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2份打包)【2023秋人教八上历史高效实用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2份打包)【2023秋人教八上历史高效实用备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0 21: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辛亥革命
,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和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图片]
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师:阅读课文,说一说革命志士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生:
师: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多媒体展示“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图片]
师: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生: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教师过渡:同盟会成立后,四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磨灭他们的志气,黎明终将到来!1911年,另一场起义也在秘密地筹划着。
二、武昌起义
[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归纳出下表知识点。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经过 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光复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多媒体展示湖北军政府、黎元洪的图片]
师: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师:为什么前四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而武昌起义仅用两天时间就取得了成功?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补充:①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作了比较长时间的准备;②同盟会的支持;③湖北革命新军的支持;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促使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形成,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图片]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起义概况
师: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命运,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前仆后继投身革命。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生:自主学习教材,整理表格。
师:展示表格: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秋瑾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广州黄花岗起义
师: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展示“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师:通过上面这段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生: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展示图片: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羶(shān),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馀,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师: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值得人们学习的精神?
生: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浴血奋斗。
师过渡:革命者用鲜血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仆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
师:展示起义的图片
展示材料:
材料:据此则人数已多,际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界,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有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伸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多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师: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生: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
师:阅读教材,讲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生: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师:链接视频——武昌起义(电影《辛亥革命》)。
师: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生: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材料一: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革命派以铲除帝制为己任,固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具有四面八方之势,包含了各种社会力量。它以全面的动乱全面地挖掉现存封建秩序的墙脚,把清王朝推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 ……虽然这种意识还带有过去时代的色彩,但它又成为革命党人“驱除鞑虏”口号的现实回声。在民变挖空旧秩序的墙脚之后,革命造成的奋力一击,遂使封建帝制应声倒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师: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遥望辛亥当年,革命者们前仆后继,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和传承这种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吧!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