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熔化成液体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B.汽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生
C.固体升华、液体蒸发要受温度条件限制
D.某种物质的温度在熔点时,该物质可能是固态,还可能是液态
3.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放热
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
4.在模拟制造云和雨的活动中,小华对如图所示的模拟装置中几个位置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底湿沙子变干,发生了汽化现象
B.烧杯中出现“白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C.铁盘底下出现水滴,发生了液化现象
D.铁盘里面有水出现,发生了熔化现象
5.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霜降 B.冰雪融化 C.滴水成冰 D.清晨浓雾
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季,户外说话时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浴室内洗澡时会发现屋顶有许多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打针时要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会很快变千,这是升华现象
D.寒冷的冬天,房屋的玻璃窗内表面出现美丽的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发生了熔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内拿出来的冰块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C.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严冬户外结冰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冰糕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
C.水的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D.剧场舞台上的淡淡薄雾是干冰升华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①滴水成冰;②积水干涸;③冰雪消融;④霜满枝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俗语说“夏雨少,秋霜早”。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二、填空题
1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3.如右图所示,在“人工造雪”实验中,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粉,在靠近碘粉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塞紧瓶塞,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然后使其冷却.加热时,碘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棉线上出现“雪”状物质的过程中伴随着 (选填“吸热”或“放热”).
14.沸点:
(1)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 ,这个温度叫沸点
(2)沸点跟 和 有关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
(4)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
15.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填写序号)。
16.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响尾蛇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 ,对其进行有效攻击;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或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比如新疆的坎儿井,好处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渗漏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7.在空格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 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 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 现象.
18.春季经常出现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常常实施人工降雨,用炮弹向高空云层里抛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粒或 成小水滴,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再 成水珠,水珠落到地上,这就是人工降雨的过程.
三、作图题
19.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四、实验题
20.
实验方案1 实验方案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盖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约500℃
上述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认为实验方案 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 再 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B
6.B
7.C
8.C
9.D
10.D
11. 升华 熔化 汽化 凝华
12. 液化 放热
13. 升华 放热
14. 温度 大气压 液体的种类 100 升高
15. ③ ①②
16. 内 红外线 蒸发
17. 升华 凝华 液化
18. 升华 吸收 凝华 液化 熔化
19.
20. 2 高于 熔化 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