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20: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哈拉帕印章
为什么哈拉帕印章的发现引起轰动?
哈拉帕文化与古印度文明有何关系?
从三件文物看
“古代印度”
部编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
为什么哈拉帕印章的发现引起轰动?
【文物档案】
出土地点:
制造时期:
印章文字:
其他信息:
哈拉帕遗址(印度河流域附近)
公元前2500~前1750年
尚未被解读
雕刻、神人形象、动物形象
哈拉帕印章
亚非欧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填一填:A、B、C、D分别代表哪些文明?
A
B
C
D
南亚次大陆
想一想:这些文明有哪些共同点?
哈拉帕文化与古印度文明有何关系?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8米以上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砖块盖房
多层结构
室内水井
从古城房屋模拟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文明时代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吠陀文明
梵天/原人
为何雅利安人创造众多神话?
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和影响?
为何雅利安人创造众多神话?
三大主神
种姓制度
轮回
军事+文化+宗教
雅利安人 逐渐形成了婆罗门教
种姓制度是婆罗门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完全臣服
为了便于统治
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
A
B
贱民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C
练一练:根据课本、图片填写字母所代表的种姓和空缺内容。
猜一猜:根据图片说说各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想一想:你发现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
等级森严、职业固定、贵贱分明
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1:
材料2:
有一位留学日本的网友,说他们班上有一位印度留学生,每次轮到他做值日就跑了,也不打招呼。最后老师找到他问原因,他的回答是:“我的阶级是不需要打扫卫生的。”
——来源于网友真实经历
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哪种制度的什么特点?
问题1:给材料1起个简明的标题。
问题2:材料2中的这位留学生最有可能是印度哪一类人?
问题4:你能说出这种制度的实质吗?
雅利安人维护统治的工具
——《半小时漫画》
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森严的等级制度
2018年印度“贱民”抗议
印度“贱民”住在贫民窟
积极:
消极:
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成员提供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制造种姓隔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发展
阿育王寺舍利塔
为何佛教会在古印度兴起?
佛教是如何创立并传播的?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文明时代
公元前1500年左右
为何佛教会在古印度兴起?
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
婆罗门教
佛教基本信息:
创立时间:
创始国:
创始人:
基本主张: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实叉难陀《华严经》
众生平等
莫高窟舍身饲虎壁画
(局部)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赜藏主《古尊宿语录》
宣扬“忍耐顺从”
迎合贫民百姓
得到统治者追捧
评价:
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进步性
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的局限性
吠陀文明
佛教是如何创立并传播的?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文明时代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
婆罗门教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
“前半生是暴君,后半生是菩萨”
阿育王时期:
著名国王:
首都:
国教:
主要贡献:
阿育王
华氏城
佛教
传播佛教
吠陀文明
佛教是如何创立并传播的?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文明时代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
婆罗门教
公元前3世纪后
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宁波阿育王寺
阿育王
佛教东传图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公元前1世纪
佛教传入中国
吠陀文明
佛教是如何创立并传播的?
佛教东传图
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甘肃敦煌 莫高窟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
古代印度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阿姆利则金庙
象兵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吠陀文明
公元前6世纪
佛教创立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
公元前3世纪后
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
佛教传入中国
婆罗门教
总结:
10世纪
佛教被 取代
印度 教
是印度教的前身
古印度
文明
发展历程
反对婆罗门特权
吠陀文明
代表
佛教
阿拉伯数字“0”
鼎盛
婆罗门教(种姓制度)
孔雀王朝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吠舍
印度教
印度河文明
吸收佛教教义
文化特点:多样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