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课精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备课精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3 23:30:55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蒙古军攻击图与蒙古骑兵用的箭袋成吉思汗骑射图蒙古大军征战图辽阔的蒙古草原文天祥  蒙古大军押送战俘图成吉思汗骑马图蒙古的帐幕和车上的大帐幕窝阔台像蒙古骑兵作战图元大都遗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战争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蒙古帝师八思巴像元·陶俑元朝瓷器忽必烈灭南宋之战要图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成吉思汗陵墓里的壁画,描绘了他辉煌的一生。至元通行宝钞至元之宝权钞钱  早期蒙古人多打猎为生,图画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这一生活方式。元代八思巴字“大元通宝”成吉思汗生前征战、狩猎和生活所用的马鞍成吉思汗铁木真马可·波罗过街塔刻文——汉文成吉思汗时期的圣旨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塑像课件29张PPT。电视剧《成吉思汗》主题歌导入新课第12课大一统的元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忽必烈建立元朝
民族大融合课程标准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难点
  评价成吉思汗的功过和对文天祥抗元的认识。 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创制了蒙古文字,颁布了法律。成吉思汗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前,草原上的战争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征,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162—1227),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太祖),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客观因素
   辽、金对蒙古人民的的掠夺战争,蒙古各部落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和平、安宁;
   军事上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
   坚强的意志, 坚忍不拔的毅力,机敏果敢的性格。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成吉思汗陵1.元朝统一2.忽必烈的统治措施实行行省制度重视农业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以大都为京城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在元之前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秦 公元前221年

西晋 公元280年
隋 公元589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1294年在位。元朝统一全国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1.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 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 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元朝疆域图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北 海岭北行省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上述的话是谁在即位之初发布的召令?表明了他的什么态度?
忽必烈;表明他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根本。忽必烈发展农业的措施元大都遗址公园一角元大都略图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之一,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待过多年。 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马可·波罗  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峰是在哪一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改革达到高峰。三、民族大融合 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政治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
  元朝陆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课堂小结蒙古各部的统一和蒙古政权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巩固统一 行省制度民族的大融合 经济文化的发展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唐  B.元 C.明 D.清课堂练习BB3.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采取了在现代依然可以看到其影响的统治措施?⑴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⑵重视农业;
⑶以大都即今北京为都城。再见!一、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 ( )
A.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金朝
2.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 (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3.我国对西藏正式管辖是在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建立蒙古政权 ②定国号为元 ③南宋灭亡 ④元朝统一全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5.下列民族中建立过全国统一政权的是 ( )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
6.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 )
A.蒙古 B.回纥 C.色目 D.回族
7.元朝时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 ( )
A.北京 B.东京 C.大都 D.临安
二、材料分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材料二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⑴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⑵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⑶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这句话是我国古代哪位历史人物留下的名句?
⑵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⑶它体现了这一历史人物的什么精神?
10.元朝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民族大融合情形。
(1)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国家统一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3)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与民族融合的出现是否矛盾?
答案:1.B 2.D 3.C 4.A 5.D 6.D 7.C
8.⑴行省制度。⑵“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⑶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延续下来。
9.⑴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⑵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⑶从他维护南宋朝廷来讲,他具有爱国精神,从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行动看,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10.(1)各民族长期杂居,互相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在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3)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不矛盾。
大一统的元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课的内容以政治史为主,并不复杂,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和学生思考为主,注意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是件的评价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等历史史实。
通过课本中的史料和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让学生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的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知道忽必烈是元朝的杰出皇帝,开创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他坚贞不屈的品格。
(二)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民族大融合的了解,联系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纵向归类的方法总结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史实,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正气之心,感受英雄人物临大节而凛然不屈的浩然之气。
教学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
评价成吉思汗的功过和对文天祥抗元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用毛泽东的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引入,辅以成吉思汗陵的图片或塑像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备注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首先要介绍蒙古族的兴起,着重介绍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可出示一些图片,说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同时也从这里说明,蒙古族生活和生产的不稳定,部落之间战争频繁,百姓生活苦难。引导学生认识到,铁木真统一蒙古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应该给予积极和肯定的评价。
介绍蒙古建立的一些基本情况
时间:1206年;
地点:斡难河源;
建立者:铁木真,尊为“成吉思汗”
建立的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对促进蒙古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制度:军政合一(这里要讲清建立这种制度的原因)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搜集一些铁木真成长的小故事进行补充,也说明他从小就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可生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要养成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品格。
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西夏、金、降服畏兀儿和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指图讲解,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忽必烈继位后,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让学生找到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让学生区别清这三个时间)然后指出,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晚唐以来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由积极意义的。
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让学生看P111文天祥像,要求识记。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老师讲解,学生记住。
4.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设彭湖巡检司
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首都:大都
这一部分可出示大都的图片和资料,借助马可、波罗在中国的事实来说明元朝大都的繁华。
补充两个思考问题:
1.文天祥为什么令人尊敬?
2.《马可·波罗游记》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民族大融合
这里分两部分介绍:
一是民族融和的情况
第一,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第二,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第三,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第四,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总结: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二是民族的分化政策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旨在制造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分化瓦解人民的力量。
四个等级是依归附元朝的时间先后划分的,先归附的其政治地位较高,后归附的其政治、法律地位较低。
让学生依次记住: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也说明元朝对人民统治和压迫的本质。
这里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元朝的民族政策,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
小结并出示课下讨论题目:对成吉思汗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时间
地点
建立者
建立的意义
制度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背景
时间
文天祥的抗元活动
行省制度
三、民族的大融合
民族融和的情况
民族的分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