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3 常见的盐(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11年,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探索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含有粘土和硫酸盐矿物质.如果要检验其中的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可以用( )
A.酒精 B.碘酒
C.酸碱指示剂 D.Ba(NO3)2和HNO3溶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加入钡盐生成的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硫酸根离子和Ba(NO3)2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果这个沉淀在HNO3溶液中不能溶解,说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因此检验出溶液中肯定有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故选D。
2.下列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有碳酸盐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硫酸盐
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碳酸氢钠和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氢氧化镁为白色,氢氧化铜为蓝色;
(4)碳酸钡和碳酸钙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解答】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或CO32-等离子,因此原溶液不一定含有碳酸盐,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生成氯化银沉淀也可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即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盐,故B错误;
C.加入NaOH,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的含有镁离子,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的肯定含有铜离子,没有明显变化的就含有钠离子,因此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加入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钙,因此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钡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3.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HNO3,欲检验硝酸银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或盐酸盐。【解答】应取样品溶于蒸馏水形成溶液,如果固体中含有可溶性盐酸盐,那么硝酸银能与盐酸盐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也不会消失,据此说明硝酸银固体中含有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杂质。
故应选用的试剂是①④。
故选A。
4.以下各类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是( )
①盐酸盐 ②硫酸盐 ③硝酸盐 ④碳酸盐 ⑤磷酸盐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解答】根据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知:
①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
②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
③硝酸盐全部溶于水;
④碳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⑤磷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等。
因此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是碳酸盐和磷酸盐,即④⑤。
故选D。
5.有一种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对这种盐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盐酸盐 B.它可能是硫酸盐
C.它可能是碳酸盐 D.它可能是银盐
【答案】B,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一种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和氯化银;如果生成的是硫酸钡,那么该盐应该是硫酸盐;如果是氯化银,那么该盐应该是银盐,故B、D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D。
6.美国宇航局在2012年再次登陆火星,新火星车体积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寻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已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
B.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硫酸盐一定易溶于水
D.碳酸钠、硫酸钠均属于钠盐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如果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种盐就是含氧酸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3)BaSO4是不溶于水的 硫酸盐;
(4)根据构成盐的阳离子来分析。【解答】A.碳酸盐、硫酸盐的酸根分别是CO32-、SO42-,它们都含有氧元素,因此碳酸盐、硫酸盐均为含氧酸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空气是主要成分包括N2、O2以及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因此为混合物;冰水的成分就是H2O,其实它们是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aSO4不溶于水,因此硫酸盐不一定溶于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的阳离子均为Na+,故均属于钠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盐酸,欲检验硝酸钠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可以检验硫酸盐的存在。
【解答】在固体中首先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那么再加入稀盐酸,如果沉淀不溶解即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硫酸盐。
因此选用的试剂是③④。
故选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中先加入氯化银再加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B.碳酸盐中先加入氯化钡再加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C.氯化银和氯化钡就能够用来检测盐酸盐和硫酸盐
D.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没办法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酸根离子
【答案】C,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碳酸盐;
(3)(4)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可以用确定盐酸盐和硫酸盐的存在;
【解答】A.氯化银就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因此白色沉淀不会消失,故A错误;
B.只有可溶性碳酸盐加入氯化钡后才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氯化银和氯化钡就能够用来检测盐酸盐和硫酸盐,故C正确;
D.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但两者不能同时存在,因此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所含的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CD。
二、非选择题
9.用合适的物质填空
(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
(3)检验碳酸盐可用
.
(4)检验铵盐可用
【答案】(1)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3)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熟石灰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3)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化合物是碳酸盐;
(4)将铵盐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
【解答】(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3)检验碳酸盐可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检验铵盐可用熟石灰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0.X、Y、Z 三种物质,其中X为硫酸盐、Y为一种难溶性碱、Z为一种盐酸盐,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甲 ,乙 .
(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答案】(1)MgSO4;BaCl2;AgNO3
(2)2AgNO3+MgCl2=Mg(NO3)2+2AgCl↓;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X为硫酸盐,X和硝酸钡反应会生成硝酸镁,所以X是硫酸镁;
(2)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因为Y为一种难溶性碱,所以Y是氢氧化镁;
(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氯化镁和水,因为Z为一种盐酸盐,所以Z是氯化镁;
(4)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甲是氯化钡;
(5)氯化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所以乙是硝酸银。【解答】(1)X是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甲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乙是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
(2)乙与Z的反应是氯化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AgNO3+MgCl2=Mg(NO3)2+2AgCl↓;
在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已知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3)在空气中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盐,现有一瓶亚硫酸钠溶液,甲乙两同学各设计一种方案来检验该瓶试剂是否变质.(已知亚硫酸盐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的情况都跟碳酸盐相似.)
