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过关训练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过关训练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31 08: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过关训练
第七单元过关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井内、纺织厂必贴的图标是 ( A )
A
B
C
D
A
2.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D )
A.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 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D
3.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 用力压手把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 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可快速灭火
C
4.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指可燃物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这么做的目的是( A )
A.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B.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A
5.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S7-1所示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D )
图S7-1
D
A. 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 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 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6.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若在城市高楼里发生火灾,下列火灾被困人员的逃生方法中错误的是( D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匍匐前进
C.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 被困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
7.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B. 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8. 我国空间站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其原理如图S7-2。装置X为电解水装置,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图S7-2
B
A.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X中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 ∶1
D. H2作燃料发电具有热值高的优点
9.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易导致酸雨
B. 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化石燃料
C. 煤炭只有作燃料这一种用途
D. 氢能是资源广、没污染、热值高的理想能源
D
10.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丁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下转化:①甲→乙+丙;②乙→丙+丁;③丙+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D
A. 甲的化学式为H2O
C. 甲和乙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丙,是因为它能供人呼吸作用
11.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未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B. 多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
C. 就地焚烧废弃塑料,保护环境
D.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B
12. 我国正大力发展的新能源,郴州市风电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发电的是( A )
A. 煤炭火力发电 B. 潮汐能发电
C. 地热能发电 D. 太阳能光伏发电
A
1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A. 某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B.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燃烧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则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A
14. 我国发射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烧蚀层属于可燃物
B. 烧蚀层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C.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D. 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C
15. 如图S7-3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S7-3
A
A. 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立即燃烧
D. 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大  (填“大”或“小”)。
大 

SO2 
AB 
A. 关闭气源阀门
B. 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 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 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H4+

(5)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 ∶5,则X的化学式为  C8H10  。
17. 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C8H10 


分解提供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比硫的
低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氯酸钾、二氧化锰则藏于火柴头中,这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将可燃物隔绝氧气  。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下列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准则不合理的是  B  (填字母)。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将可燃物隔绝氧
气 
B 
18. 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认识燃烧

A. 发光 B.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放热 D.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 
C2H5OH+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S7-4组装装置,装入药品;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打开K1、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K2;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图S7-4
图S7-4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2分)  。若观察到步骤3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则能证明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分)  。

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2分)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分) 
任务三:调控燃烧
(3)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取土掩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
取土掩埋,隔绝空气(合理即
可)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4)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2分)  (至少答出2点)。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2分)
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

图S7-5
BCD 

ZnSO4+H2↑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2)为了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从图S7-5的仪器G~I中选择装置  I  (填字母)做收集装置,这是利用了氢气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的性质。
I 

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图S7-5
(3)某同学收集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老师指导下点燃,数据如下表。
V氢气/V空气 1% 3% 4% 50% 70% 75%
现 象 不爆炸 不爆炸 爆炸 爆炸 爆炸 不爆炸
①该实验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可能在  3%~75%  之间;
②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验纯  。
3%~
75% 
验纯 
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4)用如图S7-6甲所示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
①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  ;
②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S7-6乙所示,其原因是  可燃性粉尘直径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2分)  。
可燃性粉尘颗粒大
小 
可燃性粉尘直径
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
触(2分) 
20. 图S7-7中的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图S7-7

(2)反应②中的物质B通常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能证明物质B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在B中复燃  。

2H2O

+O2↑ 
分解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在B中复燃 
图S7-7
(3)检验物质C可用  澄清石灰水  ,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  灭火(或制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
(4)物质E作燃料的优点是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或氢气的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写一条)。
澄清石灰水 
灭火(或制碳酸饮料等,合理即可)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
染(或氢气的热值高等,合理即可) 
图S7-7
21.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有害物质,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倡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等燃料代替柴草。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8kg甲烷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kg。 (设与答共1分) 
(2)某同学有125元钱,想知道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哪个更划算,他查阅资料如下:
燃 料 价 格 热 值
液化石油气 125元/瓶(13kg/瓶) 45MJ/kg
天然气 3.45元/m3 36MJ/m3
由此可知使用  天然气  更划算,理由是  花同样多的钱,使用天然气获得的能量更多(2分)  。
天然气 
花同样多的
钱,使用天然气获得的能量更多(2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