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22: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
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解酒助兴,灵感纷来;或借酒消愁,排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将进酒
唐代诗歌鼎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魅力与酒有着无限的渊源,诗因酒而有了灵气,诗人用酒诠释着快乐、痛苦、忧伤……凡此种种都使得诗歌异彩纷呈。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台湾诗人)洛夫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台湾诗人)洛夫
将进酒
酒 与 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李白更是以酒为伴,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他纵情肆意,用酒将自己的心情宣泄得淋漓尽致,给诗坛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郭沫若统计,李白流传的1500首诗中,有170首写到饮酒。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最大的安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将进酒
6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7
将进酒
李白 (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第一次漫游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嵩山与友畅饮做
《将进酒》
(752)
第二次漫游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745年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知人论世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召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写作这首《将进酒》。
将进酒
写作背景
将:(qiāng)请、愿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将进酒
题目解读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zūn) 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 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 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 出换美酒,与尔同销(xiāo)万古愁。
将进酒
初读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你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
愤激
狂放
将进酒
悲伤(开头四句)

欢乐 (“人生”以下六句)

愤激(“钟鼓”以下六句)

狂放(“主人”句至结尾)
梳理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将进酒
将进酒
知识补充
【君不见】
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鲍照《拟行路难》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手法:
起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暂。
想象、夸张:天上来、朝-暮。空间范畴的想象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悲白发”,对着明镜悲叹自己早生白发,慨叹功业未成,人生苦短。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河出昆仑,以其地极高,故曰从‘天上来’”
悲: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第一次漫游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嵩山与友畅饮做
《将进酒》
(752)
第二次漫游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24岁—42岁
42岁—44岁
44岁
44岁—55岁
(745)
与友作别,
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史之乱期55岁—62岁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730)
李白一生际遇
蹉跎半生
5 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 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 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 2岁
病逝当涂
鲜衣怒马
1 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 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 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 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须尽欢”是消极的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古诗十九首》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李白《梁园吟》
黄河之水、镜中白发,都引起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其思考,并非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对时光匆匆流逝及人生短暂的哀叹惋惜,而是在更高层面关注着自我存在的价值。
李白是在鼓吹人应当积极把握现实人生,努力创造自我价值。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是如何表现“乐”的?

朋友相聚,及时行乐
李白如何面对这种怀才不遇的短暂人生呢?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
直抒胸臆。“必”和“还”,展现了诗人旷达豪放,乐观自信。虽然诗人此时怀才不遇,内心隐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对将来仍存热切的向往,自信人生还有机会,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
夸张,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朋友相聚时的纵情狂放之情趋于高潮。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人生痛快事、得意事。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必”和“还”,表明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求有所作为的心情,并表达了作者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强烈的自信以及狂傲不羁的处世态度是李白极具个性的一面。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独立个体,才华故然天授,也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是其狂放不羁的凭靠。实质上,这也是李白的一个悲剧性格因素。当自我实现的强烈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或是根本就未能得到满足时,矛盾和痛苦也就产生。需求越强烈,矛盾越深,痛苦愈盛。
将进酒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李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尽管才高八斗却难以如愿。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这让他心理上承受着来自现实厚重的压抑感,以喝酒来排遣内心的压抑和苦闷,暂时忘却政治人生的失败,在醉眼朦胧中纵声放歌,恢复本真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超脱。
四个“三字句”,
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钟鼓馔玉”借代,指富贵生活。诗人认为这“不足贵”。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不得志所以这么说,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主旨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只有寄情诗酒人生的才流芳千古,这也是李白自身的境遇。
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真的“长醉不愿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希望能借酒消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减轻愁苦。
将进酒
愤激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曹植,字子建,又称陈思王,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
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徒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将进酒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古时圣贤、饮者数不胜数
作者为什么单提到“陈王”曹植呢?
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同样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命运坎坷;只能壮志难酬而借酒消愁。
原因:运用典故,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将进酒
“归来宴平乐, 美酒斗十千。”——曹植《名都篇》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将进酒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
狂?
借酒消愁,释放豪情
如何表现“狂”的?
口气甚大:“呼儿”“与尔”,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阔: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以图一醉。
反客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
将进酒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且为乐”VS“万古愁”,这是乐的短暂和愁的久远;
“天生我材必有用”
VS“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积极入世和消极避世的矛盾;
“天生我材必有用”
VS“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渴望仕途和鄙弃权贵之间的矛盾。
李白又悲又欢,又乐又愁,找到矛盾的诗句,思考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
高度的自信和彻底的自卑同在;
无边的欢乐和万古的忧愁并存;
摒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
旷达放纵与坚定执着关联;
将进酒
主旨解读
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精神自由
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而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因此他的诗歌情绪复杂,感情激荡,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坚定,既忧愁又激奋,既烦闷又自信。
建功立业
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业就要和社会妥协,和权贵和解。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韶光易逝,人生易老
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一愁
二愁
圣贤寂寞,人生失意
三愁
饮酒之乐
朋友之乐
自信之乐

万古愁
且为乐
文本小结
豪放是它的外壳,
愤激是它的内核。






全诗围绕“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所有的情感都基于一个“愁”字。
  
诗人:
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
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李白以劝酒为名,倾吐胸中块垒,展示出傲岸、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慷慨自信的情怀,流露出人生易老,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①眼界高远,气势奔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热爱生活,及时行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乐观自信,慷慨豪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④蔑视权贵,怀才不遇: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⑤狂放不羁,愤激无比: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表丝暮成雪","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言句点染其间,参差错落,好象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将进酒
对这首诗所抒写的情感性质历来解说纷纭,但我们认为,如果这首诗仅仅只表现“人生若梦”的主题,仅仅只抒发忧郁愤怒的情绪,它就绝不能“激起人产生奋发的情绪”,不管李白的“人生若梦”与剥削者的“人生若梦”多么不同。
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全在于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鄙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旷达放纵与坚定执著关联。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失望,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都非常强烈而又毫无节制,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跳到情感的另一极,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只有一目了然的龉龃对立,两种矛盾的情感激流相互冲撞,激起铺天盖地的巨澜,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情感震撼力,这就是它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无穷力量的秘密所在。
——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主旨解读
将进酒
如果只知道自己的精神自由,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没有“拯物情”和“济苍生”的情怀,那李白就将一味地飘逸潇洒,缺乏民胞物与的社会热情和愤世嫉俗的刚毅勇气;如果满头脑只有功名观念,没有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他就会失去浪漫的幻想和天马行空的豪情,失去李白之为李白的豪放气魄。
正是这两股时代潮流在他身上同时汇聚,他才得以同时体验到人生的大喜与大悲,使他能真正进入存在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两股时代的潮流在他身上同时汇聚,不断地在他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狂澜,他才得以把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昂扬向上的活力推向峰巅,使他成为盛唐气象当之无愧的代表。
文章总结
将进酒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最深刻的体现者。
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
尽情谱写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
4.《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情境式默写
5.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 ,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