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五四运动
,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哪位同学知道5月4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感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师:请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为何还会出现外交失败的问题?是中国在外交上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吗?
生:不是,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师:中国是战胜国,提出的也是正当的要求,而英、法、美等列强却无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一个战胜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弱国无外交。
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黑暗、经济落后,军阀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与列强勾结。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爆发了。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要求、结果)
生: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参加者 北京3 000多名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师: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展示材料:
工人们表示:罢工是“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救释放”。
昨沪埠罢市,各铺贴有“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诛国贼,誓不开市”字样。
师:1919年6月,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
生: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师总结: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师: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生: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师: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师: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生: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师总结: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师: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运动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从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师: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 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五四运动
K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播放《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运动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感受那个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展示图片:
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师: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生:(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的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师: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提出要求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学生 游行示威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生:小组合作探讨: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师:阅读教材P61“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生: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外国: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师:从1919年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展示材料: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生团慰问商工两界》
材料二:从(1919年)6月5日起的一周内,参加政治罢工的上海工人有六七万人,包括罢市店员在内,总人数达10万人以上……到了6月10日,铁路工人、海员、市政等部门的工人也参加罢工。那一天,机器停止转动,烟囱不再冒烟,电话呼唤不应,陆海交通断绝。一个外国记者写道:“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五四后三十年》
生:主导力量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中心由北京转变为上海。
师:这是工人阶级首次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并且体现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师:阅读教材,指出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展示图片:
北洋政府罢免曹、陆、章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
受到热烈欢迎
拒签和约声明
生: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多媒体播放中国在巴黎和约上拒绝签字的视频]
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小组整理五四运动的过程。
生:展示整理成果: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师:五四运动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爱国运动,它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材料: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师: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与辛亥革命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生: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师: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师: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师: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生:(自由发言)
师: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蕴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K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