甲同学: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
乙同学: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
(1)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 ; 。
(2)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认该瓶试剂是否完全变质.
【答案】(1)甲方案不合理;乙方案不合理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滴加足量盐酸
无气泡放出
完全变质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不能说明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因为亚硫酸钠溶液部分变质时,加入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因为亚硫酸钠、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变质情况;
(2)欲证明该瓶试剂是否完全变质,即证明试剂中没有亚硫酸钠只含硫酸钠,故可用滴加盐酸看有无气泡的方法.【解答】(1)我认为甲、乙同学的方案:甲方案不合理,乙方案不合理;
(2)检验试剂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取样,然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冒出,说明试剂中没有亚硫酸钠存在,即全部变质。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常用教学用品粉笔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共同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粉笔成分
【咨询并查阅】
⑴询问老师获知粉笔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盐,并含有钙元素.
⑵常温下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 小于0.01g 0.01-01g 1g-10g 大于10g
物质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提出猜想】
①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 ②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③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 ④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1)【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 不成立
(2)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与结论】
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1)①④;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Na2CO3+CaSO4═CaCO3↓+Na2SO4;BaCl2+CaSO4═BaSO4↓+CaCl2
(2)微溶;NaCl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设计并实验】①一般情况下盐酸盐、硝酸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②碳酸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硫酸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硫酸钙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钙,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与结论】
a.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物质的水溶性;
b.将硫酸钙能和碳酸钠、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钙;
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稀盐酸;
碳酸钠、氯化钡都能够和硫酸钙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
硫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钠;
硫酸钙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氯化钙;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解答】(1)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 ①④ 不成立
(2) 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SO4═CaCO3↓+Na2SO4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BaCl2+CaSO4═BaSO4↓+CaCl2
(2)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微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1 / 1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3 常见的盐(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11年,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探索发现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含有粘土和硫酸盐矿物质.如果要检验其中的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可以用( )
A.酒精 B.碘酒
C.酸碱指示剂 D.Ba(NO3)2和HNO3溶液
2.下列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有碳酸盐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硫酸盐
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3.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HNO3,欲检验硝酸银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4.以下各类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能溶于水外,其余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是( )
①盐酸盐 ②硫酸盐 ③硝酸盐 ④碳酸盐 ⑤磷酸盐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5.有一种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对这种盐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盐酸盐 B.它可能是硫酸盐
C.它可能是碳酸盐 D.它可能是银盐
6.美国宇航局在2012年再次登陆火星,新火星车体积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寻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已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
B.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硫酸盐一定易溶于水
D.碳酸钠、硫酸钠均属于钠盐
7.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AgNO3溶液;③BaCl2溶液;④稀盐酸,欲检验硝酸钠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硫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中先加入氯化银再加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B.碳酸盐中先加入氯化钡再加入稀硝酸,先有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C.氯化银和氯化钡就能够用来检测盐酸盐和硫酸盐
D.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没办法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酸根离子
二、非选择题
9.用合适的物质填空
(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
(3)检验碳酸盐可用
.
(4)检验铵盐可用
10.X、Y、Z 三种物质,其中X为硫酸盐、Y为一种难溶性碱、Z为一种盐酸盐,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甲 ,乙 .
(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
11.已知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3)在空气中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盐,现有一瓶亚硫酸钠溶液,甲乙两同学各设计一种方案来检验该瓶试剂是否变质.(已知亚硫酸盐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的情况都跟碳酸盐相似.)
甲同学: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
乙同学: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
(1)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 ; 。
(2)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认该瓶试剂是否完全变质.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常用教学用品粉笔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共同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粉笔成分
【咨询并查阅】
⑴询问老师获知粉笔的主要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盐,并含有钙元素.
