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略进攻 教案
课题 走向战略进攻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解放军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的史实,培养分析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国民党统治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自由结组,收集资料,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自主、探究、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认识中共在强敌面前敢于、善于斗争的大无畏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魄,培养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和坚定胜利的信心。各路大军的配合、支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通过地图演示,历史资料,观看图片、影视片段进行教学,体会挺进大别山的艰辛及大别山战略位置的重要
课时安排 1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温 导故 入知 新新 课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导入:抗战胜利后,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叙述战争进程:
合 师作 生交 互流 动 讲授新课:一、转战陕北提问: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图片)问从实力对比来看,两党谁占绝对优势?(大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幕展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结果如何呢?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结合导言部分毛泽东的话,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蒋介石过高地估计并依赖自己的军事优势,但他忽略了骄兵必败的道理,尤其是他发动的战争不得人心,等待他的只有失败。指出这一阶段是敌方进攻,我方防御。因此战场在解放区。问题:中共是怎样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出示材料) 1、粉碎全面进攻 引导生说出全面进攻含义。思考:怎样才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七嘴八舌话策略。这时老师要适时引导、肯定,随后继续问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出示投影片:毛泽东的谈话) 得出人民解放军正确的作战原则和方法(政治、军事) 归纳:事实证明运动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战争八个月,歼敌70多万人,从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学生根据课本小资料回答什么是运动战,也说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日臻成熟。过渡: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挫后,机动兵力锐减,于是又是怎样做的呢?(投影片)阅读地图了解重点进攻的两个区域(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引出下文: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情境设置:假如你是蒋介石,为什么选择进攻这两个解放区?(同桌讨论,角色扮演)层层设问:中共中央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对陕北重点进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示投影片: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视察延安,但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投影片毛泽东的话)得出撤离延安,留在陕北的原因。看毛泽东转战陕北图片。提出问题: 图上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学生据图回答问题,既可以激发兴趣,又能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思考:(1)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西北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进攻? (2)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什么道理?展开讨论。设计意图:经讨论得出——中共制定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行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从而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使学生感知和平和民主来之不易,培养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及对党的热爱之情。还可指导学生看课本图片,《毛泽东转战陕北时与农民一起吃饭》及投影片毛泽东满怀深情的话语:增强人民必胜的信心,同时也体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做的?采用什么战术与敌人周旋?经过哪些主要战役?解释“蘑菇”战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教师指图简介青化砭、蟠龙、羊马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家店四次战役,明确我军转战陕北的路线。图片蟠龙战役搭人梯情况。充分体现作战的艰难和人民军队的英勇顽强。可让学生提问相关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得出战略上的退却与进攻的巧妙结合,是一种军事战术。上述战役的胜利已证明了这一点。过渡: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那么山东解放区的战况如何呢?问题:山东解放区国民党兵力及战术?学生看书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纳。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采取怎样的对策呢?(图片)。并探讨孟良崮战役的历史意义:(扭转了华东战局,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 师归纳:整编74师的覆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样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请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战果?(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力支援等。)为后面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埋下伏笔。教师可补充介绍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的威胁,英勇不屈,以致献出宝贵的生命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战胜困难和坚定胜利的信心。列表总结:战术随着重点进攻被粉碎,到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7年夏,反攻时机成熟:出示双方兵力对比表:展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形势图》,问解放军首先进攻哪里?为什么把这里作为突破口?播放《挺进中原》片断。引起下文: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课本小资料:蒋介石重点进攻被中共称为什么战术?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中间突破) 《挺进大别山形势图》找出大别山的位置。体现战略位置的重要。( 出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等图片)问:刘邓大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跃进?(材料—邓小平)(讨论)同时强调:刘邓大军甩开准备合围的国民党军,三路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形势图)要讲清(观看影片得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火引向蒋介石的卧榻旁,蒋急调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围追堵截刘邓大军,使我们主动牵制敌人,缓解了山东、陕北解放区的压力,粉碎了重点进攻。(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在数十万敌人四面夹击的枪林弹雨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并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画面,以体现“挺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开辟”的艰辛。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树立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指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从蒋介石老虎钳的中间突破,砸断“哑铃”的把子,也是一步险棋。“险”在哪里?能否实现突破?要讲清楚。(①“跃进”是一种独特的进攻方式,不是逐城逐地地进攻,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战略纵深地区。 ②向大别山进军,在敌人虎口的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破,“险”在向敌军心脏地区千里跃进,蒋介石必将调集重兵剿杀;“险”在自断后路,进行完全没有后方的作战,不要后方依托,不靠根据地接济,向敌后远距离大规模出击。无论当时还是今天看来,都是大胆的一着险棋,稍有不慎,很可能全军覆没,或损兵大半及被打散。这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根据投影片毛泽东的话,议一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变 拓 式 展 训 延 练 伸 ,战争的车轮在这里扭转,历史的轨迹从此处转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失败也就从这里开始。(能力提升)1、动脑筋:为什么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2、探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认为是一招大胆的险棋和壮举,你觉得有什么高明之处?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 知堂 识小 升结 华 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布置作业 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4、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板书设计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主动撤离延安2、转战陕北3、粉碎敌人进攻二、孟良崮上火如潮山东战场决定性胜利->孟良崮战役->粉碎敌人对山东重点进攻三、千里跃进大别山1、突破黄河天险 1947.6 刘邓 揭开反攻序幕2、鲁西南战役3、千里跃进大别山
课后反思
周恩来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