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21: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根据意思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3)我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逗蟋蟀。

(4)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坐下 B.座位 C.因为
(2)菊残犹有傲霜枝( ) A.凋谢 B.残缺 C.剩余的
(3)白云生处有人家( ) A.陌生 B.产生,生出 C.生长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从诗句中的 、 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季节是 季。
②作者停下车的原因是 。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做霜枝。
③诗句中的“擎”的意思是 。我是用( )的方法知道的。
④这里诗句中诗人把什么作为秋天的象征?( )(多选)
A.枯荷 B.残菊 C.树枝 D.叶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一诗,作者通过对 、 、 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 的情感。
(2)《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在 所看到的美景,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 之情。
五、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山 行
, 。
, 。
1.默写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诗中的“ ”字写出了山路绵长;“ ”字照应句首的“ ”字,既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也写出了“ ”的曲折盘旋;“ ”字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深秋时节。
3.诗人为何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4.诗中出现的事物有哪些?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情景,并把这几种事物恰当地放在描述中。
课外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①西辞黄鹤楼①,
烟花⑤三月下扬州。
孤帆①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故人:指老朋友。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下面就是长江。③烟花:指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④孤帆:指小船。
1.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 ,他顺流而下去往扬州。一叶 ,远远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 在天际向东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填序号)
①扬州 ②黄鹤楼 ③烟花三月 ④送别
这是一首( )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 );第二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 ),孟浩然的去向是( );三、四句写的是送别的场景。
参考答案
一、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橙、菊、骄、残、赠、径”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诗句。
可找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出自唐·杜牧《山行》。
(2)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诗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出自《赠刘景文》。
(3)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诗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夜书所见》。
(4)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其是橙子变得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
秋风落叶 小孩逗引蟋蟀 篱笆下的灯火 在秋夜思念家乡
山上小路 喜爱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内容掌握能力。
(1)《夜书所见》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
全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作者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逗引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叶思念家乡的情感。
(2)《山行》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赏析: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上小路所看到的的美景,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C A 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坐:因为。
(2)菊残犹有傲霜枝翻译: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出自唐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残:凋谢。
(3)白云深处有人家: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山行》。生:产生,生出。
四、 枫林 霜叶 秋 喜爱深秋枫林的美景 举,向上托 看注释 AB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山行》。
①从诗句中的枫林、霜叶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季节是秋季。
②根据意思可知作者停下车的原因是喜爱深秋枫林的美景。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景》。
③诗句中的“擎”的意思是举,向上托。可以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的。
④从意思可知诗人把枯荷和残菊作为秋天的象征。
五、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唐 杜牧
远 斜 远 石径 寒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描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蜿蜒盘旋,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诗人忍不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解析】1.此题考查默写古诗,以及作者朝代。
《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默写时注意“寒、径、斜、生、坐、霜”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此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与填空。
《山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的是远景,由下而上,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也写出了“石径”的曲折盘旋。
3.此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诗人突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突然停下不走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得诗人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他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此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六、1. 孟浩然 三月 扁舟 江水
2. ④ ② ③ ①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孤帆:一叶扁舟。
长江:江水。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因此这首诗的意思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三月,他顺流而下去去往扬州。一叶扁舟,远远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际向东流。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扬州:是地名。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表示地点。
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表示时间。
送别: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与他告别,目送其离开。表示诗的题材。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送别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黄鹤楼”;第二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孟浩然的去向是“扬州”;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