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使用石器、房屋样式。
2.比较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理解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截然不同。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进化史,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学习目标
探究一 原始农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先民对原始农业的探索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狗尾草
野水稻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加深,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探索
距今10000年左右
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
出土的炭化稻粒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黍的人工栽培,这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时 间:
农作物
粟和黍
稻
产生
2.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1)稻作和粟作农业在南北方逐渐推广。
稻
粟
耒耜(lěi sì)
刀耕火种
(2)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3)原始畜牧业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狩猎
——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
3、重要标志:
4、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稳定的食物来源
农业的发展
定居生活
3.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及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重要物质基础(意义)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业的发展
稳定的食物来源
定居生活
探究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河姆渡遗址》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住
干栏式建筑
苗族吊脚楼
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作用:
1通风防潮;
2防虫蛇猛兽;
3下层可饲养家畜。
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这是什么设施?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河姆渡人的——住
河姆渡人的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农耕
猜一猜这是什么工具呢?
缠藤骨耜
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有耒(lěi 杈)、耜(sì 铲)、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人的——生产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手工业
猪纹陶钵
陶灶
陶釜
玉器
骨哨
猜一猜它有什么用途呢?
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漆碗
陶埙
河姆渡人的——生产
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开始原始手工业。
畜牧业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猪纹,反映了养猪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主要是一种辅助作用。
河姆渡人的——生产
归纳: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约7000年前
浙江余姚河姆渡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
(南方长江流域)
水稻
磨制石器、骨器,以骨耜最为典型
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陶器、玉器、简单乐器
、雕刻、天然漆
探究三 半坡居民的生活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半坡原始居民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住
屋内,中间有一个坑,正对门口,猜猜用来做什么?
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防风;防寒保暖;抵御野兽侵袭
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半坡人的——住
生产工具
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使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石刀
石锄
半坡人的——生产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农业
半坡人的——生产
出土的狗下颌骨
出土的猪骨
半坡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手工业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半坡人的——生产
半坡人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彩陶的纹饰有动植物,多为几何图案。
生活区域 距今年代 住房样式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约6000年
黄河
流域
半地穴
式圆形
房屋
磨制
石器、
骨器、
角器
种植
粟
制作
彩陶、
装饰品、
乐器、
纺织、
制衣
饲养猪、狗等家畜
归纳:
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房屋名称
特点
建筑原因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湿热多雨
通风防潮
寒冷干燥
保暖(冬暖夏凉)
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探究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居住房屋样式的不同
课堂小结
1.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粟 B.黍 C.玉米 D.稻
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栗粒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B
课堂达标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4.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C
D
5.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6.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D
B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某考古队伍在陕西发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文化遗存,在遗址的许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大量的粟粒。墨西哥和欧洲虽有粟的发现,但年代均较中国晚。还出土了大量农具、陶器、白菜种子等。
材料二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聚落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厚度从一二十厘米到三四十厘米,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同时还出土了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遗址
(2)从材料一中“粟粒、陶器、白菜种子”这些实物出土,说明这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这些实物,证明这一原始居民在世界上的贡献是什么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会制作陶器,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