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两份打包)【2023秋人教八上历史高效实用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两份打包)【2023秋人教八上历史高效实用备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21: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
, 一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二  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会改变中国的命运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多媒体展示康有为、梁启超图片]
师: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生: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
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请问:公车上书的结果是什么?
生: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师: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维新人士又开展了哪些运动?
生: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师: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生: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等力行变法的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百日维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回答,什么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以自强。
师: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生:小组形式回答。
师总结: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精简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续表)
内容 影响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追求制度革新的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呢?
生:没有,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多媒体展示谭嗣同殉难图]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结合下面的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太后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囚禁后,他无奈地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师总结:维新变法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
师: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学生们探讨其影响。
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发起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学生齐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少年中国说》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梁启超1900年在日本所作。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梁启超怎样的情感?他为了实现中国强,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启超一起走进这段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人物扫描:
康有为(1858—1927年),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生: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师补充:“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生: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的学会有很多,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
展示材料: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师:上述材料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观点)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百日维新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哪一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以自强。
师: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其对应的影响如何?请大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
生: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精简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师: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就失败了。
师:从变法的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来看,这场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生:资产阶级改革。
师:不过,大家也发现了,这次改革触动了谁的利益?
生:封建顽固势力。
师:从哪些方面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呢?
生:分析得出:裁撤冗官冗员,改革财政,废除八股,裁减绿营。
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是如何对待维新变法的?
生: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戊戌变法总共只持续了103天,所以称它为“百日维新”。
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师: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展示材料:
材料一:马士则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运动是康有为和皇帝两个人的创作,一个是空中楼阁的幻想家,一个是毫无经验的懦弱者”。
赫德又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外关系史》卷三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囚禁后,他无奈地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啊!”
材料三: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太后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五:(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日,袁世凯请训回天津,光绪帝赐密诏,命其保护新政。袁世凯再表“忠心”,但是当他回天津后,立即向荣禄告密,表示要为“缉捕奸谋,效忠太后”尽力。
——任宪宝主编《中国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师总结:
(1)维新派缺乏经验,操之过急,难以实现。
(2)依靠的是无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小,且无群众基础。
(4)袁世凯出卖等。
师:通过我们对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大家能得出什么教训?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师: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它却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什么说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变法思想深入人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打破了原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开始宣扬民权、民主,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也为后面所发生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办新式学堂,传播西方思想文化,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