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4.3 平面镜成像 课时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
认识平面镜
一
新知学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平静湖面
镜子
镜子
镜子中的我是什么样的呢?
新知学习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像有时大,有时小。
③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远一些。
物
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
新知探究
深色透明平板薄玻璃、支架、笔、刻度尺、量角器、两支一样的蜡烛、火柴、白纸等。
玻璃板
点燃的
蜡烛A
未点燃的
蜡烛B
白纸
(1)如图所示,将一张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带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竖立在白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新知探究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3)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4)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玻璃板处的直线垂直。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过程:
现象:蜡烛B 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现象: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
新知探究
像距
物距
现象: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新知探究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等大、放大或缩小)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光屏上有无像
1
2
3
9cm
11cm
14cm
等大
等大
等大
垂直
垂直
垂直
9cm
11cm
14cm
实验数据整理归纳
无像
无像
无像
表格设计中,包括: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新知探究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
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为了比较确定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检验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新知探究
(2)为什么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什么?
(4)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讨论
实验时注意事项:
①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或者玻璃选择深色的。
②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镜子是因为玻璃既能反射光又能透光,即透过玻璃板即能看到像又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③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距离,难以确定像的位置。
④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与像将不能完全重合。
新知探究
⑤实验中选用两支一样的蜡烛,让未点燃的蜡烛移动到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⑥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
⑦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点燃的蜡烛以及所成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及像到玻璃板的距离,量角器用于测量蜡烛与像的连线和镜面的夹角。
⑧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一次实验数据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更可靠更具有普遍性。
新知探究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新知探究
②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对蜡 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比较物和像的________关系。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
①实验中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确定像的位置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大小
当堂检测
2.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 )
A、7:25
B、6:35
C、5:25
D、4:35
D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
平面镜成像
课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