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总览:时代全貌
任务一:概述你对清朝前中期的印象
任务二:概括清朝前中期的时代特征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聚焦:盛中显衰
望远:以史为鉴
任务三:探究清朝前中期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任务四:探究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任务五:探究清朝前中期危机的初显
任务六:清朝前中期盛中显衰的启示
与前代相比,康乾之时确实有一种盛世气象。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整整100多年是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但是,如果说汉唐盛世曾经是阳春天气的话,那么康乾盛世不过是晚秋晴日。
——陈旭麓
任务一:概述你对清朝前中期的印象
谈一谈:
用一个词形容你印象中清朝前中期是什么样的,
并说出史实依据。
形 容:
史实依据:
任务二:概括清朝前中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1: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问题: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2.反映了清朝
前中期怎样的
时代特征?
【小结】特征1.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扩大
文化发展
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任务二:概括清朝前中期的时代特征
鼎盛
材料2: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
农民起义形势图
(该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填充图册》,
星球地图出版社,2019年6月第二版,第42页)
危机显现
任务二:概括清朝前中期的时代特征
问题:
1.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2.反映了清朝前中期怎样的
时代特征?
【小结】特征2.
任务三:探究清朝前中期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问题:
1. 结合地图和表格梳理清前期疆域开拓和巩固的措施
2.概括清前期边疆治理的方式和特点
3.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该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第80页)
具体史实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央
问题:1.
结合地图和表格
梳理清前期
疆域开拓和巩固
的措施
抗击沙俄
统一台湾
稳定新疆
管辖西藏
方式:
设置机构;
任命官员;
具体史实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央
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渡海远征,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
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改土归流
问题:2.概括清前期边疆治理的方式和特点
特点:
武力平叛;
册封;
颁布法律文件等
方式灵活多样、
地方因地制宜、
中央统一管理
问题:3.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图(1820年)
任务四:探究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问题:
1.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2.辨证地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问题:
1.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①奏折制度
官员和皇帝直接联系
奏本
通政司
内阁
皇帝
收交
转递
票拟
奏本
皇帝
单独呈送密封奏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思考:
奏折制度的特点
是什么?
特点:迅速、
机密
任务四:探究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思考:
奏折制度有什么作用?
时间 内容
康熙三十七年六月 苏州织造李煦奏报夏季雨足米价如常折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安徽巡抚刘光美奏闻地方情形事折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监管巡盐御史曹寅奏报禁革浮费折
康熙四十四年 工部尚书王鸿绪奏陈顺天乡试主考不公
主考舆论不服情形案折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家产及生活情况折
材料3: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整理
作用:便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提高决策效率;强化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上奏的官员身份?
上奏的内容类别?
问题:
1.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①奏折制度
②设立军机处
任务四:探究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材料4:军机处只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层;每日奏折皆于当天办完。紧急事当时交下,随撰随进;军机值庐, 不准任何人窥探打听。
——摘编自赵奇《军机处—清王朝中央秘书处》
思考:军机处的职责、特点、作用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A.“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与皇帝“共治国事” D.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职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特点:简、速、密
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君主专制
D
思考:文字狱的实质
问题:1.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③大兴文字狱
材料5:(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
——摘编自胡奇光《中国文祸史》
材料6:(右图)
根据《清代文字狱档》整理
实质:君主专制强化推动
思想文化控制愈加严密
问题:2.辨证地认识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积极:促成政局稳定,巩固国家统一
消极:违背历史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材料7: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帝王的辅弼之臣),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墩》
材料8 康乾盛世时世界大势
1689
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1776
北美独立战争,发表《独立宣言》
1787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发表《人权宣言》
任务五:探究清朝前中期危机的初显
问题:
1.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和表现
年度 人口数 人均田数(亩)
顺治12年(1655) 1403万 27.63
康熙50年(1711) 2462万 28.15
雍正12年(1734) 2736万 32.54
乾隆18年(1753) 10275万 6.89
乾隆31年(1766) 20809万 3.56
材料9:据梁仲芳《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10:“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蠢,钻六蚀物,人不知之”。(注:毕、福、陈三人分别为湖广总督、湖北巡抚、湖北布政使)
——昭连《啸亭杂录·湖北谣》
经济繁荣
国土开发
人口膨胀
人地矛盾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
+
+
问题:
1. 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和表现
①内: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②外: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任务五:探究清朝前中期危机的初显
1368
1644
1840
明朝
清朝(前期)
14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16C)
宗教改革(16-17C)
启蒙运动(17-18C)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15-18C)
资本主义萌芽(14-15C)
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7-19C)
工业革命
(18C中-19C中)
近代科学革命(16-17C)
问题:1.出现统治危机的原因
①内: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②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制强化,政治腐朽
思想束缚,传统科技
农耕经济,闭关自守
任务六:清朝前中期盛中显衰的启示
启示:居安思危、
坚持开放、解放思想……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摘编自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课本“问题探究”材料及问题
课堂演练
1.《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康熙到乾隆,先后三次纂修。它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所需的资料。这主要反映了清代( )
A.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C.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
D.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
D
课堂演练
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里写道:“浙省宁波虽有海关,与广省迥异。且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绝,恐将来到浙者众,宁波又成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疆紧要。”这份上谕说明当时( )
A.粤海关一口贸易体制已确立
B.宁波成为重要通商口岸
C.对外贸易以政权安全为前提
D.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
C
课堂演练
课后作业
1.用一个词形容你印象中清朝前中期是什么样的,并说出史实依据
2.绘制地图,并在地图上配上相应文字,整理历代疆域开拓和巩固的措施
3.限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