁块浸没于水,另一次二者都浸没水中,这两次示数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2)根据密度公式写出石蜡密度的表达式即可。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测量铁块的质量、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是多余的,那么正确的顺序为: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1。
D.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F.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3。
C.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1。
(2)石蜡块的质量为m1,体积V=V1-V3;
那么石蜡块的密度为:。
12.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 .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 .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   克,体积为   厘米3,冬枣醋的密度为   克/厘米3。
【答案】(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
(2)A
(3)44;40;1.1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平衡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冬枣蜡为液体,因此测量它的质量使用前后两次总质量之差的方法,不使用总质量减空烧杯质量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冬枣蜡的质量=B-D,根据量筒的示数读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冬枣蜡的密度。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在上述步骤中,B、D之差可以得到冬枣蜡的质量,C可以得到冬枣蜡的体积,据此可以计算出冬枣蜡的密度,那么多余的步骤是A;
(3)B中总质量为:50g+20g+10g+2.4g=82.4g;
D中总质量为:20g+10g+5g+3.4g=38.4g;
那么冬枣蜡的质量为:82.4g-38.4g=44g;
冬枣蜡的体积为40cm3;
那么冬枣蜡的密度为:。
13.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液体的特性”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一个可以直接读出液体体积的医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测量。
(1)某次实验操作如下:用注射器吸取一部分液体(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没有空气),将装有液体的注射器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读出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   毫升,注射器的总质量为   克。
(2)多次如上测量,得到注射器的总质量与对应的液体体积,画出如图丙所示图像,由此可得到该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3。
(3)受此实验启发,小明只用该注射器和部分纯净水在家里测出了冰的密度。他的做法是:在注射器内装18毫升的水,将注射器放入冰箱冷冻室足够时间,取出后测出冰的体积是20毫升,则冰的密度为   克/厘米3。
【答案】(1)15;24
(2)0.8×103
(3)0.9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判断注射器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体积;注射器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根据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时,注射器的总质量为36g,根据公式m总=m注+m液为等量条件,列出方程组计算即可;
(3)水和冰的质量相同,首先根据m水=ρ水V水计算出冰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密度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注射器的分度值为1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15mL=15cm3;根据乙图可知,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0g+4g=24g;
(2)根据丙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30毫升时,注射器的总质量为36g,
根据公式m总=m注+m液得到:
24g=m注+ρ液×15cm3;
36g=m注+ρ液×30cm3;
解得:ρ液=0.8g/cm3=0.8×103kg/m3;m注=12g;
(3)冰的质量为:m冰=m水=ρ水V水=1g/cm3×18cm3=18g;
冰的密度为:。
二、提升题
14.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 B.脚印的面积
C.脚印的深度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雪受到压力后变成冰,但是它的质量不变,据此利用冰的密度已知推导出雪的密度的计算式,最后根据计算式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
【解答】人脚印的面积为S,雪的厚度为h雪,冰的厚度为h冰;
则雪的质量为:m雪=ρ雪Sh雪
冰的质量为:m冰=ρ冰Sh冰
因为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m雪=m冰;
即:ρ雪Sh雪=ρ冰Sh冰;
ρ雪h雪=ρ冰h冰;
解得:。
因为h冰=h雪-h脚印;
所以在冰的密度已知的条件下,还需要测量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
故选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