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江西省靖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269.5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3-08-31 08:40:39 |
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12.在一个温度恒定、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s)+nB(g) pC(g)+qD(g),已知n=p+q,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C)∶v(D)=p∶q ⑥单位时间内n mol B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④⑤⑥
1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20 mL 3 mol·L-1的X溶液 B. 20 mL 2mol·L-1的X溶液
C. 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14.一定条件下,CO2与H2O可以合成甲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O2(g)+2H2O(g) CH3OH(g)+O2(g),表示该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共价键 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 432 kJ·mol-1 > E(H—Br) > 298 kJ·mol-1 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 H2(g)→2H(g) ΔH=+436 kJ·mol-1 D. H2(g)+F2(g) = 2HF(g) ΔH=-25 kJ·mol-1
16.已知反应O2(g)+2Cl2(g) 2Cl2O(g) △H>0,在三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人l mol O2与2mol Cl2,测得平衡时O2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温度(℃) 容器体积/L 平衡时O2转化率 平衡时压强(Pa)
① 200 V1 50% P1
② 200 V2 70% P2
③ 350 V3 50% P3
A. 反应速率:③>①>② B. 平衡时压强:P1>P2
C. 容器体积:V1
17.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这时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无NH3,只放入N2和H2,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3a mol,则开始时放入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与(1)中相同)。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N2、6 mol H2和2 mol NH3达到平衡后,N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 mol和3a mol,则y=________。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A.大于6 mol B.等于6 mol C.小于6 mol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6 mol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6 mol NH3,再次达到平衡后,NH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8.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 x A(g)+2B(s) y C(g);△H <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 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 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______;
(3)0~l0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______(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l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催化剂
19.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
(1)汽车尾气中的NO(g)和CO(g)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净化。
①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请完成汽车尾气净化中NO(g)和CO(g)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O(g)+2CO( g) N2( g)+2CO2(g) △H=___________kJ·mol—1
②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则下列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 ___(填选项序号)。(下图中V正、K、n、P总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总压强)
(2)在t1℃下,向体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O和CO,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
____。(写出一种即可)
(3)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在氨气足量的情况下,不同c(NO2)/C(NO)、不同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氨气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回答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s)+H2O(g) CO(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H2O)=5c(CO)·c(H2),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4)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5)已知可逆反应CO2(g)+H2(g) CO(g)+H2O (g), k=3.5,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1.工业上可以利用反应I所示原理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并回收燃煤痼气中的硫。反应I:2CO(g)+SO2(g)2CO2(g)+S(l) △H1
(1)已知:反应Ⅱ:2CO2(g)2CO(g)+O2(g) △H2=+566.0kJmol-1
反应Ⅲ:S(l)+O2(g)SO2(g) △H3= -296.0kJmol-1则△H1=______________。
(2)T℃时,将0.100 mol CO(g)和0.120 mol SO2(g)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每消耗2 mol CO2,同时生成2mol CO
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v正( SO2)=2v逆(CO2)
②0~2 min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________。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③T℃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
④T℃时,将0.100 mol CO(g)和0.120 mol SO2(g)充入容积为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恒容)相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t一定时,反应Ⅱ中CO(g)的体积分数随x的变化关系。2CO(g)+SO2(g)2CO2(g)+S(l) △H1<0
①X代表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
(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
一、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C A C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A A C D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52分)
17.(10分)(1). 1-0.5a (2). 9 (3). 3-1.5a D (4). 0.5a
18.(10分)(1). 0.02mol/(L·min) (2). 1:2 (3). 变大
(4). ④⑥ (5). ④
19.(12分) (1). ①-538 ②. D (2). 500 加压
(3). 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
300℃之前,反应未平衡,反应向右进行,脱氮率增大;300℃时反应达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脱氮率减小
20、(10分)(1). (2). 吸热 (3). 700℃ (4). 向正反应方向 (5). 向逆反应方向
21.(10分) (1). -270 kJ mol-1 (2).① AC ②7.5×10-3 molL-1min-1. ③50 ④. 增大
(3).压强, L1>L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
(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
一、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C A C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A A C D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52分)
17.(10分)(1). 1-0.5a (2). 9 (3). 3-1.5a D (4). 0.5a
18.(10分)(1). 0.02mol/(L·min) (2). 1:2 (3). 变大
(4). ④⑥ (5). ④
19.(12分) (1). ①-538 ②. D (2). 500 加压
(3). 300℃之前,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增大;300℃之后,温度升高脱氮率逐渐减小
300℃之前,反应未平衡,反应向右进行,脱氮率增大;300℃时反应达平衡,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脱氮率减小
20、(10分)(1). (2). 吸热 (3). 700℃ (4). 向正反应方向 (5). 向逆反应方向
21.(10分) (1). -270 kJ mol-1 (2).① AC ②7.5×10-3 molL-1min-1. ③50 ④. 增大
(3).压强, L1>L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