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西游记》中唐僧收徒的故事场景长安大雁塔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 此杖名为单轮十二轮纯金锡杖大唐西域记 河南偃师玄奘故里鉴真那烂陀寺遗址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布局对比图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日本唐招提寺讲堂玄奘 玄奘从天竺取经返唐,官员、僧侣和佛教信徒在路边迎接取经队伍和经书 玄奘从印度回国之后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 玄奘归国后,自已口述,由他的门徒辩机记录,写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佛教寺庙那烂陀寺遗址玄奘译经图(明代木刻) 大雁塔 日本著名的奈良东大寺,鉴真曾在此为多位日本皇室成员传授戒律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扬州大明寺课件36张PPT。《西游记》主题音乐导入新课第5课开放时代的文化使者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遣唐使课程标准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
知道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史实,能够说出玄奘和鉴真的共同之处,学会归纳和比较的方法。了解遣唐使的活动,说出其对中日交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玄奘、鉴真为传播文化,完成使命而置性命于不顾,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了解唐朝与各国交往频繁的史实,加深对唐朝发达文明的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和遣唐使作为唐朝和天竺、日本交往的代表性历史事件。难点
理解唐朝为什么对外交往如此频繁,唐朝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的学习者。一、玄奘西行二、鉴真东渡三、遣唐使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
玄奘一、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国佛教学界崇高声望的大德,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他的事迹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玄奘《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西游记》里唐僧的扮演者—汪粤玄奘西行路线图那烂陀寺遗址玄奘讲经处《玄奘取经回长安图》《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为什么西行?有何贡献?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想一想 原因:他在全国各地从师学佛的过程中,有感于各家说法不一致,难有定论,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法。
贡献:翻译佛经1335卷;将《老子》等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二、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天平之甍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14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并向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终于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像,于天宝十二年(753年)到达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曾经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 鉴真鉴真和尚 迟重瑞在电视剧《鉴真东渡》里扮演的鉴真和尚鉴真东渡路线图鉴真手迹从鉴真六次东渡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鉴真为什么会本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想一想 鉴真除讲授佛经之外,还向日本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书法、文学、绘画等知识,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因其卓越的贡献,所以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三、遣唐使日本遣唐使乘坐的船只遣唐使:
来华的目的:
作用: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的文化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各类典籍,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绘画、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这些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政府交往: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
访问和学习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 方面保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了重大贡献唐与日本的关系民间交往:民间交往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政府交往:遣唐使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课堂小结
1.唐朝吸引世界各国文化使者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对中国的向往
B.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经济的繁荣
2.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李白 D.阿倍仲麻吕课堂练习DA3.鉴真和玄奘身上有哪些相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能力拓展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4.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延伸探究开放则兴再见一、单项选择
1.根据自己的理解,让两位古代文化使者对号入座
A.玄奘 B.鉴真
①为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是 ( )
②为丰富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是 ( )
③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的是 ( )
④为研究中亚历史、地理留下宝贵资料的是 ( )
2.现在的南亚次大陆在唐朝时被称作 ( )
A.波斯 B.高昌 C.摩揭陀国 D.天竺
3.一个爱好中国历史的日本中学生在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确切的是 ( )
A.到大唐的留学生中,阿倍仲麻吕最负盛名
B.作为唐玄宗的使者鉴真东渡日本
C.隋唐两代,日本均派使团到中国
D.日本现在的风俗文化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4.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时代的高峰的人是 ( )
A.天皇 B.阿倍仲麻吕 C.鉴真 D.武士道
5.因为自己从小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王洪在学习了本课后对玄奘西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不正确的是 ( )
A.《西游记》就是以玄奘西游求经的故事为素材编写的
B.玄奘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C.《大唐西域记》为研究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D.玄奘的执著精神深深打动了唐玄宗
6.下面是关于唐朝对外交流方面的评价:
①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瞩目的中心,在那里我可以经常见到世界各地的商人
③全面的开放和交流,使唐文化更加辉煌
④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至今证明着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请你根据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判断上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吸引世界各国文化使者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经济的繁荣 B.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C.世界对中国的向往 D.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二、材料分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韦尔斯《世界史纲》
(1)你能用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中国人的“开放、兼收并蓄而好探求”吗?
(2)与同时期西方相比较而言,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描绘的博大开放?
9.结合本科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当时在位的皇帝
途中遭遇
是否归国
做出的贡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答案:1.①B ②A ③AB ④A 2.D 3.B 4.C 5.D 6.D 7.A
8.(1)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在那里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者。玄奘历经艰险到天竺求取真经,丰富了中华文化。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2)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为唐朝开放的对外关系奠定了基础。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体现了统治者自信、博大宏放的胸襟。(3)密切了吐蕃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9.
当时在位的皇帝
途中遭遇
是否归国
做出的贡献
玄奘西行
唐太宗
只身穿越大沙漠、戈壁滩,历经千险万难
是
丰富了中华文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六次东渡才取得成功,期间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
否
为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日本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