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31 01:4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了解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 。
重点
学习目标
难点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937-1940年)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配合作战
正面战场战事激烈,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新课引入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长城关口,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新知学型关大捷
2.概况: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林彪率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林彪
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史料分析
材料:捷报传出,举国欢腾,震惊中外。9月26日,毛泽东兴奋地致电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
——高凤山《说不尽的平型关》
3.意义:
根据视频和材料分析平型关大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背景: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亡国论”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亡国论”。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沦为汉奸,成立了汪伪中央政权。“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速胜轮”
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先进武器的支持,宣扬“速胜论”“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论持久战》: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③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内容
(2) 意义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
时间 1940年
发展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作用 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中枢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4.根据地的建设:
游击战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
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①军事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②政治上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晋冀鲁豫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经济上
八路军开展
大生产运动
太行区减租,抗战后有我工作的地方,做了一些,但极不深入。真正执行,是在中央土地政策指示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做得轰轰烈烈,基本群众大大发动起来了,根据地面貌完全改观。尔后,一切工作都好做了,一切任务完成都容易了,党政军与人民的关系密切了。如去秋公粮,人民自动缴纳,超过了计划。又如今年扩兵送延安,两次约二千人,每次回去就完成了。
——1944年8月24日《邓小平答复
毛泽东的十项问题》
5.意义:
史料分析
材料一: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整个中国战场上,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①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③ 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是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根据材料,说出抗日根据地建设有何意义?
②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背景: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
“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囚笼政策
封锁沟
铁丝网
百团大战
2.概况: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指挥 彭德怀
规模 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结果 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口号: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
破袭战毁坏正太路三分之二,让
日军的这条“大动脉”全线瘫痪。
太原
正定
百团大战示意图
史料分析
材料一: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贺电
材料二: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
材料三:
3.意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根据材料,分析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中国共产党
最早抗战
艰苦抗战
胜利抗战
组织抗战
领导抗战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 大捷
百团大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意义:在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背景:日军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地形 险要、易守难攻
《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增强抗战决心和信心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940年,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并进行各项建设
背景:日军实行“囚笼政策”,对根据地实行封锁与蚕食
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军民信心
概况:1937年9月,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1千多人
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课堂小结
1.对如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A
随堂练习
2.“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军歌应当属于
(  )
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新编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B
3.根据下列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D
4.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