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课精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备课精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5 16:22:27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苏小妹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居住的地方苏轼·赤壁赋(局部)苏轼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肉”徐州苏公别徐图 为了纪念苏轼修于徐州云龙湖畔的苏公塔宋代方孔金银钱司马光三苏祠欧阳修——书法欧阳修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李清照画像后人书写的李清照词关汉卿东坡题扇图《资治通鉴》书影《西厢记》插图《西厢记》插图《欧阳文忠公集》《窦娥冤》书影《窦娥冤》是关汉卿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元戏曲演出壁画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司马光墓园王安石宋元时期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这一课,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引导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精彩段落、欣赏一些宋词元曲,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喜爱这些文献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备注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
引出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我们了解了《资治通鉴》的体例,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
体例
特点
优点
缺点
代表作品
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
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
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
《资治通鉴》
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
便于记载人物活动
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
《史记》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中心
便于完整地记载历史事件
事件间缺乏联系,难以描绘社会整体发展线索
《通鉴纪事本末》
我们对纪传体和编年体作了比较。中心记述历史,一个以时间为中心记述历史,有没有以事件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体列呢?(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明为纪事本末体,讲解过程中补充上表)
《资治通鉴》作为一本史学巨著,它到底具有哪些史学价值呢?首先,《资治通鉴》创立了编年体通史的体例,以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其次,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很多史书中都有篡改历史的现象,但司马光主张“直书”,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所以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信史”。第三,《资治通鉴》给后人以大量的统治经验和教训。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后人,特别是统治者能从以前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资当政。因此,当写完此书后,他就呈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看,宋神宗认为这本书确实有借鉴的价值。因此赐名《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意为通过对往事的借鉴,可以利于当今统治。此后的统治者以及一些文人志士都非常重视此书。第四,《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光在撰写此书过程中,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史学才能,而且显示了他超人的文学才华。如书中一些战争的描写,生动具体,栩栩如生,而且条理清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对这一部分,还可加上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些小故事,增加趣味性,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他们养成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①词的形成。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②成就。宋朝涌现大量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就有1300多人,词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A.苏轼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皆具极高的文学才华。苏轼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他之前的词大多拘泥于个人情感,格调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内容,既有关于个人情感、山水风景的,也有咏史、说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们来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一下他的风格特点。
B.与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是另一番天地。李清照,山东济南人,杰出的女词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于生活于动荡的两宋之交,生活不稳定,她的词风在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乐,后期忧郁、多愁。与苏轼那种气势磅礴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给我们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清新与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挚,风格委婉,所以她被称为婉约派词人。
C.南宋虽然偏安江南,在词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辛弃疾。(显示辛弃疾头像及其代表作《破阵子》)
辛弃疾为南宋杰出词人,山东济南人,生于南宋时期,一生关心抗金事业。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多次上书要求恢复中原,但未被采纳。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词。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词在宋朝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一般给予这样的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元曲。
这里要多补充一些词,便于学生对词人风格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宋词的热爱。
元曲
①元曲的形成。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求学生看书了解)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属于一种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
②成就。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当时知名的剧作家有79人,杂剧有136种,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为出色。
元朝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还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汉宫秋》、《西厢记》等。
因为课堂时间较短,无法让学生欣赏一些杂剧,教师可适当介绍几部优秀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结:本课着重介绍了宋元时期的文化,我们领略了与唐诗齐名的宋词元曲的魅力,使我们对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同时,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
板书设计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
2.体例
3.地位
二、宋词
1.形成
2.成就
3.代表人物
苏轼
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
1.形成
2.成就
3.代表人物
课件51张PPT。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 司马光砸缸看图讲故事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1.作者及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
3.《资治通鉴》的体例、特点及价值。
《资治通鉴》书影 1.司马光,生活在北宋。
2.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全书294卷。
3.《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基础巩固课堂练习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导入新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宋词和元曲二、宋词和元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迈奔放李清照《如梦令》清新委婉
凄凉沉痛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豪放悲壮关汉卿《窦娥冤》 苏轼的《寒食贴》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极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仅次于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作的《阑亭序》,为后代书法家所推崇。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 位于河南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的三苏坟 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 东坡肉 苏轼在第二次回杭州做官的任上,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来每到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 东坡肉的来历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71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后,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名的女性。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一代词宗李清照故里——章丘市明水百脉泉畔 李清照纪念堂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夏日绝句(诗)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主要著作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故居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堂 位于江西铅山县的辛弃疾墓 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佳话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连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 《清和帖 》 黄庭坚(1045—1105),“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蔡襄《自书诗卷》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窦娥冤》。关汉卿三、元曲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1229—1241),大都人(今北京)。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位于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的关汉卿墓及其故居遗址 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纪念邮票 关汉卿银币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剧情简介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冤》插图 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什么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元杂剧一般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剧本的结尾一般有两句或四句对子,叫“题目正名”,来总结内容,最后一句常用作剧本名称,比如《窦娥冤》:
题目:秉鑑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两种形式。元曲在元代兴盛的原因
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 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 课堂小结宋元时期的文化原因
成就政治:汉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与冲突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多
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友好交流
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频繁,中外的文化交流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文学:苏轼打开宋词的新局面
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戏剧:关汉卿与《窦娥冤》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基础巩固课堂练习CC 3.请仔细品味下面三首南宋时期的诗词,谈谈这三首诗词的共同主题。由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能力拓展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主题:忧国忧民
关系:文学作品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生活。再见!一、单项选择
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B.从战国到五代时
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
2.《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3.下列关于司马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B.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他曾做过北宋的宰相 D.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
A.诗 B.词 C.散文 D.戏剧
5.戏剧得到空前发展的朝代是 ( )
A.北宋 B. 南宋 C.唐朝 D.元朝
6.下列不属于宋代文学家的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白居易
7.宋朝杰出的女词人是 (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清照
8.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B.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熔为一炉
C.元杂剧中的一种歌词称为元曲
D.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剧作家
二、材料分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司马光特别注意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着重记载的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事例,为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
⑴着重记载“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事例的史学著作是什么?
⑵这部史书编写的体例是什么?
⑶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⑴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
⑵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指谁?
⑶作者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⑷与作者词的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词人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1.C 2.B 3.B 4.B 5.D 6.D 7.D 8. C
9.⑴《资治通鉴》。⑵编年体。⑶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⑴苏轼。⑵魏、蜀、吴。周瑜。⑶他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⑷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课件9张PPT。宋元时期的文化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 ①词的形成。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②成就。宋朝涌现大量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就有1300多人,词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①元曲的形成。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求学生看书了解)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属于一种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
②成就。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当时知名的剧作家有79人,杂剧有136种,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