⑵常温下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 小于0.01g 0.01-01g 1g-10g 大于10g
物质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提出猜想】
①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 ②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③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 ④粉笔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1)【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 不成立
(2)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与结论】
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一般是加入钡盐生成的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硫酸根离子和Ba(NO3)2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果这个沉淀在HNO3溶液中不能溶解,说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因此检验出溶液中肯定有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碳酸氢钠和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3)氢氧化镁为白色,氢氧化铜为蓝色;
(4)碳酸钡和碳酸钙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解答】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或CO32-等离子,因此原溶液不一定含有碳酸盐,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生成氯化银沉淀也可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即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盐,故B错误;
C.加入NaOH,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的含有镁离子,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的肯定含有铜离子,没有明显变化的就含有钠离子,因此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加入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钙,因此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钡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或盐酸盐。【解答】应取样品溶于蒸馏水形成溶液,如果固体中含有可溶性盐酸盐,那么硝酸银能与盐酸盐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也不会消失,据此说明硝酸银固体中含有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杂质。
故应选用的试剂是①④。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盐的溶解性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解答】根据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知:
①盐酸盐中不溶氯化银;
②硫酸盐中不溶硫酸钡;
③硝酸盐全部溶于水;
④碳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⑤磷酸盐中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等。
因此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盐是碳酸盐和磷酸盐,即④⑤。
故选D。
5.【答案】B,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一种盐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和氯化银;如果生成的是硫酸钡,那么该盐应该是硫酸盐;如果是氯化银,那么该盐应该是银盐,故B、D正确,而A、C错误。
故选BD。
6.【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如果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种盐就是含氧酸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3)BaSO4是不溶于水的 硫酸盐;
(4)根据构成盐的阳离子来分析。【解答】A.碳酸盐、硫酸盐的酸根分别是CO32-、SO42-,它们都含有氧元素,因此碳酸盐、硫酸盐均为含氧酸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空气是主要成分包括N2、O2以及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因此为混合物;冰水的成分就是H2O,其实它们是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aSO4不溶于水,因此硫酸盐不一定溶于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的阳离子均为Na+,故均属于钠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据此可以检验硫酸盐的存在。
【解答】在固体中首先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那么再加入稀盐酸,如果沉淀不溶解即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硫酸盐。
因此选用的试剂是③④。
故选C。
8.【答案】C,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碳酸盐;
(3)(4)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可以用确定盐酸盐和硫酸盐的存在;
【解答】A.氯化银就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因此白色沉淀不会消失,故A错误;
B.只有可溶性碳酸盐加入氯化钡后才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氯化银和氯化钡就能够用来检测盐酸盐和硫酸盐,故C正确;
D.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但两者不能同时存在,因此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所含的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CD。
9.【答案】(1)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3)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熟石灰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3)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化合物是碳酸盐;
(4)将铵盐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
【解答】(1)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盐酸盐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可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3)检验碳酸盐可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检验铵盐可用熟石灰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0.【答案】(1)MgSO4;BaCl2;AgNO3
(2)2AgNO3+MgCl2=Mg(NO3)2+2AgCl↓;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X为硫酸盐,X和硝酸钡反应会生成硝酸镁,所以X是硫酸镁;
(2)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因为Y为一种难溶性碱,所以Y是氢氧化镁;
(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氯化镁和水,因为Z为一种盐酸盐,所以Z是氯化镁;
(4)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甲是氯化钡;
(5)氯化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所以乙是硝酸银。【解答】(1)X是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甲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乙是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
(2)乙与Z的反应是氯化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AgNO3+MgCl2=Mg(NO3)2+2AgCl↓;
在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答案】(1)甲方案不合理;乙方案不合理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滴加足量盐酸
无气泡放出
完全变质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不能说明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因为亚硫酸钠溶液部分变质时,加入盐酸也会产生气泡。
因为亚硫酸钠、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变质情况;
(2)欲证明该瓶试剂是否完全变质,即证明试剂中没有亚硫酸钠只含硫酸钠,故可用滴加盐酸看有无气泡的方法.【解答】(1)我认为甲、乙同学的方案:甲方案不合理,乙方案不合理;
(2)检验试剂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取样,然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冒出,说明试剂中没有亚硫酸钠存在,即全部变质。
12.【答案】(1)①④;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Na2CO3+CaSO4═CaCO3↓+Na2SO4;BaCl2+CaSO4═BaSO4↓+CaCl2
(2)微溶;NaCl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设计并实验】①一般情况下盐酸盐、硝酸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②碳酸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③硫酸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硫酸钙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钙,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与结论】
a.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物质的水溶性;
b.将硫酸钙能和碳酸钠、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钙;
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稀盐酸;
碳酸钠、氯化钡都能够和硫酸钙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
硫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硫酸钠;
硫酸钙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因此不一定含有氯化钙;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解答】(1)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取一段白色(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白色灰体未溶解 则猜想 ①④ 不成立
(2) 取一段白色粉笔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 该粉笔主要成分不含碳酸盐
(3)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SO4═CaCO3↓+Na2SO4
(4)从实验(1)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该化学方程式为 BaCl2+CaSO4═BaSO4↓+CaCl2
(2)a.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粉笔的主要成分属于微溶物质;
b.将上述实验(1)-(4)中产生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此废液需要处理后再排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