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10: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总编号: 第课时 年月日星期 主备人
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教学 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 重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 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主问题引导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 识 链 接 1、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特点: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代表人物: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 形式自由,分行排列。 内涵开放; 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2、“新诗”与“自由诗体”的概念。 【新诗】:新诗也叫现代诗歌、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般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张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对新诗的艺术手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自由诗】是新诗的一种,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诗歌内容革命性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类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打破僵硬的格律要求,诗行长短不定。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时期,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为达到爱国的目的,积极捍卫民主科学精神,推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大解放。与此同时,爱国青年不畏流血、不畏牺牲,高呼奔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凝聚着勇于追求和挑战真理的精神。 介绍作者及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沫若”两字源于他的家乡的两条水: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 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诗歌:《天上的街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 诗集:《女神》(第一本新诗集) 戏剧:《屈原》《王昭君》《蔡文姬》《虎符》 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形式主要有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五四运动”中诞生了“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中的郭沫若: 发表了《凤凰涅磐》《炉中煤》等诗篇。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 这首诗写于1919年9月至10月之间。当时,郭沫若受到“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定渡海从日本回国。当他在日本横滨海岸,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时,一股惊天的激浪随着时代的洪流撞击者他的胸怀。因此,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这是对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产生严重影响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四、自渎感知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 (1)朗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思考意象的特点,梳理诗歌内容及结构。 (3)学生分享思考成果。 2、自渎思考题: 1.结合文中的内容和背景理解文题的含义。 2.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边上”在哪儿? 3.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 4.本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七行,但有一定的层次。试梳理诗歌的内容。 五、课文研讨 1、阐释课题:结合文中的内容和背景理解文题的含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析使句,“立”是动词,“在地球边上"表明了地点,“放号”表示“吹响号角”。 “站在大地边上放号“表面上是指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1919年9月、10月间从日本回国的郭沫若,在航行于日本横滨的大海上,面对 波涛汹涌的大海时,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强调读音: hào:号角,号令 号 háo:大声叫唤,大声哭 文中应读háo 2.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边上在哪儿? 明确:抒情主人公“我”。“我”立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向整个世界呼喊,“我”应当是一种巨人的形象。 “我” 歌号者 巨人 看得到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地球边缘 追问:诗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能否换成“站在地球边上放号”? (联系“独立寒秋”) 明确:不能。“立”比“站”更具有一种审美意蕴,能够让人联想到巍峨的山、肃立的士兵等,更能展现一种高俊挺拔、庄重威严的姿态,让人回味。 3.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 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 白云:无数,在空中怒涌 太平洋:无限、把地球推倒 北冰洋:壮丽、晴景 洪涛:滚滚 力: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律吕 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阐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 4.本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七行,但有一定的层次。试梳理诗歌的内容。 第一、二行:展现了海洋宏伟壮丽的图景 第三、四行:书写对眼前景观强烈的主观感受 “我”与景物发生联系 六、七行:对“力”的热情讴歌和赞美 4、合作指导 学习方式: (1)细读诗歌,探究“滚滚洪涛”以及“力”的深刻含义。 (2)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小组讨论。 (3)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小组讨论。 思考题: 1.你怎么理解“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句话? 2.“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3.这首诗树立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讨论: 1.你怎么理解“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这句话? 违背常理→寓意/象征、时代背景 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大,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 太平洋推倒地球:推翻、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2. “滚滚洪涛”以及“力”有什么深刻含义? “滚滚洪涛”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量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力” 破坏力:“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破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创造力:“五四运动”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 3. 这首诗树立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巨人形象 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呐喊、歌号,歌颂力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和力的韵律(力的律吕),同时也歌唱了时代精神。 思想感情 自然景观:雄伟、壮阔、宏远 自然形象→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六、探究诗歌的主旨 1、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明确: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2、归纳主题 明确: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七、当堂训练 1、结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2、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B.这首诗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 C.这首诗没有陈述句,都是感叹句。而且感叹句则多有排比的短语,短促有力。 D.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境界开阔,然而却是即景生情,缘物抒怀的即兴诗。 答案:C 解析:“这首诗没有陈述句”不恰当,也有陈述句,如“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答案: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八、课文总结 这首诗的描写的巨人形象,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也是当时无数致力于除旧布新、改变中国现状的青年志士们的化身。通过对于这种革新之力的歌颂,表达了五四青年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九、作业布置: 1、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太阳礼赞》、《晨安》、《天狗》,并试着分析诗歌特点。
板书 设计 站在地球边上放号 特点: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情感: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教后记