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
新课引入
2
新知学习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作出客观评价。
学习目标
难点
重点
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徐州会战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
新课引入
血战台儿庄纪念碑
台儿庄
抗战历史之旅第一站: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平津
1937年8月-12月,日军相继占领上海和南京
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徐州
日军板垣师团
(第5师团)
日军矶谷师团
(第10师团)
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
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会师台儿庄,
再合攻徐州
日军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1.背景:
新知学习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3)指挥:
(4)战果:
1938年3月
台儿庄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胜利
李宗仁
在台儿庄
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链接课本P96——相关史事
3.意义: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①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获胜原因有哪些?
史料分析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台儿庄
南京
抗战历史之旅第二站:武汉
武汉
武汉抗战纪念园
武汉会战
1.背景:
武汉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就决定发动武汉会战,以“迅速解决中国事变”。
中国政府预期武汉陷落将会令中国停止抵抗。因此,中共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等人到武汉。
2.概况:
时间:1938年6月—10月
指挥者:蒋介石
战役:万家岭大捷
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万家岭大捷:
①战术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
②结果:
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名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3.结果:
①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②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7.7北平
天津沦陷
1937.11上海沦陷
1937.12南京沦陷
1938.10广州
武汉沦陷
东北
华北
华中
武汉会战
1938.10
七七事变
1937.7.7
1944年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
日本投降
1945.8
战略
防御
战略
相持
战略
反攻
4.意义:
台儿庄
南京
抗战历史之旅第三站:长沙
武汉
长沙保卫战英雄纪念碑
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PK
阿南惟几
薛岳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30万
12万
1.背景:
2.时间:
1941年12月
湖南长沙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3.地点:
4.结果:
5.意义: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
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不屈不饶、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
【家国情怀】
链接课本P98——相关史事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本占领武汉后,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反共摩擦。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军队
50-60万
空军基地和飞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
人口
6000万
史料分析
材料一: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八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材料二: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等32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32名少将。
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联系本节课所学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结合材料,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1.在全面抗战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
3.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役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开始1937年11月结束 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最著名的战役) 1938年3月 指挥者:李宗仁 胜利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开始1938年10月撤退 著名战役: 万家岭大捷 最终撤退。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知识小结
战役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胜利 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失败 原因: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部分领土。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豫湘桂战役
武汉会战
概况
1944年初,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背景
武汉重要战略位置
1938年6月爆发,历时4个多月,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第三次长沙会战
意义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攻入长沙无果,死伤惨重
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意义
背景
概况
重要地理位置;日军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1938年3月,激烈巷战,最终日军被迫撤退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课堂小结
1.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着)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C.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D
随堂练习
2.费正清、费维恺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写道:“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下列属于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C
3.下表为中外不同报纸对台儿庄战役的报道,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
A. 中国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最大的胜仗
C. 台儿庄战役中军民死伤严重
D. 全民族抗战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关键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