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22课《智取生辰纲》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语文第22课《智取生辰纲》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13: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常言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意思是说:三国多计谋,年纪大的人看不利于颐养天年;水浒多江湖义气,年轻人看了容易误入歧途;西游主角孙悟空没有纪律约束,男人看了容易惹事生非;红楼梦里女子多愁善感,女人看了容易心怀悲悯。话虽然有失偏颇,却也道出了四大名著的一些特点。不过,要论智谋,《水浒传》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体验众英雄是如何从杨志手中“智取生辰纲”的吧。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围绕“智”字,从细节分析晁盖、吴用和杨志等人的“智”。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
【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通过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全书结构严谨,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水浒传》也是世界上涉及人物最多的小说,共787位。其中, 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有删节,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北宋末年,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要把十万贯财宝送上东京,为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八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财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文体知识】
小 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阅读小说,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几个方面入手,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读音释义】
怄(òu)气 撇(piē)下 趱(zǎn)行 聒(ɡuō)噪
忒(tuī)认真 恁(nèn)地 勾当(ɡòu dàng) 三阮(ruǎn)
①嗔(chēn):怒,生气。
②干系(gān xì):责任。
③怨怅:怨恨。
④逞辩:显示(自己的)机智。
⑤窥(kuī)望:暗中察看。
⑥喏喏连声:恭敬地连连答应。喏喏,应诺声。
⑦面面厮觑(qù):互相望着发愣。
【整体把握】
1、本文标题“智取生辰纲”以最简洁的语言交待了小说的什么要素?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待了情节。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3、矛盾冲突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4、把课文划分两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7):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众军汉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8-14):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斗智斗勇,杨志等人最终痛失生辰纲。
【合作探究】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②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
③智用矛盾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发现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并利用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④智用计谋。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全部放倒)。
2、杨志之“智”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①扮作客商:杨志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②智变行辰: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③智选路径: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④逼着赶路: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⑤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⑥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⑦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⑧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人。
3、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
明确:(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健、虞侯、都管,无不怨恨他。杨志把生辰纲看出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了隐患。
(2)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的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筹。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4、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明确:①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
②反衬吴用的“计”高一筹;
③为后文逆转作好反面的伏笔,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
5、文中多次提到“椰瓢”,这本是喝酒的用具,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明确:“椰瓢”多次出现,它不仅仅是喝酒用的用具,也是智取生辰纲的重要道具,因为“椰瓢舀酒”,众客人吃酒,而蒙住了多疑的杨志,最终使得吴用计谋得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3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小节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4段是补叙,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揭示吴用计取生辰纲的谜底,可见吴用计策的高明,天衣无缝,令人叹服,同时点明了题目。
7、阅读第4-6段,找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天热的句子,并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1)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
“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2)间接描写“天热”的语句有:
“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写天热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为下文众人行动困难和军士买酒解渴埋下伏笔;
③衬托杨志机警、蛮横的性格特点并暗示人物命运;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除了自然环境,文中还写了社会环境,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反映了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9、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描写了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刻画了杨志粗暴急躁,小心谨慎的性格,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聪明才智,初步揭示了梁山好汉反贪官的斗争形式。
【写作特色】
(1)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2)明暗线索交织,造成悬念,使故事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3)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4)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拓展延伸】
1、请你根据《水浒》的感受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不严格要求对仗)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西游》记唐僧师徒辨忠分奸同甘共苦
明确:《水浒》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
2、下面的情节分别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1)伪装客商( ) (2)走小路 ( )
(3)林中休息( ) (4)吴用下药 ( )
(5)偷酒 ( ) (6)送枣 ( )
(7)不肯卖酒( ) (8)劫走生辰纲( )
(9)断了杨志的升官梦( )
A.暗度陈仓 B.瞒天过海 C.浑水摸鱼 D.欲擒故纵
E.以逸待劳 F.走为上 G.声东击西 H.釜底抽薪
I.抛砖引玉
明确:(1)B(2)A(3)E(4)G(5)C(6)I(7)D(8)F(9)H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     )
(2)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     )
(3)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     )
答案:(1)夸张(2)夸张(3)夸张、对比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赤日炎炎”的绝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表现天气炎热,展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结构上:为下文众人口渴买酒做铺垫。
3、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动作描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这里的动作描写是晁盖一方“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蒙汗药。动作连贯紧凑,非常自然,巧妙瞒过了杨志的眼睛,最终智取成功。
4、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案:欲擒故纵,故意卖关子,这就彻底让杨志放松了警惕心理,致使他最终上当受骗。
5、文章从杨志的角度叙述故事妙在何处?
答案:一边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