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01: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中共一大内容和意义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二  过程与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繁荣富强。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展示材料:
材料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要侵略学生呢?
——毛泽东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请同学们思考: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为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吧!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传播的先驱是谁?
生: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工人宣传等方式;李大钊。
师: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师: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多媒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结合前面所讲,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归纳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总结:
①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时间、地点、代表、内容)
生:(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
生: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师总结: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师: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师过渡:在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
生:中共二大的召开部分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时间、地点 1922年7月、上海
最终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师:一大建党,二大制纲(最低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出了哪些努力?
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为著名。
师: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
师: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
生:(结果)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以失败告终。(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师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人民大革命的洪流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出了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走上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展示图片:
2017年,众多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中共十九大盛会使用头版头条、图文并茂及滚动播出等形式进行了报道。同学们,你可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之后中国革命又出现了哪些崭新的面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共同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师:阅读教材P63~64正文部分,请归纳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涌现出了哪些先进代表人物?
生:(阅读教材,讨论、发言)
(1)传播:①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③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涌现的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
师总结:五四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比较项 辛亥革命前 1912年—1919年
工人人数 66万 200万左右
罢工次数 100多次 130多次
规模 几百人 几千人
斗争的形式 分散斗争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斗争目标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师: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中国无产阶级在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生:(讨论、发言)
师: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师:(引导)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条件成熟了。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生:(讨论、归纳,填写表格)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有关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
生:(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马林等。(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③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④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师:我们就中共一大的内容作简单的分析,以加深大家的印象。
第一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合国情的规定。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点: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农民问题。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
生: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师: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问:“新”在哪里?
生:交流后回答。
师总结: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工作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新的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师过渡:在前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请自主学习教材中中共二大的内容,整理基本史实。
生:
时间、地点 1922年7月、上海
最终奋斗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师:1922年,中国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师: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纲领为什么不同?
生:分析交流后回答。
师总结: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合国情的规定。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对于党的纲领在二大予以了调整。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出了哪些努力?
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为著名。
展示材料:
材料:在汉口,(1923年)2月7日当夜,天降大雪,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电线杆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最后,林祥谦英勇就义。
师:请同学们自读教材,找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时间、口号、结果、意义。
生:(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师: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
师: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结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
生:(结果)罢工遭到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经验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师过渡总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些经验教训,投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洪流。
本课时讲述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的新变化。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走上了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全部完成,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教学至此,请使用《高效实用备课》同步训练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